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疾病治疗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白喉中医诊疗技术

  • 文章导读:

      白喉是由革兰染色阳性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咽喉、鼻等处灰白粗厚的假膜形成及外毒素引起的心肌、神经及其他脏器的损害,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人群普遍易感,主要由飞沫传播,亦可经玩具、衣服或被污染的牛奶、食品等传播。

      中医学很早即有许多关于本病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喉痹”。北宋《圣济总录》和明代《景岳全书》又称之为“缠喉风”和“镇喉风”。1864年张绍修所著《时疫白喉捷要》则正式提出白喉病名,为我国第一部详细记载白喉的专著。认为白喉为时疫,证发有时,传染甚速,病重危险,治者每多束手无策,其后《重楼玉钥》一书云:“喉间起白如腐一证……初起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鼻通者轻,鼻塞者重,声音清亮,气息调匀易治,若音哑气急,即属不治。”对本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判断进行了详尽描述。

      辨证论治

      1.风热袭表

      症状:发热,微恶寒,头痛身疼,咽红有白点或片状假膜。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2克,连翘牛蒡子玄参各10克,薄荷(后下)、蝉蜕各5克,甘草9克,牛膝根15克。

      2.阳热亢盛

      症状:高热烦渴或恶心呕吐,咽部红肿,白膜较大。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金银花、紫花地丁各12克,黄连6克,黄芩黄柏栀子连翘各10克,蒲公英、山豆根各15克。若见皮肤斑疹,加牡丹皮10克,生地黄12克。

      3.阴虚燥热

      症状:低热口干,咽燥作痛,咽部白膜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养阴清解汤加减:生地黄、玄参金银花各12克,麦冬、牡丹皮黄芩连翘各10克,山豆根15克。

      4.痰热闭塞

      症状:发热咳喘,咳声嘶哑,鼻翼煽动。舌红苔黄,脉滑数。重者痰鸣唇紫,面色苍白,呼吸困难。

      治法:逐痰通闭,避秽解毒。

      方药:急服雄黄解毒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外治可用巴豆朱砂膏敷贴印堂穴,8小时后局部起红紫色小水疱,用针挑破,涂1%甲紫溶液,24小时后假膜即能缩小,3~4天完全脱落。轻者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5克,杏仁、瓜蒌、金银花连翘各12克,生石膏30克,川贝10克,山豆根15克。

      5.疫毒内侵

      (1)心气不足

      症状: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头面汗出。舌淡红,苔黄,脉数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独参汤或加减复脉汤化裁:生地黄、阿胶(烊化)、麻仁、山萸肉、党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炙甘草9克。余毒未尽者,加金银花12克,牡丹皮10克。

      (2)心阳不振

      症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短促,尿少。脉细弱。

      治法:益气回阳。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饮加减:白参、甘草各9克,附子白术茯苓各10克,黄芪15克,五味子麦冬各12克,干姜3克。

      单秘验方

      1.鲜卤地菊全草60克,水煎服;也可用鲜卤地菊取汁,加相当于药液1/4的食醋,外涂假膜处,每日2~3次。

      2.鲜土牛膝根30~60克,煎汤分服,每日一剂。

      3.抗白喉合剂:连翘黄芩各18克,鲜生地 30克,玄参15克,麦冬9克,加水煎至60毫升,分4次内服。有清热养阴解毒之功,适用于咽白喉初起,热毒偏盛者。

      4.蜗牛一个,冰片90克,将蜗牛去壳,焙存性,加冰片共研细吹喉,适用于咽白喉及喉白喉者。

      5.生熟巴豆散:熟巴豆4粒,生巴豆3粒,去油研末吹喉,每次0.2克,适用于白喉假膜痰浊闭塞喉间者。

      6.斑蝥:乌梅肉捣烂,如黄豆大丸,贴人迎穴,两小时后起疱。适用于咽白喉者。

      7.蛇麻草适量捣汁,调鸡蛋清,加少许食盐,用棉签蘸涂咽部,每日3~4次,治疗咽白喉有效。(摘自《传染病中西医诊疗技术》)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