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疾病治疗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慢性肾炎中医治疗述要

  • 文章导读:

    建国五十多年来,应用中医理论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西医辨病的方法,治疗慢性肾炎取得良好疗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拟从临床研究的进展结合笔者治疗经验,分4个阶段加以论述。

    20世纪70年代以前治疗以扶正为主


    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对慢性肾炎中医辨证为脾肾亏虚、水湿泛滥和精微不固,故治疗以扶正为主,健脾、补肾、收涩固精为三大主要治则。若以水肿为主治疗,则在淡渗利水的基础上结合宣肺、健脾、温肾和疏利三焦之气诸法,共同协作以达利水消肿之目的。常用方剂如越婢加术汤、胃苓汤、实脾饮、真武汤、大橘皮汤等。淡渗利水药如猪苓茯苓泽泻、汉防己、川木通车前子等。此类药利水强度不如逐水药,但经适当的配伍则利水效应倍增。如温肾利水法,用于肾阳亏虚、水湿泛溢之证,即淡渗利水药配合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胡芦巴等温补肾阳之药,二者协同取得显著疗效。若单用温肾药或单用利水药则都不能取效,足见中医方剂配伍之重要。中药利水消肿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肾小管回吸收率,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此外大多数淡渗利水中药均含有一定量的钾离子,故水肿消退后低钾现象并不明显。

    水肿消退或无水肿而以蛋白尿为主者,中医辨证属脾虚运化失司、清阳不升、水谷精微下陷;肾虚封藏失职、肾不藏精则精微外泄。健脾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参苓白术散,常用药物为生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莲子、扁豆等性味平和之品。补。肾填精,方用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大补元煎、五子衍宗丸等。阳虚常用肉桂、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菟丝子等温而不燥之药,慎用干姜附子、鹿茸、鹿角霜等刚燥之品;阴虚常用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女贞子、旱莲草等滋而不腻的养阴药;血虚常用当归白芍生地黄、首乌诸药,慎用紫河车、淡菜、鲍鱼等血肉有情之品。健脾补肾药能减少或消除蛋白尿,提高血浆白蛋白,提高免疫功能和改善。肾功能。收涩固精法,常以水陆二仙丹、金锁固精丸为主,常用药为芡实、金樱子、桑螵蛸、白果、沙苑子、覆盆子、龙骨牡蛎、赤石脂等,收涩固精药常需配合健脾补肾药用,单独使用于蛋白尿较少。

    至于以血尿包括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为主的慢性肾炎,中医辨证一为热伤血络、血溢脉外,宜清热凉血,方用小蓟饮子,常用药为生地黄、小蓟、鲜茅根、生侧柏、荠菜花、生地榆、地锦草、凤尾草等;二为久病多瘀与湿热交阻,则血尿虽不重,但顽固难消,且易反复发作,临床除见舌质紫黯,舌有瘀斑外,常伴有血小板聚集率增高,全血及血浆黏度增高之改变。治宜凉血活血,常选用丹参、泽兰、益母草丹皮赤芍等药,效果较好,且具有降低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改善高凝状态等功效。

    20世纪70年代前以扶正为主的治疗虽取得一定疗效,但完全缓解率不高,统计仅为4%~21.3%。

    20世纪70年代以后治疗以祛邪为主


    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现代免疫学的发展,已确认肾小球肾炎为免疫性疾病,加上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的应用,使治疗学有了新的进展,但随之也带来一些较复杂的问题。中医在探索辨证论治的规律中,发现热毒壅盛、湿热缠绵、瘀血阻滞等已成为突出的矛盾,正虚也由原来以脾肾阳虚为主,转化为以气阴两虚为主。中医治疗在扶正固本的基础上,开始确立以祛邪为主治则的研究,清热解毒、清利湿热、祛风胜湿和活血化瘀的治则,代表了这一时间以祛邪为主治疗的主要特征。

