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 |
案9、莫×,女,33岁,绍兴人,1985年6月26日诊。
产后因胎盘滞留造成大出血,闭经八个月余,全身毛发脱落,伴见多尿、多饮、神倦乏力、性欲淡漠等症,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软。证属气血两虚,血枯经闭。治宜益气养血,调理冲任。
西党参12g 炙黄芪5g 云茯苓12g 当归身9g 白术、白芍(各)9g 枸杞子12g 淮山药12g 覆盆子12g 生地、熟地(各)12g 巴戟天、鹿角片(各)9g 桂枝6g 鸡血藤12g 炙甘草6g 7帖。
复诊:7月3日药后尚适,精神好转,纳寐亦佳,再守原方
去覆盆子加仙灵脾12g,携14帖返里继服。数月后,配偶来沪诉,服前方40帖后,经水来潮,唯较少,性欲亦有所恢复。
按:此案颇类现代医学所说的度汉氏综合征。惜有关检查因来沪匆匆而未能进行。此类病人属血枯经闭范畴,责之为精血不足,气血两亏。用药以圣愈汤合四君子汤双培气血,佐以巴戟天、鹿角片、枸杞子、覆盆子填补奇经,桂枝、鸡血藤相伍能温通胞络,补血行血,调理冲任。对这类闭经施治,须投王道之品,决不可“竭泽而渔”。
案10、杨××,16岁,学生。
14岁月经初潮,因患支气管哮喘服羊胆后致经水闭阻年余。
初诊:1973年10月30日。经闭1年未转,大便溏薄,形瘦肢冷,纳呆腹痛。因服寒药时久,脾胃无火,运化失司,生血乏源,精血不能下达胞宫,无以行经。舌苔薄腻,尖有绛刺,脉微细。治宜健脾和胃,调理冲任。
陈皮4.5g 白术9g 砂仁2.4g(后下) 干姜4.5g 炮姜45.g 山楂、六曲(各)9g 煨木香4.5g 补骨脂12g 淮山药12g 4帖
二诊:11月6日。药后便转实,日行1次,纳呆,食入腹胀,昨日停药,大便增多1次,脉舌详前。脾胃不和,阴液不生,无以化精,经闭不行。 宜健脾和胃,调理冲任。
炮姜4.5g 焦白术6g 煨木香4.5g 淮山药12g 补骨脂12g 焦山楂、焦六曲(各)9g 陈皮6g 远志6g 茯苓9g 7帖
三诊:11月17日。经闭不行,白带甚多,大便已实。略有腹痛,咽喉干燥。脉细,苔薄腻。治守前意加减。
党参9g 焦白术9g 茯苓皮9g 芡实9g 莲子须9g 熟米仁12g 炒扁豆12g 炒淮山药12g 陈皮6g 补骨脂9g 四物益母丸9g(包煎) 4帖
四诊:12月22日。调治后大便正常,纳可,哮喘宿疾未发,痰亦减少,经水未转,恶寒肢冷麻木,尿频。脉微细,两尺沉绝,舌质微紫,苔薄腻少津。仍属脾肾阳虚,气血不足,胞宫虚寒,脉络失和。治宜温补脾肾,活血调经。
党参9g 黄芪9g 白术9g 当归12g 赤芍6g 鸡血藤12g 桂枝9g 补骨脂12g 熟地12g 陈艾叶6g 香附丸12g(包煎) 8帖
五诊:5月9日。经闭1年半,昨日经转,色淡。脉微细,舌苔薄。仍属气血不足,冲任失充,治宜调补。
熟地12g 白术、白芍(各)9g 茯苓12g 淮山药12g 续断9g 菟丝子9g 狗脊12g 覆盆子9g 鸡血藤12g 孩儿参12g 黄芪9g 7帖
按:病员患哮喘服羊胆,羊胆味苦、性寒,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出现腹痛、便溏、纳呆,渐至肾气亦衰,胞宫空虚,经闭不行。若专事攻伐,恐经不通而反涸之。治法应先健脾温肾,方以参苓白术散合香砂六君,待纳呆便溏症状改善后,改用温肾暖宫,养血调经,使肾精充足,月经来潮,方用圣愈汤、暖宫丸加减。1974年5月经转,6月11日至7月9日经期基本正常经量由少逐渐增加,乳房发育亦趋正常。
案11、李××,24岁,未婚。
