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方剂学院 >> 验方效药 >> 消化验效方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赵荣莱:从肝脾肾论治慢性腹泻

  • 文章导读:


     
    【调肝运脾补肾为要】
     
      调肝运脾法
     
      该法适用于肝脾不调证。症见:腹痛腹泻,便前腹痛、便后缓解,或食后欲厕,精神稍有紧张即可诱发或加重腹泻,胸胁胀满,失眠多梦,舌淡红或舌红,苔白,脉弦或细弦。慢性腹泻肝脾不调证,应标本同治,“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遵痛泻要方之意,并参照乌梅丸,赵荣莱自拟调肝运脾汤:木香10克,苍术15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乌药10克,白芍10克,乌梅10克,干姜3克,吴茱萸3克,黄连3克。该方具有调肝运脾止泻的功效。
     
      他强调“苍术为健脾要药,古代曾作为养生药用,其性味辛、苦、温而烈,运脾祛湿,且含有挥发油,有雄壮上行之气。余用此药一以运脾,二以升脾胃之阳,使脾气得升,脾运复常,再配以行散和胃之品,能使脾胃气机和畅,疾病向愈”。白术为健脾燥湿之要药,脾虚不运者不可不用;木香香窜,专行胃肠之气,可使三焦通利,脾气得运;乌药辛温,能通少阴、阳明之气,所谓治一切气,除一切冷,可治反胃、吐食、泻痢,消腹胀甚佳;乌梅白芍味酸入肝,养肝之阴而柔肝,缓肝之急而止腹痛,且有涩肠止泻的功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湿伤内,风胜之”,方中用防风,乃取风能胜湿之意,防风甘温,祛风胜湿,为祛风渗湿之要药,风药中之润剂也,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并有土中泻木之功;吴茱萸专走肝经,缓肝急而止腹痛;干姜温中散寒,治脘腹冷痛,张山雷在《脏腑药式补正》中称之“虽不专主一脏一腑,然黄中通理,守而不行,实是温养中土之正将,此温脾胃以止大肠之滑泄者。”黄连苦寒燥湿,厚肠胃,既平肝泻心,又涩肠止泻,且佐制吴茱萸干姜之辛热,同时黄连吴茱萸干姜相配有辛开苦降,调畅寒热气机之意。上述诸药合用,共奏调肝运脾、消胀止痛、止泻之功,临床用之效果甚佳。
     
      健脾温肾法
     
      该法健脾为先,兼顾补肾或脾肾双补,适用于脾肾两虚之久泻。临床症见:久泄不愈,饮食稍有不适或稍遇寒凉即泻,或五更泄泻,食少纳呆,腹胀便溏,或见腰膝酸软,肢寒畏冷,少腹冷痛,小便清长,耳鸣耳聋,失眠健忘,舌质淡胖,苔白,脉细或沉细。他自拟健脾温肾丸:党参15克,茯苓15克,苍术15克,白术15克,补骨脂15克,山药15克,莲子肉15克,诃子10克,炒白芍15克,木香10克,乌药10克,小茴香10克,红藤15克。
     
      赵荣莱认为,久病泄泻,脾气虚甚,湿蕴不化或久病及脾,脾肾两虚,宜脾肾双补。方中党参茯苓苍术白术山药、莲子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肾虚以肾气虚弱首当其冲,补肾以温补为要,补骨脂味辛苦,性大温,入肾经,具补肾助阳,温脾止泻之功,若肾阳虚甚,复加肉桂3克、干姜3~5克增强温补肾阳之功;木香、乌药行肠胃之气滞,调畅三焦;白芍养阴柔肝,缓急止痛,炒用去其寒凉之性;小茴香温散中、下二焦寒凉之气,散寒止痛,若力不及,还可加入吴茱萸3~5克以助其功。脾肾两虚,肠胃气滞易致血运不行,故加入红藤一味,燥湿止泻,且行肠胃血瘀,活血化瘀而止痛。
     