    清热解毒法主要是针对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皮肤感染等热毒壅盛而诱发和加重慢性肾炎病情的情况。初发多兼风热,日久则易伤阴,方用五味消毒饮为主(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等),可根据不同感染部位进行加减选药。如伴咽炎、扁桃体炎,可加黄芩蝉蜕僵蚕连翘、蚤休、桔梗牛蒡子。伤阴者加生地黄、玄参麦冬、沙参。伴皮肤感染,可加丹皮赤芍、白蒺藜、地肤子、白鲜皮、苦参、蛇蜕。伴胃炎、肠炎加川黄连马齿苋葛根、地锦草等。伴肝炎可加柴胡、茵陈、鸡骨草、虎杖、苦丁茶、金钱草。清热解毒药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也可以通过激发非特异性的免疫功能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炎症和组织损伤。

    清热利湿法主要适用于慢性肾炎的湿热证。慢性肾炎缠绵难愈反复发作,除责之于脾肾亏损外,湿热病邪亦已成为突出的矛盾。在慢性肾炎伴肾功能损害过程中,湿热是贯穿始终的病邪。清热利湿法当分三焦论治:上焦外感湿热伤于肌表,当疏表宣肺、清热化湿,方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常用药为藿香、豆豉、竹叶、滑石杏仁、白豆蔻、桔梗、橘皮、通草等;中焦湿热痞阻,枢机不利,升降失和,当辛开苦降、醒脾燥湿清热,方用黄连温胆汤,常用药为黄连半夏陈皮枳壳厚朴、赤茯苓、茵陈、草果、槟榔等;下焦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清浊相混,当清热泄湿、淡渗通利、分清泌浊,方用萆解分清饮,常用药为萆薜、菖蒲、黄柏、蒲蓄、车前子、鲜茅根、玉米须、白花蛇舌草等。清热利湿药具有利尿、抗菌、降压、降脂作用,还能增强抗感染免疫能力,抑制变态反应,从而抑制炎症的进展。

    对于湿邪久留,脾气被困,应用芳香化湿、苦辛燥湿、淡渗利湿等均告无效时,可用祛风胜湿法,取风能胜湿之理,用苦辛温散、祛风除湿之法,以达湿邪祛除、脾运舒展之目的。方用羌活胜湿汤加减,常用药为羌活、独活、藁本、细辛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稀莶草、青风藤等。服药后汗出并不明显,而外感明显减少,自觉周身温和舒适、饮食增加、浮肿消退,蛋白尿及高血脂症也随之减轻。尤其是原来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经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已证实是一类不同于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对多种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疾病取得良好疗效,成为祛风胜湿法的代表药物。祛风胜湿药的作用机理主要为抑制免疫功能、抗变态反应,以消除炎症之病理损害。

    瘀血与肾病关系密切,医学研究证实,免疫介导炎症的同时,启动凝血障碍,造成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微血栓形成,基膜损伤,新月体形成,这与中医“瘀血”概念相一致。故可应用活血化瘀法,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以及丹参注射液、川芎注射液等。常用药物有当归赤芍川芎丹参桃仁益母草虎杖、泽兰、刘寄奴、川牛膝等,使用时尚需结合气血阴阳之正虚,水湿、湿热、湿浊之邪实,加以配合应用,才能取得良好疗效。活血化瘀法的作用机理主要为改善肾脏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消除抗原,抑制抗体形成,减少炎症渗出,抑制炎症细胞增生,从而减轻肾脏病理性损害。

    以上以祛邪为主的治疗原则,总体上能起到免疫抑制和调节作用,对病久难愈的顽固病例或常复发病例有一定疗效,加上有机地配合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的应用,使疗效明显提高,其完全缓解率达 13%~48.08%。

    20世纪80年代末治疗以扶正祛邪多法并进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医学对肾脏病机理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水平,而治疗上尚缺乏突破性的进展。中医也认识到慢性肾炎邪正交争、错综复杂的病理机制,在治疗上绝非任何单一治法所能胜任,因而探讨了扶正祛邪多法联合并进的研究。

