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组图]科学家尝试用中药治疗 | |
文章导读: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常并发肝、肾、心、肺等脏器的衰竭及影响胎盘功能。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子肿”、“子晕”、“子痫”的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泛于肌表;或素多抑郁,气机不畅,加之孕后胎体渐长,有碍气机升降,气滞湿停,溢于肌肤发为水肿,此即为子肿。脏气本虚,孕后母体阴血下聚冲任养胎,阴分必亏,阴不潜阳,肝阳偏亢,上扰清窍;或妊娠中期后,胎体渐大,影响气机升降,气郁犯脾,脾虚湿聚,化为痰浊,肝阳挟痰浊上扰清窍则出现头目眩晕、头痛、视物昏花,此即为子晕。若阴血虚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或夹痰火上扰,蒙蔽清窍,而有动风、抽搐发为子痫。本病以脏腑虚损、阴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
辨证论治
1.脾虚
[证候] 妊娠中晚期,面目及下肢浮肿,甚或遍及全身,肤色淡黄或白,皮薄而光亮,按之陷不起;伴倦怠无力,或胸闷气短,懒于语言,口淡无味,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舌胖有齿痕,苔薄白或薄腻,脉缓滑。
[治法方药] 健脾除湿,行水消肿。白术散加减。若肿势明显,加猪苓、泽泻、防己;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者加党参、黄芪。
2.肾虚
[证候] 妊娠中晚期,面浮肢肿,下肢尤甚,甚或外阴、小腹均肿,皮薄而光亮,按之凹陷,即时难起;伴面色晦暗,下肢逆冷,腰酸无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治法方药] 补肾温阳,化气行水。真武汤加减。心悸气短者,加葶苈子、远志;腰痛甚者加桑寄生、续断;便溏加白扁豆、莲子。
3.气滞
[证候] 妊娠中晚期,先由脚肿,渐及于腿,皮色不变,随按随起;行走艰难,头晕胀痛,胸闷胁胀,或脘腹胀满,纳少,尿少;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方药] 理气行滞,除湿消肿。天仙藤散加减。若肿势较重、腹胀纳呆,加茯苓、白术、大腹皮;肺气壅塞、气逆面肿加桑白皮、桔梗;胸胁胀痛、情志不畅加柴胡、佛手。
4.阴虚肝旺
[证候] 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耳鸣作响;颜面潮红,心悸怔忡,夜寐多梦,易惊,胸胁胀痛;舌红或绛,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方药] 滋阴养血,平肝潜阳。杞菊地黄丸加减。热象明显者,酌加知母、黄柏;视物不清者,加草决明、白蒺藜;口苦心烦者,加竹茹、黄芩;有动风之兆者加羚羊角。
5.脾虚肝旺
[证候] 妊娠后期,面浮肢肿逐渐加重,头昏头重如眩晕状,胸胁胀满;伴神疲肢软,纳少便溏;舌胖有齿痕,苔腻,脉弦滑。
[治法方药] 健脾利湿,平肝潜阳。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若肿甚,加猪苓、泽泻;若胸闷呕恶者,加旋覆花。
6.肝风内动
[证候] 妊娠后期,头痛、眩晕,突发四肢抽搐,两目直视,牙关紧闭,甚至昏不知人;颜面潮红,心悸烦躁;舌红苔薄黄,脉细弦而数。
[治法方药] 滋阴潜阳,平肝息风。羚角钩藤汤加减。喉中痰鸣加竹沥、天竺黄、石菖蒲;昏迷不醒、病情危重者加服安宫牛黄丸。
7.痰火上扰
[证候] 妊娠晚期,产时或新产后,头晕头重,胸闷泛恶,猝然昏不知人,全身抽搐,气粗痰鸣,多有水肿;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方药] 清热开窍,豁痰息风。牛黄清心丸。
中成药
1.济生肾气丸:每次一丸,每日两次,口服。适用于肾虚证。
2.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适用于阴虚肝旺证。
3.复方罗布麻片:每次两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妊娠高血压。
4.牛黄清心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适用于痰火上扰证。若喉中痰鸣,可用竹沥水送下。
5.安宫牛黄丸或局方至宝丸:每次一丸,每日一次,溶化灌服。适用于肝风内动,痰火上扰之昏迷抽搐发作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