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医理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文章导读:

 

  难解点之一

  直接去理解难解点之一,就难在“阳证易治阴证难”的理论下,为什么反倒会出现“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即发于阳的会比发于阴的“愈”的时间多呢?

  笔者认为,如果和“五”联系起来,和水、火系统的成数联系起来,则此难点有解。《简明实用伤寒论词典》解此如下——阳数七、阴数六,此出于伏羲氏河图生成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其大意指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需阴阳相合方始生成。古人以天为阳,地为阴,以五行代天地万物;—、二、三、四、五代表水、火、木、金、土之数,从一至五,乃为孤阴、孤阳,不能化生。自五加一,为阳生者阴成,阴生者阳成,万物方始出现变化。因万物生于土,故从五始,五加一为六,是为偶数,为阴,故云阴数六;五加二为七,为奇数,为阳,故云阳数七。

  阳证为病其病愈之期当为阳数,故云“七日愈”;阴证为病其病愈之期当为阴数,故云“六日愈”。此古人预测疾病痊愈时间的一种方法。

  实际上“阳数七,阴数六”是水火的成数,从火与水、以及加“五”则为成数,我们是否可以探索出更多的奥秘呢? 

  以上理解,让笔者开始在《伤寒论》的研究中重视“五”,“五”是什么呢?是“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中“土”的生数;还是“因万物生于土,……一加五为六……二加五为七……”,河图中最核心的数。

  在中国古代科学体系中,抽象的五和抽象的土是一体的;而落实到中医的生理学中,“五”和“土”具体到了“阳明”。

  难解点之二与三

  难解点之二与三,可以合起来看。如果校正一下思维的方法,把中医从经验医学的认识校正到理论医学的高度,则这两点并不难解,而成为自然而然。

  “……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为什么可以自愈呢?因为人体的“土”充实,也可以这样直接表述:人体的阳明系统基本正常者,可自愈。而如果疾病不能自愈,出现继续传变的趋势的时候,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呢?可以针足阳明。有的注家认为是针足三里穴。

  第8条“针足阳明”,确定阳明和经络有关,并且是和足的经络有关。和第184条“阳明居中,主土……无所复传”联系起来看,可以明确阳明是确有所指的实际病位或者叫系统,有其统率的脏腑和经络。

  为什么目前通行的经络学理论不能完全解释阳明病篇的内容呢?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否先不要假定目前通行的经络学理论就是仲景当时所本的经脉脏腑理论呢?

  笔者此处所要表达的是,把“阳明”当作一种状态,把“阳明病”当作一组症候群、一种八纲病性上的理解,是无法与中医的生理学和中国古代科学贯穿起来的。

  阳明应该是个舞台,有其正常时的生理学(与中国古代科学中的时空体系对应)和异常时的病理学。如同脏腑、经络一样,六病的分类应该是一种人体结构上的分类,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前提,中医的辨症(症状)、治疗就会离“必求于本”、“见病知源”越来越远,变成“方”与“症”的隔空试验,而离核心之“理”越来越远。

  “阳明”是一种分类是明确的。需要探寻的是为什么这样分类?所有的假说,有一个验证标准,就是与《伤寒论》条文的契合。或者说还有更高的标准,就是参考《伤寒论》的方法,给当今的一种疾病,或者所有的疾病,找到合适的、令人信服的、能表达机理、能从理论高度指导临床的分类方法。

  综上,笔者仅为刍探,给出了一点结论:《伤寒论》是讲理的,至少讲了自愈的道理——自愈靠五、土、阳明系统的相对正常。也提出了疑问:《伤寒论》讲的理和目前通行的中医理论一致吗?如何“以人为本”来求得《伤寒论》所示范的理论精髓呢?尚待研究。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