初诊:1983年3月18日。月经初潮12岁7/30天,量中,有痛经。近3年经量偏多,腹痛较甚,伴有膜样块物排出。末次月经3月5日,经后神疲畏寒,腰脊酸楚。舌淡,苔薄腻,脉沉细。辨为冲任不足,瘀阻气滞。治宜活血理气,养血调冲。
当归12g 赤芍、白芍(各)9g 川芎4.5g 焦山楂9g 鸡内金9g 青皮、陈皮(各)4.5g 广木香、紫石英(各)15g 失笑散(包煎)12g 血竭粉(吞)12g 7帖
二诊:3月25日。症如上述,舌淡偏暗,苔腻少津,脉细迟。再宗原法进治。
初诊方去鸡内金、广木香、陈皮、紫石英,加入三棱9g 莪术9g 参三七粉(包吞)2g 7帖
三诊:4月1日。月经周期将近,脉舌同上,防经来腹剧痛、量多,再宗前法化瘀散膜,止血止痛。
当归9g 赤芍、白芍(各)9g 焦山楂9g 炮姜炭4.5g 熟大黄炭4.5g 仙鹤草15g 益母草12g 失笑散(包)12g 血竭粉(吞)2g 三七粉(吞)2g 7帖
四诊:4月8日。周期已至未转,尚无腹痛预感,舌脉同上,再宗法增进。
上方去当归、赤白芍,加入青皮6g 净乳香、没药(各)3g 7帖
五诊:4月29日。月经4月16日,落后11天,经量较原减少,排出物呈碎块,6天净。舌暗,苔薄腻,脉弦细。病程历时已久,肝肾阴虚,经后宜扶土养肝益肾。
白术、白芍(各)9g 生地、熟地(各)9g 当归9g 川芎4.5g 枸杞子12g 菟丝子12g 续断12g 狗脊12g 桑寄生12g 太子参12g 7帖
按上法调治3月痛经痊愈,膜块消失,月经正常。
按:膜性痛经的病因病机不外气滞瘀阻,以每转腹痛,有大小不等瘀块及膜状块物随经血排出,块下则痛减或消失为主症。本例未及二七经转,肾气未充。冲任不足,经血偏多3年,阴血耗损,经后气血两虚之象较明显,为虚实夹杂证。在治疗上经前应活血化瘀散膜为主,经期祛瘀止血,通涩并用,旨在化瘀散膜止痛,而不使阴血过于耗损,经后则以益气养血,调补肝肾为法。方中四物汤养血活血,益母草活血化瘀,配仙鹤草养血止血,血竭粉化瘀行血止痛,配参三七粉化瘀血,均为通涩并用对药;失笑散、炮姜炭、熟大黄炭亦为化瘀止血要药,青皮、山楂肉、鸡内金则疏肝和胃消积。
案12、郭××,14岁,未婚。
初诊:1983年2月2日。12岁月经初潮,周期尚准,量中无痛。13岁经剧烈运动,饮冷乃经量减少,此后每转腹痛。末次月经1月1日,近日腹胀隐痛。舌淡红,苔薄腻,脉沉细。辨为冲任不足,寒凝气滞。治宜温经散寒,理气止痛。
当归12g 赤芍12g 川芎4.5g 桃仁、红花(各)9g 枳壳6g 陈艾叶6g 制香附9g 玄参6g 小茴香3g 4帖
二诊:2月9日。经水2月2日转,腹痛减轻,量中色暗红,夹有小血块,已将净止,现感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腻,脉细。肾气不足,寒凝气滞,经后宜益肾养血调经。
党参12g 黄芪12g 肉苁蓉12g 当归12g 枸杞子12g 桑寄生12g 菟丝子12g 川芎4.5g 生地、熟地(各)9g 白术、白芍(各)9g 甘草4.5g 7帖
三诊:7月13日。随访近5个月痛经已痊愈。
按:患者肾气初盛未充,冲任不足,寒邪凝滞,气机不畅。初诊经期将近,气滞症状明显,宗先贤“寒则温之”,“通则不通”之旨,予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之法调治,以艾附暖宫丸加减投治。方中四物养血止血,桃仁、红花活血通络,小茴香、艾叶温宫暖胞;香附、枳壳、玄参理气止痛。二诊经水已转未净,腹痛轻减,因青春期少女经后还应固本为法,故予益肾养血,调理冲任。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四物汤养血,桑寄生、苁蓉、枸杞子、菟丝子益肾调冲。三诊时诉痛经已平5个月,随访经事亦正常。
