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医理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陈民藩:谈挂线疗法常与变

  • 文章导读:

      陈民藩从事中医肛肠学科医教研工作50余年,长期担任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主任,功绩卓著,成果颇丰。本文介绍其对挂线疗法的运用。

      挂线疗法首载于明代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描述了使用挂线疗法的感受:“予患此疾一十七年,遍览群书,悉遵古法,治疗无功,几中砒毒,寝食忧惧。后遇江右李春山,只用芫根煮线,挂破大肠,七十余日,方获全功。”他详细地总结了该疗法的操作方法、挂线时间和机理。如其记载的操作方法:“不拘数疮,上用草探一孔,引线系肠外,坠铅锤,取速效。”明确了挂线时间:“线落日期,在疮远近,或旬日半月,不出二旬。”并对该疗法的疗效进行观察:“线既过肛,如锤脱落,百治百中。”亦描述:“未穿疮孔,鹅管内消,七日间肤如旧。”还对挂线疗法的治疗机理作了初步的阐释,如:“药线日下,肠肌随长。僻处既补,水逐线流。”由此说明在明代挂线疗法已初具雏形。清代该疗法治疗肛瘘得到发展,如《医门补要》中记述的肛瘘挂线疗法所用的手术器械、操作方法及术后处理方法,一直沿用至二十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以来,挂线疗法不断改进、创新,进入一个辉煌时代。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肛瘘的认识逐步加深,以及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原来的草线挂线逐渐被橡皮筋、丝线、橡胶管等替代,这不仅可以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还可减轻病人的痛苦。

    【挂线疗法的主要机理】

      慢性勒割作用 以线代刀,将需要切开的通过肛门直肠环的瘘管或括约肌外的瘘管用线缚紧,通过持续性的紧线或弹力收缩,产生压迫缺血性坏死,使肌肉缓慢分离。

      引流作用 挂线作为固定在病灶深部的导线,具有良好的引流作用,以使直肠内的分泌物、残留的粪便、痰管壁上脱落的碎屑有路可排,以减轻感染。

      异物刺激作用 线或橡皮筋作为一种异物,可刺激局部组织产生炎症反应,形成纤维化组织,4~6周后因为纤维化反应使括约肌断端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缩小括约肌断端分离后距离,减少功能障碍。

      标志作用 挂线可标明内口与外口关系,不仅可以在一次性切开时帮助确定瘘管,而且可以分期处理瘘管。

      应用挂线疗法强调的是其切割作用,在组织切开的同时,底部组织生长,肌肉两端粘连、固定,维持张力,避免肛门失禁。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