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疾病预防]感冒后手脚麻、眼睛花?小 | |
[纪检]收受药械回扣如何定性?中 | |
[疾病预防][图文]马上停止佩戴这东西 | |
[中医][图文]她,是唯一! | |
[内科杂病]国医大师林天东:治疗慢性 | |
[医药][组图]南方医院普外科余江 | |
[纪检][图文]中国工程院院士、积 | |
[社会]27岁规培生在医院卫生间割 | |
文章导读: |
长期以来,中医乃至社会学界,先后在三大问题上争论不断,于是便形成了持久的“三大争论”,即中医科学性之争、中西医结合之争和中医现代化之争。争论潮起潮落,认识终未一致。但是,它对中医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促使中医不断思考自身、深入认识自身,在争论与思考中使中医的本色更加清晰起来。
中医科学性之争
中医科学性之争,经历时日之长久,参与人士之广泛,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现象。之所以如此,因为它关乎中医之生死,更关乎中国传统文化之存亡。二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医,在西学传入之后便不再科学了?便要消灭之?这是国人难以接受的,更是不能容忍的。新文化运动时期,认为中医不科学者是社会学界名流,进入现代社会,要中医退出历史舞台的还是社会学界名流。而且都是拿科学问题说事。曾经认为“中医只要有疗效就是万岁的”,而反对中医的声音并未因为中医有疗效而停止。看来只有疗效远远不能回答科学与否的问题。
科学是什么?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中医学是什么?中医学是关于人体生理病理、健康保健、防病治病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为什么还说中医不是科学?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医作为科学,在特征要求上未能与西方科学严格吻合。这是科学主义下的“霸王条款”。
科学是探求自然奥秘、发现客观规律的,无论任何“分科的知识体系”,不管它们的理论指导、思维模式、研究路线、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目的是一致的。能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都是成功者,都是英雄,不管你走的是南坡路线还是北坡路线,更不管你使用的攀登工具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同样,中西医都是探索人体健康与疾病防治规律的,都在朝着打开人体生命奥秘的方向前进,不管你的视野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采用的方法是还原论的还是系统论的、研究的层面是实体的还是现象的,都是科学研究的范畴。
科学自由,是科学精神的基本主张。如果约束、制约甚至阻碍科学探索,那一定是背离科学精神的。中医的疗效是客观存在,理论指导也是客观存在,如果因为它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与现代科学不同而否定它的科学性,那也同样是背离科学精神的。当然,在肯定中医科学性和自身优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如何使理论解说更具有现代特征、使理论概念更加清晰严格、使中医疗效更具有重复性,这已是中医在自觉深入思考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只能说明中医理论在科学水平上还存在差距,理论的严格程度还需要提升,不能成为质疑和否定中医科学属性的理由和依据。
科学性之争,让中医人对什么是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医自身有了更全面的思考,这不仅没有削弱中医人的自信,反而更加坚定了对中医科学性的认识。
中西医结合之争
中西医结合之争的焦点,在于两种理论能否通约。“通约”原是一个数学概念,学术界引申其意,表述属性或本质相同的两种事物关系,或者说事物、文化之间具有互通性和共同之处时,便说“两者可以通约”。由于文化差异,中西医在思维方式和理论表述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以此为依据,便有学者提出中西医不能通约的观点。相反,因为研究对象相同,中医脏腑理论与西医生理病理存在交叉,中医证候与西医病症存在重合,特别是现代临床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诸多具有说服力的成果,则有学者提出中西医不仅在临床方法上可以结合,随着科学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理论上的通约也是可能的。尽管这一争论持续已久,但仍未到下结论的时候。医学是应用的学问,是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发展的,中西医能不能通约,不是只有理论论证就能回答,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中医的现代研究,已经将中医理论的“现代阐释”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因为只有中医理论的现代阐释,才能为中西医结合创造必要条件。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中医理论的现代阐释,远不是语言转换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根本的是要达到现代科学水平上的解说。所以,现代阐释实际是中医理论研究的再深化,是理论上的飞跃和突破,而它必须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才能完成。
导致中西医结合之争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有人认为中医“西化”就是由中西医结合导致的,欲清除西化,必先终止中西医结合。这种认识无可厚非,因为当下一些西化现象确实是以中西医结合为旗号,名曰中西医结合,实则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但是,不能因此将中医西化扩大化。就临床而言,中西医结合首先是优势方法的结合,而是不是优势方法是要通过临床疗效来评判。所以,不同的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阶段,中西医表现的治疗优势是不同的,此病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彼病则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不可能每一种疾病的治疗都是中西医各占一半,更不可能都要突出中医,都以中医为主。中西医优势方法的结合在中医临床已成为普遍,对此需要客观分析与正确对待,不能一概视为西化,否则将会影响临床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