[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组图]科学家尝试用中药治疗 | |
文章导读:麻瑞亭治验集-中卷 病症-伤风咳嗽 |
伤风咳嗽,因肺气不清,外伤风邪,闭束皮毛,营卫失调,肺气上逆所致。
【脉证机理】
肺主皮毛而司卫气,以清肃降敛为性。中气不健之人,营卫失和,一旦外被风邪感袭,闭束皮毛,则肺气失于降敛,郁生上热,化生痰涕,阻滞清道,而作咳嗽。出之不及,则作喷嚏。初起风邪闭束,卫气不宣,肺失肃降,故症见淅淅恶风,涕泪交流,身困烦热。继则肺气堙郁,故症见白涕胶粘,鼻塞不通。郁久不解,化热伤肺,故症见痰涕黄稠,胶粘如脓,鼻咽干涩,咳嗽连声。风邪犯卫,肺气上逆,故脉现浮虚、关寸大。邪在卫表,里气未伤,所以舌苔白薄、舌质淡红。
【治则】
清肺解表,理气降逆,化痰止咳。
【方药】
紫苏叶9克广陈皮9克炒杏仁9克生甘草6克,水煎温服。
【方解】
紫苏叶,解表顺气;广陈皮、炒杏仁,清肺理气,化痰止咳;生甘草,和中助卫。
【加减】‘
脉虚而汗出者,加炒杭芍9克,酸敛和营,以止汗出;加鲜生姜6克,辛温解表,而降冲逆。肺寒,脉浮而紧,咳剧者,加北细辛1.5克,辛散肺寒,以宣肺气;加炙五味子9克、法半夏9克,敛肺降冲,和胃化痰,以止咳逆。表解而咳不止者,为郁久化热伤肺之候,以“咳嗽”论治。
【忌宜】
避风寒,适量饮温开水。
【按语】
伤风咳嗽,系肺气不清,风邪感袭所致,与伤寒、中风及风热外感不同。伤寒、中风,俗称“重感冒”,仲景《伤寒论》论述至详,风热外感,俗称“热感冒”,后世温热派医家论述亦详,所制诸方,疗效卓著,兹不赘述。
脾为己土而主湿,肺以辛金而化气于脾。脾湿素重之人,肺胃壅滞不降,郁生肺热,则化生痰涎,阻塞清道,外被风邪感袭,表里双郁,即病伤风咳嗽。伤风咳嗽初起,肺卫为风邪所郁,肺胃双困,则症见咳痰清稀易出。继而正邪相争,则痰色白粘,咳唾难出。数日之后,痰色变为淡黄,为正气胜邪,驱邪外出之兆。病者若能适寒温,调饮食,医者针药无差,因势利导,数日可愈。反之,则风邪化热,入里伤肺,痰黄稠如脓,胶粘不易咳出,为肺热郁隆之诊。所以伤风咳嗽,虽系小恙,不可轻视,当及时治疗,以免发生他变。
所谓“清肺”,系指凡能使肺家复其清肃之常诸法,非仅指用凉肺、润肺之品,以清其郁热者也。肺为华盖,其体娇嫩,其气清肃,性喜温润,而恶燥热。肺家清肃,方能降敛;肺气不清,或滞塞胸膈,而作闷满,或失肃上逆,而作咳喘。而寒、热、温、凉、湿、燥诸邪,均可导致肺气不清,其治疗均当清肺。医者且不可将清肺之法,局限于凉肺、润肺之内,致使寒湿所感之伤风咳嗽,久而不愈,而生他变。
肺恶燥,主降敛,桂枝气温,其性升散,所以肺家诸疾,多不宜用桂枝。至于痰饮咳嗽而用桂枝者,因咳嗽之因为痰饮,而痰饮化生之源在脾而不在肺,用桂枝意在温升因脾湿而致郁陷之肝气。病机不同,用药也异,与肺恶桂枝无涉。
【临床医案】
例1:张某,女,65岁,西安市人。1987年11月6日初诊。自诉:感冒3天,不发烧,咳嗽,吐白色痰,量不多。自服解热止咳西药,疗效不显。现仍咳嗽,身困乏力,睡眠食纳均差,因求治干麻瑞亭。脉虚濡、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健,营卫不和,肺胃上逆。
诊断:伤风咳嗽。
治则:健脾和胃,调和营卫,敛肺止咳。
处方: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紫苏叶7克川贝母6克北沙参15克炙五味9克北细辛1.5克鲜生姜4克炙冬花9克3剂,水煎温服。
11月16日复诊:药后咳嗽有所好转。脉舌同前。上方去甘草、苏叶、五味、细辛、鲜姜,加建泽泻9克、前胡9克、缩砂仁5克、炙米壳3克,5剂,水煎温服。
11月30日三诊:上药服10剂,咳嗽已愈,无其它明显不适。脉细濡、稍缓、关寸大,舌苔白薄。11月16日方再进,5剂,水煎温服。
药尽痊愈。
例2:马某,男,42岁,西安市人。1985年元月17日初诊。自诉:发烧咳嗽数日,胸闷,痰多,服西药,效不显,患慢性气管炎数年,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稍数、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风寒外感,营卫不和,胆胃上逆,肺气不敛。
诊断:伤风咳嗽。
治则:调和营卫,平胆和胃,敛肺止咳。
处方:
银柴胡9克炒黄芩9克炒杭芍12克生地炭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浙贝母9克法半夏9克北沙参12克白茅根9克鲜生姜6克川贝母9克3剂,水煎温服。
元月21日复诊:药后烧已退,仍咳嗽。脉舌同前。上方去银柴胡、炒黄芩、浙贝母、鲜生姜,加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粉丹皮9克、前胡9克、炙冬花12克、草果仁6克,5剂,水煎温服。
元月26日三诊:药后咳嗽已基本痊愈。脉细濡、关寸大,舌白薄腻。原方去银柴胡、炒黄芩、生地炭、浙贝母、白茅根、鲜生姜,加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20克、前胡9克、炙冬花12克、草果仁5克、炙米壳3克,5剂,水煎温服。
药尽痊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