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女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妇科名老中医朱南孙的医案

  • 文章导读:

    案1、叶×,27岁,未婚。

        初诊:1992年9月2日。14岁月经初潮,次年起经行量多,2年后又恢复正常。1990年起经转提前,每3周1行,经量偏多。末次月经8月31日,为先期9天而转,量少色暗,乳房微胀,大便溏薄。舌质红,苔薄腻,脉细软。证属月经先期脾肾不足,冲任统摄乏力。治宜健脾益肾,调理冲任。

        焦潞党参12g   焦白术9g   炒淮山药12g   补骨脂9g   椿根皮12g   煨肉果12g   桑寄生12g   桑螵蛸、海螵蛸(各)12g   芡实须、莲子须(各)9g   玉米须2g   焦山楂炭12g    7帖

        二诊:9月9日。经行9天方净,经量初少后为中量,伴腹痛隐隐,大便溏薄,日1~2次,纳可。脉细软,舌暗偏红,苔薄腻。脾肾气虚,冲任统摄乏力。治宜健脾益肾,统摄冲任。

        焦潞党参15g   焦白术9g   炒淮山药12g   补骨脂9g   椿根皮12g   赤石脂(包)12g   禹余粮12g   牛角腮12g   煨金樱子12g   玉米须12g   芡实须、莲子须(各)9g    7帖

        三诊:9月16。经后便溏转实,但时而反复,神疲乏力,舌边尖红,苔薄,脉细软。治宗原法。

        焦潞党参12g   焦白术9g   炒淮山药12g   补骨脂12g   椿根皮12g   菟丝子12g   煨金樱12g   芡实须、莲子须(各)9g   玉米须20g   海螵蛸12g   制狗脊12g  14帖

        1个月后复诊,经期已准,经量中等,且纳可便调,而予健壮补力膏调治,以资巩固。

        按:其经者常候也,每月如期一至,太过不及均为不调。古人均认为“阳太过则先期而至,阴不及则后时而来”。不尽然,亦有责之脾虚者。本案患者禀赋不足,脾气素虚,经常便溏,脾气不足,肾气亦虚。脾主统血,肾主封藏,故脾肾均虚则封藏失职经水不及期而行,治当健脾益肾,统摄冲任,调治3次,服药28帖周期已准,后予健壮补力膏常服,以资巩固。

    案2、周××,28岁,已婚。

        17岁月经初潮,周期先后无定,20~40天一转,经量偏多,曾经中药调治,经量减至正常。26岁结婚,婚后即孕,于42天时因故人流。

        初诊:1991年6月5日。经行无定期,经量中等,无痛经。经期伴小腹坠胀,腰肢酸软,经前后易感冒。末次月经5月6日,今临期未转。妇科检查:子宫前位,较正常略小。舌质偏红,苔腻,脉细弦。证属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冲任失调,治宜养肝益肾,调补冲任。     

        当归身12g   白芍9g   生地熟地(各)12g   枸杞子12g   菟丝子12g   巴戟天12g   淮山药12g   山茱萸9g   川续断12g   制狗脊12g   党参、沙参(各)9g    7帖

        二诊:6月29日。经水落后10天已转,适逢第4天,经量中等,伴神疲乏力,腰酸肢软,口干便坚。舌质红,苔薄腻,脉细。肝肾阴虚,冲任不足。治宜滋养肝肾。

        上方加女贞子12g   桑椹子12g   桑寄生12g  柏子仁12g    8帖

        三诊:6月26日。经水6天已转,精力较前充沛。舌边尖红,苔薄腻,脉细软。治宗原法。

        守原方14帖。

        四诊:7月120日。经期将近,尚无行经预感。舌质红,苔薄腻,脉弦细。肝肾素虚,冲任气滞,经前予养血疏肝,益肾调经。

        当归9g   丹参12g   柴胡延胡索(各)6g   制香附9g   川楝子9g   红藤15g   蒲公英15g 川断12g   狗脊12g   桑寄生12g  10帖

        五诊:7月24日。经水20日转,量中将净。调治后经期趋准,伴小腹胀痛,下肢酸软,经期又感外邪,鼻塞流涕,纳便尚调。舌质红,苔薄黄腻少津,脉细弦带数。肝肾阴虚,外感风热,先宜疏解上邪,祛风清热。

        (方药略)

        六诊:8月7日。感冒已瘥,已是经期第18天,无疾苦。舌质红,苔薄,脉细。流产后冲任受损,肝肾耗伤,治宜滋养肝肾。

        生地12g   白芍9g   知母12g   茯苓12g   生草6g   淮山药12g   桑椹子12g   枸杞子12g 菟丝子12g   川断12g   狗脊12g   生米仁17g    7帖