      对于久泻不止,缠绵难愈,脾虚湿盛者,他还强调在健脾渗湿的同时,酌加柴胡升麻、煨葛根防风等以升脾胃清阳之气的药物,祛风、胜湿、止泻,不可犯“降之又降”之戒。纯虚无邪,久泄脱肛者,则宜涩肠止泻。
     
      此外,对于久泻不止或脾肾两虚的泄泻,温补脾气的同时,还要强调脾肾两脏先后天互补的关系。脾阳依赖肾阳温煦,如命火衰微,火不生土,可补火生土;单纯的脾胃虚弱、脾胃虚寒,也可以加入一些温补肾阳的药物。
     
    【勿忘病证结合,中西合参】
     
      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是一类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心身疾病,以腹痛、腹胀、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改变等。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该病与精神因素、感染、饮食、胃肠道激素、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西医主要对症治疗,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特点,病证结合治疗该病效果肯定。
     
      赵荣莱认为该病属于中医“腹痛”“泄泻”等范畴。内伤情志,外感六淫,调养不当,或禀赋不足等原因,导致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肝脾不和,脾胃运化无权,升降失调,湿浊阻滞,肠道气机不畅,传导失司而发病。病位在肠,与脾、胃、肝、肾关系密切。早期多属实证,随病情发展,病程迁延日久,而变为虚实夹杂或寒热错杂之证。如与情绪抑郁有密切关系,服药同时必须辅以心理疏导。
     
      肠易激综合征的大便改变可有便秘和腹泻等,腹泻型患者因长期腹泻可伴有阴津不足,不宜过用淡渗利湿及过分燥烈之品。对腹泻型(脾肾阳虚证)患者应“阴阳互根”,补阳时要注意“阴中求阳”,在补阴的基础上补阳。特别对阳虚阴亦不足的患者,更要“阴阳双补”。
     
      湿热阻滞证,属邪实之证,湿性黏滞,与热邪胶结,久羁难愈,易耗正气,对苦寒、温燥药物的比重要酌情调整,治宜清热化湿。基本方药为:苍术15克,生白术15克,佩兰15克,白豆蔻6克,木香10克,枳壳10克,乌药10 克,厚朴10克,干姜3克,黄连3克。湿热阻滞型泄泻,酌加草豆蔻、葛根等药。
     
      肠道菌群失调症
     
      健康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肠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则乘机繁殖,从而引起菌群失调,其正常生理组合被破坏,而产生病理性组合,引起临床症状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症。随着抗生素大量广泛的应用,该病发生率明显升高。常见于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者等。其主要症状有腹泻、腹痛、发热、贫血、感染等,重者可并发休克,中毒性巨结肠、结肠穿孔等。对于肠道菌群失调较重引起的慢性腹泻,临床上还应结合西医治疗,主要包括立即停用相关抗生素,积极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纠正营养不良状态,给予益生菌重建肠道正常菌群等。
     
      赵荣莱认为中医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主要适用于肠道菌群紊乱中慢性轻症。其表现为慢性腹泻者,病变过程复杂,常出现虚实互见、寒热夹杂之本虚标实之证,脾虚为本,湿盛为标,邪气未尽,治疗上忌用固涩止泻之品,否则闭门留寇,变证蜂起。此病常治以健脾、化湿、止泻,基本方药:党参10 克,苍术15克,白术15克,茯苓10克,山药15克,莲子肉15克,生黄芪15克,补骨脂15克,草豆蔻10克。
     
      总之,慢性泄泻其发病为机体正气内虚,感受外邪,饮食不节,七情不和,损伤脾胃,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湿浊内生,混杂而下所致。脾虚湿盛是泄泻的主因。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从而形成虚中夹实、本虚标实之证。病程中常可涉及肝肾二脏。治疗上应扶正祛邪,视其所涉脏腑之标本、寒热、虚实随证治之。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