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优生优育]儿童鼻炎的日常护理 | |
[全草类][组图]溪黄草 | |
[根及根茎类][图文]阴香根 | |
[调查]一男子承包八家社区医院, | |
[调查][组图]2亿元“回流药”骗 | |
[疾病预防]宫外孕危害大 关键是做好 | |
[疾病预防]家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该 | |
[医药]全球首例!浙江报告H10N5 | |
文章导读: |
【别名】黑兜虫(《纲目》),瓜黑蝽(蔡邦华《昆虫分类学》),屁板虫(《药材资料汇编》),蜣螂虫、打屁虫、屁巴虫(《中药志》)。
【来源】为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全虫。
【动物形态】
九香虫全体椭圆形,长1.7~2.2厘米,宽1~1.2厘米,体一般紫黑色,带铜色光泽,头部、前胸背板及小盾片较黑。
头小,略呈三角形;复眼突出,呈卵圆形,位于近基部两侧;单眼1对,橙黄色;喙较短,触角6节,第1节较粗,圆筒形,其余4节较细长而扁,第2节长于第3节。
前胸背板前狭后阔,前缘凹进,后缘略拱出,中部横直,侧角显著;表面密布细刻点,并杂有黑皱纹,前方两侧各有1相当大的眉形区,色泽幽暗,仅中部具刻点。小盾片大。翅2对,前翅为半鞘翅,棕红色,翅末1.3为膜质,纵脉很密。足3对,后足最长,跗节3节。腹面密布细刻及皱纹,后胸腹板近前缘区有2个臭孔,位于后足基前外侧,能由此放出臭气。雄虫第9节为生殖节,其端缘弧形,中央尤为弓凸。成虫越冬,隐藏石隙间。若虫无翅,成虫有翅能飞,均能食害瓜类植物。
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
冬、春二季捕捉。
捕得后放罐内,加酒,盖紧,将其闷死,或置沸水中烫死,取出晒干或烘午。
【药材】
干燥虫体呈六角状椭圆形而扁平,表面红棕色咸棕黑色,长约2厘米,宽约1.2厘米。
头很小,呈类三角形。
背部有膜质半透明的翅2对,将翅除去后可见背部橙红色,有节,近边缘有1毫米宽的边,棕褐色与棕色相间排列成节纹状。
胸部的足多己脱落。
腹部棕红色至棕黑色,有油光,每节近边缘处有突起的小点。
质脆,折断后腹内有浅棕色油样粉状物。
气如茴香,味微咸。
以个均匀、棕褐色、油性大、无虫蛀者为佳。
主产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虫体含脂肪、蛋白质及甲壳质。
脂肪中含有硬脂酸、棕榈酸、油酸。
脂肪酸一部分是游离存在。
其臭味来源于醛或酮,但未能分出。
【炮制】拣净杂质,筛去泥土,或用文火微炒用。
【性味】咸,温。
①《纲目》:咸,温,无毒。
②《本草新编》:味甘辛,气微温。
【归经】入肝、肾经。
①《本草新编》:入肾经。
②《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九香虫的功效】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元阳不足
。
用九香虫一两(半生焙),车前子(微炒)、陈桔皮各四钱,白术(焙)五钱,杜仲(酥炙)八钱,人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一钱五分,以盐开水或盐酒磅下,早晚各服一次。
①《纲目》: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
②《本草新编》:兴阳益精。
③《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神经性胃痛,腰膝酸痛,胸脘郁闷,因精神不快而发胸窝滞痛等症,配合其他强壮药同服有效。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宜忌】阴虚阳亢者慎服。
【选方】①利膈间滞气,助肝肾亏损;九香虫一两(半生半熟),车前于四钱(微炒),陈皮四钱,白术五钱,杜仲八钱(酥炙)。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一钱五分,盐白汤或盐酒送下,空心服,临卧仍服一次。
(《摄生众妙方》乌龙丸) ②治胸脘胁痛:九香虫三两,炙全蝎二两。
研末,蜜丸,每丸一钱重。
每次半丸,日服二次。
(《吉林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