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组图]科学家尝试用中药治疗 | |
文章导读: |
陈民藩从事中医肛肠学科医教研工作50余年,长期担任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主任,功绩卓著,成果颇丰。本文介绍其对挂线疗法的运用。
挂线疗法首载于明代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描述了使用挂线疗法的感受:“予患此疾一十七年,遍览群书,悉遵古法,治疗无功,几中砒毒,寝食忧惧。后遇江右李春山,只用芫根煮线,挂破大肠,七十余日,方获全功。”他详细地总结了该疗法的操作方法、挂线时间和机理。如其记载的操作方法:“不拘数疮,上用草探一孔,引线系肠外,坠铅锤,取速效。”明确了挂线时间:“线落日期,在疮远近,或旬日半月,不出二旬。”并对该疗法的疗效进行观察:“线既过肛,如锤脱落,百治百中。”亦描述:“未穿疮孔,鹅管内消,七日间肤如旧。”还对挂线疗法的治疗机理作了初步的阐释,如:“药线日下,肠肌随长。僻处既补,水逐线流。”由此说明在明代挂线疗法已初具雏形。清代该疗法治疗肛瘘得到发展,如《医门补要》中记述的肛瘘挂线疗法所用的手术器械、操作方法及术后处理方法,一直沿用至二十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以来,挂线疗法不断改进、创新,进入一个辉煌时代。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肛瘘的认识逐步加深,以及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原来的草线挂线逐渐被橡皮筋、丝线、橡胶管等替代,这不仅可以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还可减轻病人的痛苦。
【挂线疗法的主要机理】
慢性勒割作用 以线代刀,将需要切开的通过肛门直肠环的瘘管或括约肌外的瘘管用线缚紧,通过持续性的紧线或弹力收缩,产生压迫缺血性坏死,使肌肉缓慢分离。
引流作用 挂线作为固定在病灶深部的导线,具有良好的引流作用,以使直肠内的分泌物、残留的粪便、痰管壁上脱落的碎屑有路可排,以减轻感染。
异物刺激作用 线或橡皮筋作为一种异物,可刺激局部组织产生炎症反应,形成纤维化组织,4~6周后因为纤维化反应使括约肌断端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缩小括约肌断端分离后距离,减少功能障碍。
标志作用 挂线可标明内口与外口关系,不仅可以在一次性切开时帮助确定瘘管,而且可以分期处理瘘管。
应用挂线疗法强调的是其切割作用,在组织切开的同时,底部组织生长,肌肉两端粘连、固定,维持张力,避免肛门失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