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古籍 >> 当代著作 >> 麻瑞亭治验集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麻瑞亭治验集-中卷 病症-胃脘痛

  • 文章导读:麻瑞亭治验集-中卷 病症-胃脘痛

           胃脘痛,多因脾家湿旺,二木不调,贼克中土所致。
           【脉证机理】
           土分戊己,己土主升清阳,在脏为脾,戊土主降浊阴,在腑为胃。脾胃为后天之本,主受纳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化生气血,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又为人身气机升降之枢纽。木分甲乙,乙木主升发,在脏为肝,甲木主降潜,在腑为胆。己土升,则乙木随之亦升,戊土降,则甲木随之亦降。脾胃之气,谓之中气,中气健旺,则肝脾左升,胆胃右降,脾胃冲和,肝胆调畅,痛何由生?!由于饮食不节,过食寒凉,伤及脾胃,则升降失常。脾土不升,则抑遏肝木生发之性,而致肝郁,肝郁则横克脾土;胃土不降,则阻碍胆木下行之路,因而胆木横冲,必克胃土;或困情志所伤,肝胆郁滞,克伐中土,则病胃脘痛。《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胃痛而呕也,又云:脾……在志为思,思伤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思则气结,即此之谓也。
           脾土不升,多因湿旺,脾湿则肝郁,肝郁则横克脾土,所以症见脘腹疼痛,食则痛减,喜温喜按,嘈杂烧心,当脐跳动,大便初干后溏,脉现细濡、稍弦、关尺较大,舌苔白润或白腻。重则肝脾下陷,症见腹痛溏泄,下血紫黑。此为湿寒偏重者。脾湿肝郁,则脾胃不和,肝胆失调,因而胆胃上逆,症见嗳腐吞酸,脘胁胀痛,纳差呕吐,食后痛加,呃逆口苦,脉现细濡、稍弦紧、关寸较大,舌苔白腻满、或一侧厚腻。此为湿热偏重者。湿为主令,燥为从令,从令不敌主令之强,因而病则多为湿胜其燥,湿寒偏重者多。
           【治则】
           健脾和胃,疏肝平胆,暖中止痛。
           【方药】
           云茯苓9克焦白术9克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上肉桂4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乌贼骨9克炒干姜6克白蔻仁6克
           水煎温服。
           【方解】
           云茯苓、焦白术,健脾和胃;炒杭芍、粉丹皮,疏肝平胆;广郁金、广橘红、炒杏仁、法半夏,理气降逆;延胡索、乌贼骨,疏肝止痛;上肉桂、炒干姜,温暖中下;白蔻仁,温中开胃。
           【加减】
           上热口苦,舌质红者,去上肉桂,加川黄连3克,以清心火。
           脾气约结,大便干燥,或状若羊矢者,改上肉桂为制首乌20克,加炒麻仁9克、肉苁蓉15克,润肠以通便。湿寒偏重,脉弦、关尺大,舌苔白滑者,改上肉桂桂枝木6克,改白蔻仁为缩砂仁6克,加天台乌9克,舒肝升陷,暖脾行瘀以止痛。腹胀者,改白蔻仁为缩砂仁6克,加苏泽兰15-30克,暖脾行瘀以消胀。脾湿过重,晨起睑胀,腹胀尿涩,脉现关寸大、尺涩者,加炒车前子12克,利尿祛湿以消胀。胃逆呕恶,胸膈满闷者,改炒杏仁为瓜蒌仁9克,加煨生姜6-9克、广木香6克,和胃顺气,以降冲逆。服药后疼痛反重者,加怀山药15-30克,健脾养胃以止痛。胃寒呃逆者,加荜拨1.5克,重者加公丁香3-5克、柿蒂10枚、炙米壳5克,暖胃顺气以止呃。大便隐血阳性,或见柏油样便者,加三七粉1. 5-3克(分二次冲服),扶伤止痛,化瘀止血。若无砂仁,以草蔻仁6克代之;若无白蔻,以草果仁4-5克代之。
           【附方】
           胃痛散:治慢性十二指肠溃疡,或合并出血,及胃溃疡。
           功能:暖中除酸.化瘀止痛。
           组成:田三七30克乌贼骨30克延胡索30克炒罂粟壳15克
           制法:共研为极细粉。
           ’服法:每日服1. 5-3克,分两次冲服。
           【忌宜】
           宜酌食腥荤,尤以绵羊肉为宜。忌食糖、醋、酒、杂面及一切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按语】
           胃脘痛,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痉挛等疾患。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虽有偏于湿热,偏于湿寒之不同,在疾病过程中,因受气候之冷暖,饥饱劳逸之不均,五情之偏激等因素的影响,也有疼痛之轻重,胃酸之多寡等差异,然十之八九属脾胃虚寒,或脾家湿盛,肝气郁滞。所以然者,脏腑之性,脾湿易旺,而胃阳易衰也。肝木之条达,固赖脾土之健运,而脾土之健运,实赖肝木之升发。脾家湿盛,肝气必郁,郁必克脾,脾湿愈增,则肝气愈郁。肝郁则疏泄不遂,必郁怒而克脾土,肝气郁则胆气滞,必横冲而克胃土,土木郁迫,中土被贼,故胃脘痛作。继则纳差运迟,脘腹胀满,呕吐吞酸诸症续见,甚则便溏下血。治当首在健脾和胃,以助运化食纳,疏肝理气,以止疼痛。下寒者,加暖下之品;上热者,加平胆之味。谨守病机,执中央而驭四旁,自能收到疼痛减而诸症差,进而溃疡愈合,诸症消除之效果。
