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优生优育]儿童鼻炎的日常护理 | |
[全草类][组图]溪黄草 | |
[根及根茎类][图文]阴香根 | |
[调查]一男子承包八家社区医院, | |
[调查][组图]2亿元“回流药”骗 | |
[疾病预防]宫外孕危害大 关键是做好 | |
[疾病预防]家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该 | |
[医药]全球首例!浙江报告H10N5 | |
文章导读: |
【药 名】:乌贼骨
【拼 音】:WUZEIGU
【英文名】:Cuttlebone
【来 源】:为乌铡科动物无针乌铡或金乌铡的内壳。
【功 效】:除湿,制酸,止血,敛疮。
【主 治】:治胃病吞酸,吐、衄、呕血,便血,崩漏带下,血枯经闭,腹痛症瘕,虚疟泻痢,阴蚀烂疮。
【性味归经】:咸,微温。①《本经》: "味咸,微温。"②《吴普本草》: "冷。"③《别录》: " 无毒。"④《药性论》: "有小毒。"
入肝、肾经。①《纲目》: "厥阴血分。"②《雷公炮制药性解》: "入肾经。"③《本草再新》: "入肝、脾、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忌宜】:①《本草经集注》:"恶白敛、白及。"②《蜀本草》:"恶附子。"③《本草经疏》:"血病多热者勿用。"
【别 名】:乌铡骨(《索问》)、乌贼骨(《本经》)、墨鱼盖(《中药志》)
【处方名】:乌贼骨、乌则骨、海螵蛸、海硝、海蛸、炒乌贼骨、煅乌贼骨、醋乌贼骨、海螵蛸粉、乌贼骨粉等
处方中写乌贼骨、乌则骨、海螵蛸、海硝、海蛸指生乌贼骨,为原药材洗净晒干,碾碎生用入药者。
醋乌贼骨为生乌贼骨用米醋拌匀,待吸尽,再用文火炒干入药者。
炒乌贼骨又名炙乌贼骨。为生乌贼骨用麸炒至微黄入药者。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功效增强。
煅乌贼骨为生乌贼骨置瓦罐内密闭,加热煅至黑色存性,然后取出晾凉入药者。偏于止血。
【商品名】:乌贼骨,以块大、色白、完整、干燥洁净者为佳。
【药用部位】:以上动物的缠卵腺(乌鱼蛋)、 肉(乌贼鱼肉)、墨囊中墨液(乌贼鱼腹中墨)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无针乌ZEI我国沿海均有分布。金乌ZEI分布黄海、渤海及东海一带。药材主产浙江、福建、广东、山东、江苏、辽宁沿海地区。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收集从乌ZEI鱼中剥下之内壳;或于4~8月间,捞取漂浮在海边的乌ZEI内壳,漂净,晒干。
【拉丁名】:药材 Os Sepiae原动物①无针乌ZEI Sepiellamaindroni de Rochebrune,②金乌 ZEISepia esculenta Hoyle
【炮制方法】:海螵蛸:刷洗干净,晒干,砸成小块。炒海螵蛸:将海螵蛸块,用文火炒至黄色为度。煅海螵蛸:海螵蛸放煅罐内,煅至焦黑色,取出放凉。
【考 证】:出自《本草纲目》,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乌贼鱼骨),勿用沙鱼骨,缘真相似,只是上文横,不入药中用。"②《本草图经》:“乌贼鱼,今近海州郡皆有之。能汲波?墨以混水,所以自卫,使水匿不能为人所害。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口傍,只一骨,厚三、四分,似小舟,轻虚而白;又有两须如劳,可以自缆,故别名缆鱼。其肉食之益人。”③《纲目》:“歼乌测,无鳞有须,黑皮白肉,大者如蒲扇,背骨名海螵蛸,形似樗?子而长,两头尖,色白,脆如通草,重重有纹,以指甲可刮为末。”
【生药材鉴定】:①无针乌ZEI的内壳呈长椭圆形而扁平,边缘薄,中间厚,长9~14厘米,宽约2.5~ 3.5厘米,中部厚约1.2~1.5厘米,腹面白色,有水波状纹,自尾端至中央最厚处,占全长的1/2或 1/2强。背面磁白色而略带暗红色,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中央有 1 条明显的隆起,表面有一层硬脆皮膜,角质缘呈半透明状。末端无骨针。体轻,质松脆,易折断,断面有明显的微向背面弯曲的平行层纹。除背部硬膜外,其它部分可擦下细粉。气微腥,味微咸。②金乌ZEI的内壳呈长椭圆形而扁平,中间厚,边缘薄,长13~20厘米,宽 5~7厘米,中部厚0.7~1.5厘米。腹面洁白,有水波状纹,自尾端至最厚处约占全长的 5/6~4/5。背面磁白色,微带淡红色,密布小疙瘩状的突起,中央有 1条较明显的隆起。末端有 1骨针。以上药树均以身干、体大、色白、完整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含碳酸钙80~85%,壳角质6~7%,粘液质10~15%,并含少量氯化钠、磷酸钙、镁盐等。 含碳酸钙80%-85%,少量氯化钠及磷酸钙,并含甲壳质6%-7%、磷酸镁、胶质。
【中药化学鉴定】:本品粉末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