        药后经水于8月24日转经量中等,故仍从原意增损调治,周期趋准,经随访不久获孕。

        按:本患者初潮迟至,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婚后即孕,但人流冲任受损,精血匮耗,以致血海盈溢失常。来诊时经水过期10天未转。《万氏妇人科》谓其为虚证,悉从虚证治。先以养肝益肾,调补冲任以充经源,药后冲任得润,果然经转。此后二诊均于经前养血疏肝,益肾 ,经净后则迳用当归白芍生地、杞子、桑椹子滋补阴血,充养冲任;菟丝子、淮山药狗脊、桑寄生、续断补肝肾。在治疗期间未见来提前而渐趋正常,后竟怀孕。

    案3、唐××,女,14岁,学生。

        初诊:1992年7月29日。今年初潮,行经4次,汛潮尚准。此次经转时值盛夏,经期入水游泳以致月经量如冲,10天未净,已用卫生巾3包,小腹胀痛不适,少许血块,纳可便调,脉细滑带,舌暗红,苔薄。证属血凝瘀滞,冲任不固,急予祛瘀生新。

        蒲黄炭(包)12包   五灵脂(包)12g   熟大黄炭6g   炮姜炭6g   焦茜草炭12g    陈棕炭12g 海螵蛸12g   三七粉(吞)2g    4帖

        二诊:8月4日。经血已减,略有瘀下(不用卫生巾),唯感腰酸,神疲,纳呆,便结,脉细数无力,舌偏红,苔薄,根部白腻。气血耗损,脾肾两虚,治拟健脾和胃,补肾摄冲。

        潞党参12g   白术白芍(各)9g   茯苓12g   炙甘草6g   蔻仁3g(后下)   巴戟天肉12g   桑寄生12g   桑螵蛸、海螵蛸(各)12g   仙鹤草15g   女贞子12g   旱莲草12g    4帖

        三诊:8月9日。瘀下已止,精力渐充,大便亦畅,食纳仍少,脉细软,舌偏红,苔薄。经血已净,继以健脾益肾摄冲,以善固本。

        潞党参15g   白术白芍(各)9g   茯苓12g   炙甘草6g   陈皮6g   焦谷、1麦芽(各)9g   巴戟天12g   肉苁蓉12g   续断12g   杜仲12g   桑螵蛸12g   二至丸6g    7帖

        按:天癸始至,肾气初盛,经期涉水,瘀血内阻,血不归经而妄行,澄源塞流,祛瘀止血。取验方将军斩关汤出入,通涩并举寒热兼施,补而无滞,行中有止。瘀去血止,净后转补脾肾以复其本,缘脾肾为先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冲任之根。经前酌加涩冲之品,如芡莲须、桑海螵蛸等。患者于8月22日经候如期,量中经畅,恢复正常。

    案4、沈××,34岁,已婚,记者。

        患者1984年婚后当年受孕因故人流。1986年8月顺产1胎,婴儿窒息而夭折,自1988年始终经量较少,1989、1990年二度受孕均难免流产而行刮宫术。

        初诊:1993年2月17日。月经过少4年余,血色暗褐色,每次仅卫生巾5~6片,伴头晕神疲。末次月经1月22日,2天即净, 便调,舌暗,苔薄,脉沉细弱。证属肝肾耗损,精血衰少,冲任失调。且滋养肝肾,调补精血。

        当归15g   丹参15g   赤芍12g   生地熟地(各)12g   制黄精12g   淮山药12g   山茱萸肉9g   党参12g   白术9g   茯苓12g   炙甘草6g   7帖

        二诊:2月26日。末次月经2月19日,时感头晕神疲,夜寐欠安,舌质红,苔薄,脉细。肝肾不足,气阴两虚。治宜补益肝肾,调补冲任。

        当归12g   生地熟地(各)12g   菟丝子12g   桑椹子12g   枸杞子12g   淮山药12g   山萸肉9g   太子参15g   黄芪12g   巴戟天12g   肉苁蓉12g    7帖

        三诊:3月5日。适逢月中,身疲腰酸,夜寐欠安,口干引饮。舌质红,苔薄,脉细。治宗原法,仍以上方出入。

        上方去巴戟天、苁蓉,加杜仲12g  续断12g  狗脊12g   14帖

        四诊:3月19日。经期将近,身疲腰酸,大便溏薄,夜寐欠安。舌质红,苔薄,脉沉细。肝肾不足,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调补冲任。

        当归12g   熟地12g   川芎6g   白术白芍(各)9g   党参15g   黄芪15g   淮山药12g   菟丝子12g   覆盆子12g   巴戟肉12g    7帖

        五诊:3月26日。末次月经3月21,量较前增多,约用1包卫生巾,血色亦转红,4天净止,伴头痛,小腹隐痛,大便欠实,夜寐梦扰。舌质淡红,苔薄,脉细。肝肾不足,胞宫虚寒。治宜健脾益肾,调补冲任。

