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我国主流医学界四大“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浙江省中医院裘昌林“以毒攻 | |
[中医药史][图文]胡希恕用一个方子折 | |
[思考中医][图文]余艳红:传承精华 | |
[疾病治疗]基于《瘟疫论》理论探讨新 | |
[医理研究]王永炎院士准确预测武汉疫 | |
[中医药史]中医经典必读 | |
[思考中医]中医人的自信从何而来?看 | |
[思考中医]传承和创新:中医在美国的 | |
[思考中医][组图]美国NCCAOM针灸及中 | |
文章导读:舌头是人体味觉感受器,舌黏膜是一种特殊分化的黏膜,上面分布有若干味觉感觉器——味蕾,具有辨别酸、甜、苦、辛、咸、淡等多种味道的功能。如果舌头或身体其他部位发生疾病,可导致味蕾感受器对味觉的感知能力下降或消失,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味觉障碍。所以,味觉异常是机体发生某种疾病的信号,应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注意。 |
口苦 多为肝胆有热所致。感口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候,治宜清泻肝胆郁热。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口甜 又称口甘,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和脾胃气虚口甜。前者多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治宜清脾泻火,方药选用泻黄散或清胃散加减。后者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脾受津灼所致。表现为口甜而干、气短体倦、不思饮食、脘腹作胀。治宜益气健脾,和胃养阴。方药选用益胃汤与四君子汤加减。
口咸 多为肾虚所致。如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苔少、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亏损,虚火上炎,即肾阴虚口咸。治宜补益肾阴,滋阴降火。方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口酸 口中自觉有酸味,但并无酸水吐出。多为肝胆之热乘脾所致。口感酸者常伴有胸闷胁痛、恶心、食后腹胀、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治宜泻肝和胃。方药选左金丸与六君子汤加减。
口臭 口中出气臭秽,自觉或为他人所闻。一般有三种情况:
胃火上蒸 舌红或口舌糜烂生疮,或牙龈肿痛,口气热臭,并兼有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苔黄等症状。治宜清泻胃火。方药选用三黄泻心汤加减。
胃肠食积 口臭如酸腐,或夹有生食味,伴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腐秽、舌苔垢腻等伤食症状。治宜消食化积,可用中成药保和丸或山楂丸吞服。每日2次,每次9克。
口腔炎症 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患有龋齿或口腔炎症。可用黄芩、藿香、石膏、生地各10克,甘草4克,煎水漱口。
口淡 口中味觉减退,自觉口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多伴有食欲不振等症状。临床上主要分为脾虚和湿阻两型。前者除口淡外,尚有神疲气短、腹胀便溏、舌淡脉弱等脾虚症状,治宜益气健脾和胃。方药选用六君子汤加减。后者可见口淡黏腻、恶心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阻脾胃症状。治宜芳香辟浊,化湿醒脾。方药选用藿朴夏苓汤加减。
要想治愈味觉异常,除积极用药治疗外,还应注意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嗜好,防止房劳过度,保持口腔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