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方剂学院 >> 图解本草 >> 动物类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蟾酥

  • 文章导读:

     

     

     

    【生态环境】穴居在泥土中,或栖于石下及草间;冬季多在水底泥中。白昼潜伏,晚上或雨天外出活动。以捕获蜗牛、蛞蝓、蚂蚁、甲虫与蛾类等动物为食。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药材性状】本品呈扁圆形块状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采收加工】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

    【性味归经】温;辛;归心经;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止痛,开窍醒脾。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腹痛吐泻。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掺膏药内贴患处。内服】0.015~0.03g,多入丸散用。

    【禁忌】孕妇慎用。外用时注意不可入目。

    【饮片性状】呈扁圆形团块或饼状,直径3~7厘米,厚约5毫米,茶绿色、紫黑色或紫红色,表面平滑。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光亮,胶质状。气微腥,味麻辣。粉末嗅之作嚏。遇水即返出白色乳状液。

    【炮制方法】将分泌的白色浆液贮于瓷器中,滤去杂质,取纯浆放入圆模型中晒干,即得。

    【炮制作用】本品有毒,作用峻烈,临床用量极小,故多制成丸散剂应用或外用。

    【药材鉴定】

       (1) 本品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

      (2) 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5ml ,浸泡 1小时,滤过,滤液中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固体少量,滴加硫酸数滴,即显蓝紫色。

      (3) 取本品粉末0.1g,加氯仿5ml ,浸泡1 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滴加硫酸,初显蓝紫色,渐变为蓝绿色。

      (4) 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置10ml量瓶中,加乙醇稀释置刻度,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蟾酥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脂蟾毒配基及华蟾酥次素对照品,加乙醇分别制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4 种溶液各10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氯仿-丙酮(4:3:3)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绿色及一个红色斑点。

    【炮制】蟾酥粉 取蟾酥,捣碎,加白酒浸渍,时常搅动至呈稠膏状,干燥,粉碎。每蟾酥10kg,用白酒20kg。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5g,于80℃干燥 2小时,研成细粉,精密称定,加海砂5g,混匀,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氯仿适量,提取4 小时,回收氯仿,残留物加乙醇适量使溶解,滤过,滤液置100ml 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分数次洗涤容器,洗涤液并入量瓶中并加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 置25ml量瓶中,加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在299nm 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24H32O4 的吸收系数(E1cm 1%)为154 计算,即得。
      
    本品含蟾毒内酯按脂蟾毒配基(C24H32O4 )计,不得少于15.0%。

    【考证】本品始载于《药性论》,原名蟾蜍眉脂。《本草衍义》始有蟾酥之名,云:“眉间有白汁,谓之蟾酥。以油单(纸)裹眉裂之,酥出单(纸)上,人药用。”《本草纲目》曰:“取蟾酥不一:或以手捏眉棱,取白汁于油纸上及桑叶上,插背阴处,一宿即自干白,安置竹筒内盛之,真者轻浮,入口味甜也。或以蒜及胡椒等辣物纳口中,则蟾身白汁出,以竹篦刮下,面和成块,干之。”根据以上记载蟾酥的采制方法以及蟾酥之性状,与现今蟾酥一致。其原动物蟾蜍始载于《名医别录》。陶隐居云:“此是腹大、皮上多痱磊者,其皮汁甚有毒,犬啮之,口皆肿。”上述特征与蟾蜍属(Bufo)动物完全一致。

    本文部分参考自中国药典,转载烦请添加本站链接!谢谢!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