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方剂学院 >> 方药研用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方药用量策略之三 因方施量

  • 文章导读:

     

      薛振声谓:“系统疗法以和解少阳为轴线,取小柴胡汤基础药:柴胡甘草。”“表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风寒,治疗表证首选桂枝汤。”“上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痰凝气滞,治疗上焦证首选枳实薤白桂枝汤。”“中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湿困,治疗中焦证首选平胃散。”“下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水停,治疗下焦证首选五苓散。”“血分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血热、血瘀,治疗血分证首选生地丹皮。”全方升阳理气、疏风散寒、调和营卫、开胸化痰、化湿运脾、利水清血等多种功能。

      他以全息汤方为基础加减治疗传染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等各种病证,可谓将围方的特色运用展现得淋漓尽致。

      笔者认为精方与围方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全凭医者。医家或擅用精方,或擅用围方,或兼而有之。近代名医张锡纯可谓精方与围方的大家,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论述“十全育真汤”时,原方以“野台参四钱,生黄芪四钱,生山药四钱,知母四钱,玄参四钱,生龙骨四钱,生牡蛎四钱,丹参二钱,三棱钱半,莪术钱半”,皆小剂量治疗长期所致的五脏虚损病症。

      张锡纯在其方后注又言:“若其汗过多,服药仍不止者,可但用龙骨牡蛎、萸肉各一两煎服,不过两剂其汗即止。”可见他擅于以小剂量的围方治疗诸如“虚劳”类的慢性病,又擅于用大剂量的精方治疗急危重症。

      处方剂型定用量

      中药的剂型主要有汤剂、散剂、颗粒剂、袋泡剂、丸剂、膏剂、丹剂,临床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而处以不同的剂型。在临床过程中处方剂型决定用量的三大特点:一是汤剂用量最大;二是煮散用量次之;三是丸散(服散)膏丹用量最小。

      现今临床常用汤剂与丸剂两种剂型。所谓“汤者,荡也”以其去病最速;“丸者,缓也”乃是缓慢图之。如《伤寒论》之抵挡汤与抵当丸,两方药物组成完全相同,但剂量不同。抵当丸中虽增加了5个桃仁,却把破血逐瘀的虫类药水蛭和虻虫较抵当汤各减少10个。

      而且,抵当汤的煎服方法为“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抵当丸的煎服方法乃“捣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即服用方法变成了煮丸,即使在两方剂量完全不变的情况下,抵当丸服用量则约为抵当汤的四分子一,故抵当丸攻逐瘀血的作用较抵当汤缓和,变成了逐瘀泻热的平和之剂。

      《伤寒论》中麻子仁丸、乌梅丸亦属此类丸药用量极小的类型。笔者在临床中常运用丸剂,比如门诊糖尿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调理,当HbAlc<7.0稳定后,以每次丸药服用量9克,1日3次,每天用量27克进行处方用量,以此稳定血糖,或进一步缓慢调理以控制在正常水平。

      目前,面临中药材资源紧缺的现状,散剂的运用越来越受医家的关注。散剂同汤剂一样能够因人辨证施治、随证化裁,还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如制作工艺和设备简单;用量少,煎煮时间短;使用方法多样,既可服散,又可煮散,还可外用等。有研究表明,散剂中药材的用量是汤剂的1/3~1/2。

      笔者认为煮散将成为未来中医药发展的趋势,为此展开了煮散的相关研究。在已经展开的葛根芩连汤煮散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果,明确了煮散确实具有比汤剂独特的优越性,从相关的实验数据初步得出煮散可以有效的节约汤剂药材的1/2~1/3,对节省中药材、节省能源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临床经验,丸、散(服散)、膏、丹剂型用量乃汤剂剂量的1/10。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