           胃溃疡偏于湿热者多,十二指肠溃疡偏于湿寒者多,凭脉辩证,以上方加减化裁,多可渐而向愈。此方也适用于慢性胃炎、复合性溃疡及一般的胃肠痉挛性疼痛。历以然者,病机相同,治亦相同,异病同治,无须赘述。
           绵羊肉性暖养胃,功能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芝麻酱味香燥脾,扶伤止痛,厚肠胃,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防止恶变,均为本病宜食之品。
           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学认为,与大脑皮层的功能失调及饮食失调,关系至为密切。验之临床,确系如此,往往因饮食失调或情志过激,而致疼痛加剧,且缠绵难愈。寒冷季节易加剧,愈后复发者也属常见。因此,饮食之忌宜,情志之调适,避寒冷而就温暖,也为治疗本病必不可少的辅助方法。病家密切配合,方能达到疗效显著,早日康复之目的。
           【临床医案】
           例1:丁某,男,30岁,河南省新乡市人。1985年4月24日初诊。自诉:胃脘痛数年,半年前在西安铁路局职工医院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时好时差,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稍弦、关寸大,舌苔白薄腻。
           辨证:脾肾虚寒,肺胃不降,气滞作痛。
           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治则:健脾温肾,清降肺胃,理气止痛。
           处方:
           云茯芩9克炒白术9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桂枝木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延胡索9克乌贼骨9克赤丹参15克炒干姜6克草蔻仁4克炙米壳3克5剂,水煎温服。
           4月30日复诊:药后脘痛明显减轻。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上方去广橘红,减赤丹参为12克,加大党参15克,5剂,水煎温服。
           5月6日三诊:脘痛已愈。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
           原方去草蔻仁、炙米壳,加缩砂仁4克,5剂,水煎温服。
           7月5日四诊:因吃大蒜,又犯病,胃脘作痛,烧心。脉细濡、稍弦、关寸大,舌苔白腻。原方去桂枝木、赤丹参、草蔻仁,减炒干姜为5、克,加上肉桂4克、北沙参12克、广木香3克、缩砂仁6克,5剂,水煎温服。
           7月11日五诊:药后脘痛已止,烧心已除。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5月6日方再进,5剂,水煎温服。
           药尽痊愈。
           例2:魏某,女,61岁,西安市人。1988年5月23日初诊。自诉:患萎缩性胃炎已8年,时好时差,不痛,嘈杂不适,大便初干,有时后背痛,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稍涩、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
           诊断:萎缩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治则:健脾和中,平胆降逆。
           处方:
           云茯芩9克炒白术9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上肉桂3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乌贼骨9克广木香2克白蔻仁5克煨生姜4克5剂,水煎温服。
           6月6日复诊:药后背痛减轻,大便已正常,嗜酸。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腻。上方去上肉桂、乌贼骨、广木香,增煨生姜为5克,加制首乌20克、东山楂9克、北沙参15克、炙米壳3克,6剂,水煎温服。
           7月4日三诊:自感尚好。脉细濡、右关寸较大,舌苔白、根腻。原方去上肉桂、乌贼骨、广木香,增煨生姜为5克,加制首乌30克、东山楂9克、北沙参12克、炒苍术9克,6剂,水煎温服。
           7月18日四诊:脉证均佳。原方去粉丹皮、上肉桂、乌贼骨、广木香,增煨生姜为5克,加黄芩炭9克、制首乌30克、东山楂9克、北沙参15克、牡蛎粉12克、炒苍术12克,6剂,水煎温服。
           8月8日五诊:脉证均佳。原方去粉丹皮、上肉桂、乌贼骨、广木香、煨生姜,加黄芩炭9克、制首乌30克、东山楂9克、北沙参15克、炙米壳2克、牡蛎粉12克、炒苍术12克,10剂,水煎温服。
           10月26日六诊:上药服30剂,无明显不适,近一月体重增加3公斤。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粉丹皮、上肉桂、乌贼骨、煨生姜,加黄芩炭6克、制首乌30克、东山楂9克、北沙参12克、炙米壳2克、牡蛎粉12克.10剂,水煎温服。