        焦潞党12g   灸黄芪12g   焦白术9g   当归12g   熟地12g   枸杞子12g   菟丝子12g   覆盆子12g   炒淮山药12g   补骨脂12g   炒续断12g   制狗脊12g    7帖

        六诊:4月7日。症如前述,脉舌详前,仍从原意调治。

        上方去焦白术、覆盆子、续断、狗脊,加淮小麦30  炙甘草6g   巴戟12g  仙灵脾12g  7帖 

        七诊:4月16日。经行量少,调治好转,便时溏,已临经前。舌质红,苔薄,肾气不足,肝血耗损,脉络失和。拟健脾益肾,养血和络。

        党参9g   白术6g   茯苓12g   炙甘草6g   淮小麦30g   淮山药12g   当归12g   熟地12g 制狗脊12g   炒续断12g    7帖

        八诊:4月23日。经水4月18日转,量增多已近正常,3天净止。经后夜寐欠安,精神疲倦。舌质,苔薄,脉细。经净后仍宜益气养血。

        党参12g   白术9g   茯苓12g   炙甘草6g   当归12g   熟地12g   砂仁3g(后下)   巴戟12g 仙灵脾12g   谷芽、麦芽(各)9g    淮小麦30g    14帖

        九诊至十一诊,基本如前法增损调治,末次月经5月16日,经量亦为正常,大便已实,诸证亦平。

        按:经血源于水谷精气,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离泄于肾,脏腑安和,血海满盈,经水自调,今患者婚后受妊即行人流术,肝肾耗伤。而后顺产一胎,婴儿夭折,情志受郁,肝脾不和,气血难以复原。继之又两度坠胎,精血日益衰,经源匮乏,以致经行量少、色淡,伴神疲腰酸,大便溏薄,脉沉细弱。经健脾益肾,滋养肝血,调治2月,脏腑安和,气血渐充,经量已见增加,血色转红,而告痊愈。

    案5、顾××,32岁,已婚,接线员。

        初诊:1975年7月24日。素有痛经,周期准,结婚10年未孕,婚后渐有经前乳胀,伴头痛,精神抑郁,心烦心悸,便坚,咽痛,面色萎黄。脉弦细而数,舌红。苔黄腻,妇检:子宫偏小。1967年盆腔碘油造影示:左侧输卵管通,右侧通而不畅。现周期将近,预兆明显。证属肾阴不足,肝郁火旺。治拟清热养阴,疏肝润肠。     

        生地熟地(各)9g   丹皮6g   赤芍9g   川楝子9g   桑椹子12g   枸杞12g   沙参9g   麦冬6g   全瓜蒌12g   柏子仁12g   枳壳6g    5帖

        二诊:7月31日。药后经水准期而转,乳胀即瘥,经量中等,腹痛已缓,大便通润,神疲胸闷纳呆,脉细数,舌红,苔黄腻。湿蕴中焦,脾运失司。治宜清化。

        制川朴2.4g   姜黄连3g   白术9g   米仁12g   全瓜蒌12g   柏子仁2g   枳壳6g   二至丸12g(包煎)    5帖

        三诊:8月5日。湿热减轻,诸恙均瘥,纳可便润。肝肾阴虚,再予滋养。

        生地熟地(各)9g   枸杞子9g   桑椹子12g   沙参9g   麦冬6g   白术6g   全瓜蒌12g   柏子仁9g   丝瓜络12g   路路通12g   枳壳6g     7帖

        以清热养阴法投治之,热渐减,8月24日及9月21日两次行经,经前乳胀若失,腹痛亦瘥。

        按:经前乳胀可伴头痛,性情郁怒,每于经前3~7天,甚或期中即开始有预感,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故本症病在肝经,一般认为由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所致,治疗亦以疏肝理气为主。但该患者经量偏多,肾阴不足,肝经火旺,如于经前服疏理肝气药,恐使经来提前,经量过多,则阴血愈亏而火更盛,今以增液汤加减,养阴柔肝,并予疏肝清肠之品,腑行通润,郁火自降。

    案6、张××,22岁,未婚,学生。

        初诊:1965年,时发隐疹,经前较甚,今临床未转,腹胀,隐疹剧发,呈片状,瘙痒难忍,得热卧床则减,头痛目赤,口糜便坚。舌暗,脉弦。肝气阻滞,风热相搏,治宜祛风活血,疏化导滞。

        稀莶草12g   赤芍9g   红花6g   当归9g   桃仁9g   月月红3g   全瓜蒌12g   枳壳4.5g   大黄庶虫丸12g(包煎)    2帖