    如时振声教授研究的“滋肾汤”(当归生地黄、赤芍川芎苍术黄柏女贞子、旱莲草、芡实、金樱子)就是结合了滋补肝肾、清热利湿、收涩固精、活血化瘀等众多治法,对于慢性肾炎蛋白尿有良好疗效。又如赵恩俭教授研制的“肾炎康复片”(人参生地黄、杜仲山药丹参、白花蛇舌草等)具有双补脾肾、益气养阴、清解湿热毒邪、利水消肿、活血化瘀之效,对于消除蛋白尿、血尿、改善肾功能等都有较好疗效。此外,笔者采用疏利少阳,结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通淋诸法,研制“肾炎3号方”(黄芪、太子参、麦冬柴胡丹参、篇蓄、白花蛇舌草等)治疗慢性肾炎256例,有效率87%,并经家兔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小鼠IgA肾病、大鼠微小病变性肾病4种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证实了该方减少蛋白尿及血尿,提高血浆蛋白,改善脂质代谢和肾脏血流动力学,调节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网络,减轻和修复肾脏病理性损害,改善肾功能等方面的功效。

    20世纪90年代末络病理论的更新和虫类药的应用


    络病理论渊于《黄帝内经》、《难经》和《伤寒杂病论》,实质是指对一些久病难愈之顽症,应用通络法,即疏通络道之法。除行气活血之外,仲景尤重虫类药之应用,如大黄廑虫丸、鳖甲煎丸、抵当丸等。至叶天士,提出“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并指出“络以辛为泄”,故用辛润通络、辛温通络、辛香通络、辛咸通络诸法,尤其主张用虫蚁辛咸之品,深达络脉以搜剔顽痰死血。

    20世纪90年代末络病理论有了新的拓展,尤其在病机概念上有了进一步深化和更新,吴以岭在临床和实验的基础上归纳了络病的三大病机,即络脉瘀阻、络脉绌急和络虚不荣。这也为慢性肾炎应用虫类药提供了新的思考,如脉络瘀阻,即久病气机郁滞、血行不畅、顽痰死血瘀阻于络脉,可相当于血小板凝聚、红细胞变性,血脂增高、血栓形成以及动脉硬化,治以虫蚁搜剔合辛香通络,常用如水蛭、土鳖虫、蜣螂、穿山甲、蛴螬等药。络脉瘀阻,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明显水肿、大量蛋白尿时,往往合并肾静脉微血栓形成或肾小球硬化,符合久病人络、顽痰死血留而不去之病机,此时一般活血化瘀药如丹参川芎等疗效欠佳。有研究表明一般活血化瘀药只能溶解微血栓之表面,而不能达到核心部位,其主导作用在于抗凝;唯虫类药方能深达微血栓之核心而溶解之,其主导作用在于促纤溶。脉络绌急,即病久内风萌动,脉络绌急挛缩,相当于微血管缺血痉挛,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有关,内皮素增高,一氧化氮降低,治以虫蚁搜剔合解痉通络,常用药如全蝎蜈蚣蝉蜕、僵蚕、白花蛇、乌梢蛇、蛇蜕等。络脉绌急常见于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病,无浮肿而蛋白尿长期不减,血压升高,符合久病人络,内风萌动、络脉绌急之病机,故以虫蚁搜剔以熄风解痉通络。用此类药当分轻重,轻者用僵蚕地龙,中度加全虫,重度再加蜈蚣、乌梢蛇,以循序渐进,不可过猛,以免耗伤气阴。络虚不荣乃病久气血津液耗损,络脉不充,失于荣养,而致络脉瘀阻或络脉绌急之症,治疗自当以扶正为主。络虚不荣,主要是指肾病所存在的久病人络、络脉瘀阻和络脉绌急的病机变化,多是在脾肾亏损、气血不足、气阴两虚等正虚基础上产生的。故应用虫蚁搜剔之药,必须配合健脾补肾、补气养血、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之品,且不可单独使用,以免克伐太过,徒伤肾气,其用量也应由小渐大,视患者体质和病情逐渐增加,取得疗效后又应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实际上中医治疗肾病应用虫类药早在20世纪 80年代即开始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络病理论的更新,则为肾病应用虫类药提供了新的思考。

    当然慢性肾炎应用虫类药治疗尚不止上述所列,很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以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以上治疗经验只是梗概而已,漏误之处一定不少,且4个阶段的划分也未必准确,只是为了记忆方便,并无深意,权作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同道指正。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