           11月24日七诊:前几天又犯病,胃脘痛,呕吐两次。疑系胆结石。脉细濡、稍紧、两关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上肉桂、乌贼骨、煨生姜,增法半夏为12克,加制首乌30克、东山楂9克、炙米壳3克、炮干姜4克,10剂,水煎温服。
           1989年4月3日八诊:间断服上方。在此期间作了两次“B超”,提示:慢性胆囊炎。诸症好转。脉细濡、滞、关寸较大,舌苔白满腻。原方去炒白术、上肉桂、乌贼骨、广木香,增煨生姜为6克,加建泽泻9克、制首乌30克、东山楂9克、北沙参15克、银柴胡7克,6剂,水煎温服。
           4月24日九诊:诸症明显好转。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上肉桂、乌贼骨、广木香,增生姜5克,减白蔻仁为4克,加制首乌20克、东山楂为9克、北沙参15克、炒苍术12克,10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3:张某,女,64岁,西安市人。1987年6月7日初诊。自诉:胃脘痛,胸痞闷,打呃半年。胃镜检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贲门息肉。服西药治疗,时好时差,一直未愈,因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两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湿肝郁,胆胃上逆,气滞作痛。
           诊断:萎缩性胃炎、贲门息肉。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降逆。
           处方:
           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3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乌贼骨9克北沙参12克白蔻仁5克炙米壳4克煨生姜5克6剂,水煎温服。
           6月14日复诊:药后呃逆减轻,胸闷好转,头昏,胃脘仍有烧灼感。脉细濡、弱、两寸关大,舌苔白腻。上方去粉丹皮北沙参、煨生姜,减炒杭芍为9克、炙米壳为3克,加黄芩炭6克、广木香3克、炮干姜4克,6剂,水煎温服。
           10月8日三诊:一直服上方,已无明显不适。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6月16日方再进,5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4:雍某,女,61岁,西安市人。1988年3月30日初诊。自诉:舌尖痛,头晕,胃脘偏左痛,心慌气短半年余。在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确诊为浅表性萎缩性胃炎、高血压。好转出院。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滞、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湿肝郁,胆胃上逆,肺不降敛。
           诊断:萎缩性胃炎、高血压。
           治则:健脾疏肝,和胃平胆,清肺理气降逆。
           处方:
           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黄芩炭9克炒杭芍9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炒杜仲12克延胡索9克夏枯草9克茺蔚子12克白蔻仁5克炙米壳3克乌贼骨9克5剂,水煎温服。
           4月5日复诊:药后头晕减轻,血压已正常,左胁下痛,脾可触及。脉细濡、关寸大、左寸动,舌苔白腻。怀疑左心室扩大。上方去黄芩炭、炒杜仲、乌贼骨,增炒杭芍为12克、制首乌为30克,加粉丹皮9克、广郁金9克、银柴胡9克、炙鳖甲15克,5剂,水煎温服。
           4月12日三诊:药后平稳。脉细濡、滑动、关寸大,舌苔燥涩。原方去建泽泻黄芩炭、炒杜仲、茺蔚子、乌贼骨,增炒杭芍为12克、制首乌为30克,加生苡仁9克、粉丹皮9克、广郁金9克、制香附3克、广木香3克、姜厚朴12克,5剂j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5:崔某,男,44岁,陕西省佳县人。1988年4月15日初诊。自诉:胃脘痛年余,经“钡透”确诊为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大便干结如羊粪。经治疗,效不显,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左关尺右关寸较大,舌苔白腻。.辨证:脾虚肝郁,肺胃不降,大肠结涩。
           诊断: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炎、习惯性便秘。
           治则:健脾疏肝,清降肺胃,润肠通便。
           处方:
           云茯苓9克炒白术9克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3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桂枝木5克延胡索9克北沙参15克炒麻仁9克白蔻仁5克肉苁蓉15克姜厚朴12克5剂,水煎温服。
           7月9日复诊:药后大便干结好转,仍不利,左胁痛。脉细濡、两尺大、不柔,舌苔白、根腻。上方去炒白术、法半夏北沙参、白蔻仁、肉苁蓉,增桂枝木为7克,加建泽泻9克、炒杜仲12克、乌贼骨9克、缩砂仁4克、软柴胡9克、番泻叶1克,10剂,水煎温服。
           12月5日三诊:一直服上方,大便已正常,脘痛减轻,无其它明显不适。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腻。原方再进,10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6:陶某,男,51岁,西安市人。1988年2月29日初诊。自诉:身体虚弱,脘腹作痛,大便初干,不思饮食半年余。“钡透”提示:轻度萎缩性胃炎。经治疗,效不显,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较弱、右关寸左关尺较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虚肝郁,肺胃不降。
           诊断:萎缩性胃炎。
           治则:健脾疏肝,和胃降逆。
           处方:
           云茯芩9克炒白术9克炒杭芍9克制首乌20克桂枝木6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乌贼骨9克炮干姜5克白蔻仁5克
           6剂,水煎温服。
           3月8日复诊:药后诸症有所好转,矢气多,脘痛减轻,食纳增加。脉沉细濡、两关较显,舌苔白薄。上方增桂枝木为9克、炮干姜为6克,减法半夏为7克、广郁金为7克,加炙米壳3克、炒苍术12克,6剂,水煎温服。
           3月25日三诊:脉舌均佳。脘痛减轻。原方去炮干姜,增桂枝木为9克,加炒干姜6克、炙米壳3克、炒苍术12克、石菖蒲12克,6剂,水煎温服。
           4月28日四诊:药后精神气色好转,脘腹疼痛均减,饮食增加,他无明显不适。脉沉细濡、左关尺右关寸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广郁金,增桂枝木为9克,减炮干姜为4克,加大党参15克、炒苍术12克、炙米壳3克,6剂,水煎温服。
           6月4日五诊:一直服上方,无明显不适,纳食增加。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原方再进,5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7:张某,男,26岁,西安市人。1987年11月16日初诊。
           自诉:胃脘痛近半年,某医院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经治疗,无明显好转,因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弦、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脾肾虚寒,肺胃不降。
           诊断:萎缩性胃炎。
           治则:健脾疏肝,清降肺胃,暖下止痛。
           处方:
           云茯苓9克粉丹皮9克炒杏仁9克延胡索9克白蔻仁5克粉甘草6克上肉桂3克法半夏9克乌贼骨9克炙米壳3克炒杭芍9克广橘红9克广郁金9克广木香2克5剂,水煎温服。
           11月25日复诊:药后脘痛已止。脉细濡、右弦、左关尺右关寸大,舌苔白腻。上方去上肉桂,加桂枝木6克、北沙参12克,6剂,水煎温服。
           12月16日三诊:上方服20剂,脘痛已愈,纳食增加,二便正常。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原方再进,5剂,水煎温服,以善后。
           例8:宋某,男,38岁,陕西省吴旗县人。87年3月23日初诊。自诉:胃脘疼痛、泛酸数年,当地医院确诊为浅表性胃炎、胃窦息肉。经治疗,未愈,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湿肝郁,气滞作痛。
           诊断:浅表性胃窦炎、胃窦息肉。
           治则:健脾舒肝,理气止痛。
           处方:
           云茯芩9克建泽泻9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上肉桂4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乌贼骨9克广木香3克缩砂仁6克炙米壳3克煨生姜5克5剂,水煎温服。
           3月28日复诊:药后痛减轻。脉细濡、不柔、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去建泽泻、上肉桂,加炒白术9克、制首乌30克,10剂,水煎温服。
           9月18日来函称:一直服上方,胃痛、吐酸水已愈,也无其它不适。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