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思考中医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走近国医大师:刘敏如-身心并调更自如

  • 文章导读:刘敏如,第二届国医大师,现年85岁。自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她留校任教,并在临床第一线诊治妇科疑难疾病,坚持至今。

     刘敏如,第二届国医大师,现年85岁。自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她留校任教,并在临床第一线诊治妇科疑难疾病,坚持至今。

      她前往香港,用疗效和爱心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为“中医走出去”添砖加瓦。她还深信“身心并调”这一具有中医特点的治疗方式,并加以实践,用和蔼和亲切消除疑虑和误解,用安慰和辅导治愈心灵和身体。她治学严谨,同时也提倡:中医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

      “煎药的方法记住了吗?”“保持心情舒畅,会康复得更快。”刘敏如在出诊时,总会为每位病人细细地把脉、开药、送上叮嘱。

      85岁的刘敏如,是全国第二届国医大师。196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后,她留校任教,后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继承传统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刘敏如对中医学的学说、理论多有创新,并研究了“产后多虚多瘀与补虚化瘀研究”等课题。如今她仍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从事妇科疑难疾病的诊治工作。

      只要有能力,有自信,中医的粉丝一定会越来越多

      “治病救人不是小事,既然学,就一定得学好。”青年时期的刘敏如考入医学院后,常常告诫自己。

      当时正值解放初期,农村地区产妇分娩大多靠产婆,破伤风、产后出血等情况频发。在医学院读西医的刘敏如,假期时就随着老师下乡宣传、培训新法接生。

      1956年,作为青年卫生工作者的刘敏如被推荐考入当时刚成立的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成绩优异,进而留校任教至今。在基层医疗锻炼中,刘敏如体会到,中医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简便的特点。因此,她立志学好中医、用好中医,并力求结合现代医学与科技发展中医。

      数十年如一日地忙碌于教学、临床、科研,刘敏如的医术逐渐远近闻名,众多医疗机构频频邀请她前往坐诊。2002年,“香港人才输入计划”发出邀请,刘敏如和国内大专院校派出的各科中医受聘前往。刘敏如在香港做顾问中医师的同时,受聘为香港大学中医学院学术顾问、名誉教授。“中医应该走出去,发出中医学术声音,争取中医的话语权。我应该为中医学术交流做点事。”刘敏如说。

      到香港后,刘敏如发现,当地对中医的认识比较表面,甚至存在误解。在当时的香港,西医才算医生(Doctor),中医只能算是医师(Machinator),医药界对中医有排斥心理,有的西医竟直接在医嘱中写明:“不要找中医。”

      带着助推中医“走出去”的信念,刘敏如以耐心和爱心得到了众多患者的信任。一位痛经患者来就诊,看了几次不见好转,开始对刘敏如渐生埋怨。刘敏如也不恼,告诉她可能患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需要有耐心。后来,这位患者转投西医后,问题依然未能解决,只能回过头来重新找刘敏如接受中医治疗,终于渐渐康复。像这样,越来越多的香港患者在刘敏如的悉心治疗下,对中医从质疑转为信任,甚至还有患者从国外慕名而来。

      如今,在香港和内地等多个城市,都设有刘敏如名医工作室。多年来,刘敏如多次赴欧美及东南亚行医讲学,参加国际中医学术交流会,传播中医药文化。“中医走出去,是靠实力‘圈粉’。”刘敏如的学生陆华表示,老师始终教导大家,中医是全科型、综合性、个体化的医学,只要有能力、有自信,“粉丝”一定会越来越多。

      不论多忙,都必须对患者和蔼亲切

      近3年,刘敏如在内地每月出诊3天至6天,在香港也只参加个别会诊,但她的团队仍坚持诊后咨询和诊疗指导。她给弟子示范诊治,总是问诊详尽,力求诊断精准、组方精当。她一般不开堆砌数十味药物、剂量很重的大处方,而是重视身心上的指导,耐心下医嘱,交代注意事项。

      刘敏如讲述了她年轻时的一次诊病经历。那时,她还是学中医的大学生,一位熟人邀她去看望一位90多岁的卧床病人。刚学过方剂学的她,认为这是位老慢支急性发作的病人,是葶苈大枣泻肺汤证,于是就开了一剂中药处方。回校后,刘敏如又觉得把握不算大,于是就去咨询同班同学。同学说:“对90多岁的老人,你敢开葶苈子这么猛的药,胆儿也太大了。”

      刘敏如心里一沉,赶快到病人家,想为他调整处方,结果家属已为病人配好了药。刘敏如凭她的医学知识,认为老慢支痰多理应祛痰为先,所以祛痰作用强的葶苈子应该对症;但病人年老,太过也不宜,于是决定加南沙参扶正入药。这样处理之后,病人照此服药,没再找刘敏如复诊。半个月后,刘敏如在街上遇见患者家属,得知患者服药当晚排了很多痰,感到胸中舒坦,之后每日一剂、连服半月,症状大减,已能起床行动。

      “这一病例,从结果看,疗效是不错的。但是,我认为其中还是有经验教训的。”刘敏如说,“那就是我自己对用药还不是那么有把握,疗效多少带有偶然性。这提醒我:学医,还得不断练就基本功。”

      “‘你吃了我这个祖传偏方,就一定能好;不吃,就一定不行。’说这话的,多半是假郎中。”在刘敏如看来,很多人对中医的偏见源自于断章取义,“中医是一个整套的系统理论,不是一两个偏方那么简单。”

      刘敏如认为,现今的医学模式,已经不单单是“生物—医学”模式,而是“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而中医的诊疗方式特点之一,就在于“身心并调”。“不论多忙碌,我都必须做到对每位前来求诊的患者和蔼亲切。要细心倾听,对她们提出的疑问不厌其烦地、深入浅出地进行解答。”刘敏如强调,对患者给予恰当的安慰辅导,使其身心调和,才有利于康复。

      提倡创造中医学的新观点、新理论

      被评为国医大师后,刘敏如深感责任重大。“只有言传身教、提携后进,才能将自己的学术精华和从医经验传授给学生。”她说。

      刘敏如常常在诊症的空隙,与学生一起分享看诊经验。在近60年的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中,她培养了近4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

      “大众化学院教育和中国自古以来的传承教育,并不矛盾。”刘敏如认为,现代教育体系把中医纳入大学,这非常重要。学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是中医药文化逐渐完善的必经过程。“中医药派系,它可能只总结了某人某个较突出的领域,但还不足以形成完整的中医理论系统。传承,更应该博采众方、融会贯通,接受和了解各自的优势、独到的地方,做到不持偏见、相得益彰。”刘敏如说。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刘敏如以“严”闻名。她常常不定期地召集学生们到家中座谈聊天,有针对性地就学术研究的内容进行提问。学生们如果回答欠佳,刘敏如就会毫不客气地当面批评。“老师治学的态度严谨,同时又很开放。”学生谭万信表示,刘敏如不同意将中医学固守在经验阶段之上。相反,她在多个场合呼吁:中医学发展,要在继承传统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中医学的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