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疾病治疗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小儿腹泻时中医常用的治疗法则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繁体中文 分享
  • 文章导读:

    儿科专家叶孝礼。历任福建医学院儿科教研组副主任、福建省立医院儿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患的研究。长于治疗婴幼儿腹泻。叶孝礼老中医从事了30余年的儿科临床工作,总结出了十大治疗法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去积消食法:按“伤食宜消”法则,临床上对伤食泻多采用去积消食法。常用消食药品如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谷芽等。若乳积或鱼肉积滞者,应重用山楂鸡内金;由谷类致积者,重用麦芽、谷芽;若积滞原因不明,而伴腹胀,应选用神曲厚朴。 

    (2)导滞攻下法:按 “实则泻之”法则,临床上对实积可用导滞攻下法。常用导泻药品如大黄枳实等。(3)清热利湿法:由于外感暑邪、内蕴湿热引起腹泻,按“热则清之”法则,可采用清热利湿法。常用清热药物如葛根黄芩黄连、银花、连翘白头翁马齿苋鱼腥草、铁苋菜等。因这类药物具有消炎、利尿、抗感染的作用,故临床上多用于感染性腹泻。 

    (4)温中祛寒法:因寒冷引起腹泻,按“寒者温之”的法则,应采用温中祛寒法。常用药物如干姜附子吴茱萸肉豆蔻等。  

    (5)健脾益气法:久泻必虚,按“虚者补之”的法则,常用健脾益气法。常用药物如炒白术、怀山药茯苓、炒扁豆、芡实、莲肉、党参黄芪、炙草等。  

    (6)利水渗湿法:“湿胜则濡泻”,中医治疗腹泻重视调中分利,常采用利水渗湿法。常用利水渗湿药物如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等。  

    (7)涩肠止泻法:久泻肠滑不止,按“滑需固涩”法则,可采用涩肠止泻法。常用固涩药物如诃子、赤石脂、石榴皮、乌梅、**等。  

    (8)行气消胀法:腹泻出现肠胃气滞,腹脘胀满时,应采用行气消胀法,常用理气药物如陈皮木香厚朴砂仁枳壳等。  

    (9)养阴清热法:泄泻日久,津液亏损,出现伤阴证候时,宜采用养阴清热法。常用养阴清热药物如西洋参、沙参、元参、石斛乌梅、杭芍等。  

    (10)扶阳固摄法:泄泻日久,阳气衰微,出现伤阳证候时,宜扶阳固摄。常用扶阳药物如附子干姜肉桂补骨脂、益智仁等。  

    以上所举治泻十法,皆为常用之法。其中温、清、消、补法是主要的,特别是分利法在治疗腹泻时应用更广,如“清热化湿”、“祛寒燥湿”、“温中健脾利湿”等,因 “泻皆兼湿”、“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从临床实践来看,泄泻病机虽然变化多端,总不离乎脾伤积湿,治法初宜调中分利,继用芳香燥湿,虚者补之,寒者温之,有食积则消导,有湿热则清利,久必升提,滑须固涩。掌握辨证施治法则,则不至顾此失彼。但临床上寒、热、虚、实证候往往不是单纯存在着,如虚与寒、实和热多并存,故治法也不能截然分开,临床上须随证应变。此外,还应注意下列之点:  

    ①清热苦寒汤药,不可长期饮服,因过服苦寒,则损伤脾胃;

    ②淡渗利湿之剂,不可用之过多,因淡渗分利太过,则招致津枯阳陷;

    ③补虚药品,不可纯用甘温,因太甘则生湿;

    ④固涩之剂,不可过早使用,因固涩过早,则积滞未消,余邪残留;

    ⑤攻下之剂,不可多用,因攻伐过甚,则损伤元气,对体弱病儿更应慎用。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