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疾病预防]感冒后手脚麻、眼睛花?小 | |
[纪检]收受药械回扣如何定性?中 | |
[疾病预防][图文]马上停止佩戴这东西 | |
[中医][图文]她,是唯一! | |
[内科杂病]国医大师林天东:治疗慢性 | |
[医药][组图]南方医院普外科余江 | |
[纪检][图文]中国工程院院士、积 | |
[社会]27岁规培生在医院卫生间割 | |
文章导读: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政策措施》),就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明确提出要通过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坚持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加强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等措施,并提出将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文件的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今后中医药人才培养意义十分重大。通过认真学习,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
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
(一)注重名师引领, 突出经典传承。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中医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持续推进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作用,推荐学生进入工作室跟师学习。在不同学习阶段建立不同的跟师培养模式,全程鼓励学生选择师承导师,增加跟师学习比例。搭建名医名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邀请名医名师授课及分享,引领学生成才之路。
(二)完善课程体系,增设中医疫病学课程。中医药防治疫病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有效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临床综合体系,并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疫病学相关课程建立,需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坚定中医文化自信,推动与课程思政建设融合;二要坚持守正传承经典,培养中医思维;三要深化医教协同,突出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四要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加强学科交叉与跨界联动。
(三)创新激励机制,打造卓越人才成长环境。优秀中医人才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的首要目标,要联合学生培养管理各部门,统筹协调,建立适宜优秀中医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一要严格学生管理,优化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注重产出导向,改革学分认证制度,完善和优化学分权重认证。二要引入竞争机制,根据课程考核结果,制定相关动态进出制度或办法。三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激励优秀中医学生在突破重大学术问题、解决关键科学技术方面的参与度,明确中医学生创新人才荣誉体系评价办法,激励学生传承创新,追求卓越。
(四)强化中医思维培养与临床实践培训,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整合院校和附属医院教学资源,强化学生中医思维培养和临床实践能力训练,突出以自主学习为主线的专业基础能力强化和专业拓展能力提升。
一要厚基础,重经典与临床融合,以中医经典教学夯实学生中医基础,以医案分析与演练训练学生的中医思维,以科室带教门诊模拟临诊的过程,强化学生对于理、法、方、药的掌握和使用。
二要根据各个阶段学生培养要求,整合临床技能培训内容,对本科生、研究生、规培生各学习阶段细化培训内容和要求,建立贯穿中医人才过程的临床技能教学模式。三要参考执业医师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要求,编写技能培训教材,完善中医临床技能培训评价体系,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保证培训质量。
关于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
师承作为一种传统教育模式,在中国近代以前各个学科领域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药师承教育是中医药学继承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社会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其实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医药师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体现在教育价值方面,更重要的体现在发展中医药、振兴中医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因此师承教育对于中医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医药师承教育应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紧密结合。在院校教育期间应给与学生更多的机会接触名中医,采取“育苗培养计划”,让学生与名中医或高年资临床医师建立师承关系,最好能做到“半日读书,半日临证”,这样能做到,有学习,有思考,有实践。毕业后教育要建立教学门诊,强化跟师带教,让规培生能够进入教学门诊,跟师侍诊。医院的继续教育制度管理,也应纳入中医药师承内容,明确跟名医侍诊抄方相关要求,在严格考勤的前提下可以授予一定的继续教育学分。
(二)师承教育需加强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经典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土壤。历代中医大家也不乏诗书画精通者,如元代的王履,清代的傅山;中国传统文化的熟悉和浸淫,才能自然而然的培养出中医药传统思维方式。可在院校教育期间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各级各类师承培养项目中,增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及相应考核。在此基础上,加强中医药经典知识学习,达到“诵、背、解、别、明、彰、用”的要求。
(三)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工作室建设旨在抓紧时间抢救性整理挖掘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理论,留存学术思想,在建设过程中,完成对人才的培养,强化中医药活态传承。在传承工作室建设基础上,开展同专业间工作室之间的交流学习,针对同一疾病的不同的学术思想的碰撞,有利于中医药创新性理论的产生。同时,鼓励通过课题、项目等形式,对于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经验、数据挖掘名老中医药专家隐性知识、整理古代中医文献、整理民间验方、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医药传承相结合等研究进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