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医理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肾为人身之本”内涵及形成

  • 文章导读:

      中医理论素有“肾为人身之本”的说法,但该如何理解其内涵,没有一定之说。笔者在此简要说明其内涵及理论形成,与同道探讨。

      两层内涵

      首先,是因为肾主藏精、主生殖而被赋予的本原内涵。生殖关乎生命之繁衍,意义重大,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抽象意义。男女两性交媾的生殖过程,常被用作比拟天地阴阳之交感合和。孕育新生,常被喻意“道”之生成万物,而具有本原意义。

      在传统中医学理论体系中,肾主藏精,男女两性交合,精有规律泄于外,则能孕育生命,与生殖密切相关。《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肾为牝藏,其色黑,其时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

      “牝”在《老子》中常被借指为“道”,如《老子》第六章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玄牝”在理学思想盛行时,又被称为“太极之蒂,先天之柄,虚无之系,造化之源,混沌之根,太虚之谷”。

      从这层意义上讲,肾因而具有了比其他脏腑更为重要的意义。换言之,从亲代和子代的关系来看,可以说,亲代之肾为子代生命之本原。

      其次,肾既然可以孕育产生子代之生命,那么自然对于自身生命也很重要。这种重要性被进一步抽象和发展的结果就是,认为肾为自身生命之本原,亦即认为人之始生先结成两肾,后由肾而相继生成其他脏腑组织官窍、四肢百骸。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肾为先天之本”的内涵。

      理论形成的诸多渊源

      “肾为先天之本”说的完整表述,首先见于明代医家李中梓《医宗必读》中的“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其文曰:“先天之本在肾,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一之源。……肾何以为先天之本?盖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透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连蕊即两肾也,而命寓焉。水生木而后肝成,木生火而后心成,火生土而后脾成,土生金而后肺成。五藏既成,六府随之,四肢乃具,百骸乃全。《仙经》曰:借问如何是玄牝?婴儿初生先两肾。未有此身,先有两肾。故肾为藏府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故曰先天之本在肾。”

      文中讲婴儿未成,先结胞胎,由两肾通过脐带与母体相连,则生息不止,而后“水生木而后肝成,木生火而后心成,火生土而后脾成,土生金而后肺成。五藏既成,六府随之,四肢乃具,百骸乃全。”

      在五行中,各行处于同等的位置,原本并不存在一行为其他四行之本原的情况。李中梓把水行作为其他四行之本原,这种思想的渊源便是传统文化对“水”之地位的提升。

      例如,在《汉书·李寻传》中我们就已经看到了五行与数术星占时空观相结合,而称水为五行之本的论述,其云:“五行以水为本,其星玄武婺女,天地所纪,终始所生。”

      明代医家绮石《理虚元鉴》中有与李中梓相类似的论述,文曰:“夫肾者,坎象,一阳陷于二阴之间。二阴者,真水也。一阳者,真火也。肾中真水,次第而上生肝木,肝木又上生心火。肾中真火,次第而上生脾土,脾土又上生肺金。故生人之本,从下而起,如羲皇之画卦然。盖肾之为脏,合水火二气,以为五脏六腑之根。”

      这是以坎卦之象来阐明肾的本原意义,无非是说明肾之真水真火,亦即肾之阴阳,是一身阴阳之根本,肾水可生肝木,肝木又生心火,肾火可生脾土,脾土又生肺金,肾为五脏六腑之根本。

      肾为先天之本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宋明理学重视太极思想的文化思潮影响,医家把肾比拟为太极生两仪之象,因而具有了先天本原之内涵。

      例如,明代医家万全《万氏家传养生四要》中云:“夫五脏各一,肾独有两者,以造化自然之理也。盖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之谓也。草木初生,皆有两瓣,谓之曰拆,左曰阳,右曰阴。故人受形之初,便生两肾。东方曰青龙,南方曰朱雀,西方曰白虎,都是一体。北方曰玄武,乃有二体,乃龟蛇二体也。蛇属阳,龟属阴。子半以前属阴,龟之体也;子半以后属阳,蛇之体也。肾者,水脏,上应北方玄武之象,故有两枚也。”

      从解剖学上讲,“五脏各一,肾独有两”的说法并不准确,肺亦左右各一。之所以要突出肾独有两,便是要比附于太极生两仪之象。

      再如,清代医家陈修园《医学实在易》中云:“肾有二,先天之本也。……夫人之始结胚胎,犹太极耳。三月而成形,先生两肾,犹太极而生两仪。”

      同时,肾为先天之本的进一步升华,也与命门的重要性被日渐凸显密切有关。命门理论也是中医学中所特有的,《黄帝内经》中便已经见到命门的称谓,但指的是“目”,后世医家却将其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抽象意义,成为了人体生命的本原所在。

      无论是《难经》两肾左肾右命门说,还是明清在命门学说中占据主流的命门为肾间动气说,命门与肾在部位与功能上都密切相关。

      受理学寻求宇宙本原的文化思潮影响,明代医家寻求人身之太极,比拟于宇宙之太极;之前的命门学说也因而被赋予了更加抽象的本原意义,我们可以明代命门学说代表医家赵献可《医贯》中的部分论述为例进行说明。

      赵献可云:“夫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亦原具有太极之形。”“两肾俱属水,左为阴水,右为阳水。以右为命门非也,命门在两肾中。……两肾在人身中合成一太极。”

      对于命门,赵献可又讲:“是为真君真主,乃一身之太极,无形可见。两肾之中,是其安宅也。”“命门在人身之中,对脐附脊骨。自上数下,则为十四椎。自下数上,则为七椎。《内经》曰:七节之旁,有小心,此处两肾所寄,左边一肾,属阴水,右边一肾,属阳水,各开一寸五分,中间是命门所居之宫。”很明显,肾借助理学思想与医学命门学说而获得了更大的本原意义。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