        服药后便泄经转,隐疹即瘥。

        按:隐疹欲称风疹块,无论因寒因热,均与风有关,与风相搏终为热也。患者临经便坚头痛,目赤口糜,肝热甚盛,与风相搏,肌肤发疹瘙痒难忍。治以桃红四物加月月红、全瓜蒌、枳壳大黄庶虫丸疏化导滞;稀莶草祛风通络,活血止痒。服药后便畅经通,风火内热得以疏泄,隐疹遂不复作,随访数月均未复起。

    案7、忻××,30岁。

        初诊:1975年12月9日。正产一胎,人工流产二次,末次人流于1974年9月。手术后经水每至量多,腰酸腹痛,头晕神疲,面色晦暗,腑行不畅。三个月前偶因努责大便而致泌乳,乃经转落后量少,并于经前乳房作胀,乳液自出。症属肝肾亏损,肝失条达,且疏肝养血调经。

        当归9g   赤芍9g   柴胡6g   延胡索6g   青皮6g   蒲公英12g   红藤12g   全瓜蒌12g   枳壳4.5g   皂角刺9g   川牛膝9g   泽兰叶9g     6帖

        二诊:1976年1月12日。上月15日经转,经量增多,乳汁分泌减少,今周期将近,已感乳胀,治宗前法。原方6帖。

        复诊:1977年3月10日。主诉去年服药后经行正常,乳胀溢乳等症状均好转,即怀孕, 作第三次人工流产。术后溢乳复发,治以调补肝肾,佐以疏达。

        生牡蛎(打,先煎)30g   白芍9g   钩藤(后下)15g   白蒺藜6g   柴胡6g  广郁金9g  合欢皮12g  川楝子9g  续断12g  川牛膝9g  桑寄生12g  狗脊12g   7帖

        宗上治则,2个月后经调,乳不外溢,嘱其落实避孕措施。

        按:古今向有“妇女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之说,经乳的调节与冲任有密切关系,经曰“经脉为病,气逆而里急”,溢乳是“气逆”,里急则经闭,故凡肝气郁结,皆可使冲脉气机失于调畅而致“里急”,里急则冲气无由下,血亦无下达之路径而上逆为乳,本症除肝郁外,尚有以往失血过多而致气血不足之象,故治以疏达肝气养血调经,溢乳减少则不外溢。

    案8、殷××,40岁,已婚。

        初诊:1984年3月17日。17岁 7/28量中,无痛经。28岁结婚后顺产一胎,产后用避孕针及口服避孕药,以致月经量渐减,甚至闭经,已有5年,每需用黄体酮方转。刻下闭经10月,乳胸小腹作胀,腰疼肢软,神疲乏力。舌质暗,苔薄腻,脉细。辨为肝肾不足,治宜清养肝肾。

        生地12g  白术白芍(各)9g  益母草6g  淮山药12g  菟丝子12g  枸杞子12g  桑寄生12g  续断12g  狗脊12g  四制香附丸(包)12g  7帖

        二诊:6月27日。上药服用1月于4月27日经转1次,现又2月未转,无不适。舌质红,苔薄,脉细弦。仍属肝肾阴虚,治清热养阴,活血调经。

        当归12g  赤芍12g  川芎9g  生地熟地(各)9g  续断12g  川牛膝12g  泽兰叶9g  益母草15g  马鞭草15g  鸡血藤15g    5帖

        三诊:7月18日。上药服后7月9日行经,量中3天净。经后头不晕神疲,胃纳欠佳。脉虚细,舌暗,苔腻少津。证属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

        太子参12g  赤白芍(各)9g  生地熟地(各)9g  当归12g  丹参12g  云茯苓9g  炙甘草4.5g 续断12g  桑寄生12g  鸡血藤15g   7帖    

        按:本例是用避孕药所引起的经少乃至经闭,初诊时已闭经10月。曾用活血之帖未效。据临证探讨西医避孕药是影响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抑制卵泡成熟导致闭经。中医脏腑学说有“肾”主生殖及肾上通于脑、下连冲任而系胞宫的论述,肾的阴阳失调则影响脑-肾-冲任-胞宫轴的生理功能而闭经,所以单用活血化瘀通滞之品攻逐无效,急予图功或能竭獗一行,但血海涸。临证用大生地白芍当归养血;白术、云茯苓、炙甘草、淮山药健脾益气;菟丝子枸杞子滋肾阴;桑寄生、续断、狗脊益肾调冲;四制香附丸则理气调经。香附一味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临证常在虚性闭经中与补养药同用,以调气行滞,侯血海稍充后使血液流通。经1月调治经转,二诊周期又近,予前法中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寓通于补,使经知转。三诊正值经后,再调补肝肾,益气养血,经水自行。

    [1] [2] [3] [4] [5]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