案13、张××,31岁,已婚,职员。
初诊:1981年12月24日。月经14岁初潮5/28天,量中有痛经史。1981年3月25日人流术后,经转腹痛增剧,经后则腰痛头晕,妇检右侧附件增厚压痛,诊断为附件炎。末次月经12月2日,适值月中,小腹隐痛,口唇干裂,大便秘结。舌边尖红,苔薄腻,脉沉细弦。辨为人流后冲任受伤,热瘀交阻。先宜清经益肾。
生地12g 丹参12g 丹皮9g 红藤15g 川楝9g 延胡索6g 蒲公英15 续断12g 泽泻12g 桑寄生12g 桑椹子12g 7帖
二诊:1月7日。月经周期已近,腹痛带下已增,腰痛便结。舌红,苔薄腻,脉弦细带数。证属湿热蕴阻,肝肾阴虚,且清热利湿,益肾调经。
生地12g 丹皮9g 赤芍9g 红藤15g 蒲公英15g 败酱草15g 生米仁12g 带皮茯苓12g 制香附12g 女贞子12g 刘寄奴12g 7帖
三诊:3月4日。2月16日经转,腹痛明显减轻,5天净。经后腰痛乏力,口干尿频。舌红,苔薄黄腻,脉沉细经。证属冲任有热,肝肾阴虚,治宜清热养阴。
生地12g 青蒿9g 蒲公英12g 红藤12g 银花12g 生甘草4.5g 知母、黄柏(各)9g 续断12g 桑寄生12g 7帖
按上法共调治十诊。
十一诊:8月25日。调治后痛经已愈八九,湿热亦减,唯阴血耗损颇甚,末次月经8月6日,经后头晕乏力,腰酸。舌偏红,苔薄腻有齿印,脉沉细弦。治宜清养肝肾。
生地、熟地(各)12g 女贞子12g 桑椹子12g 丹皮9g 赤芍、白芍(各)9g 制黄精12g 肉苁蓉12g 瓜蒌仁9g 柏子仁12g 续断12g 狗脊12g 7帖
随访至9月份已受孕。
按:本例人流后血室正开,胞宫空虚之时,湿热之邪内侵,以致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病机以湿热瘀阻为主,故立清热化瘀利湿为法。方中红藤、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米仁、带皮茯苓利湿,丹皮、丹参、生地活血凉血,川楝子、玄胡、刘寄奴理气化瘀,疏络止痛,重则加青蒿、知母、黄柏、银花、生甘草,佐以续断、桑寄生等益肾调经。经上法调治十诊,痛经基本治愈,此类病人一般病程较长,邪热虽去,正气亦伤,阴血耗损较甚,故十诊经后予清养肝肾之品,略加理气活血之帖,标本兼顾,痛经愈而旋即受孕。
案14、高××,44岁,工人。
初诊:1997年2月26日。有痛经史5年,近3年每于月中排卵期也出现腹痛, 伴腰酸、下腹坠胀,外院检查(B超):子宫肌腺症,月经史:14岁 6~7/28~31 量多,色红,带有血块。生育史:1-0-2-1,性情较烦躁,大便偏干,口干喜饮, 舌质红而干,苔薄,脉弦。末次月经2月18日。证属肝旺瘀阻气滞,治宜平肝化瘀调冲。
蛇舌草30g 紫草30g 夏枯草15g 旱莲草15g 女贞子12g 钩藤15g(后下) 茜草15g 桑螵蛸12g 海螵蛸12g 生地15g 白芍9g 生山楂12g 小青皮6g 10帖。
二诊:1997年3月12日。 药后本次月中无腹痛,治宜原法。原方加刘寄奴15g 7帖。
三诊:1997年3月19日。经期将近,头弦腰酸,原法增进。原方加杜仲12g 天麻12g 12帖。
四诊:1997年4月3日。3/26经转,量多有瘀块,腹痛大减,脉细舌红苔薄,将近月中,治宗原意。
蛇舌草30g 紫草30g 夏枯草15g 旱莲草15g 女贞子12g 生地15g 桑白皮9g 桔梗6g 生甘草6g 茜草15g 刘寄奴15g 小青皮6g 生山楂12g 7帖。
再经原法调治二月余,痛经及月中腹痛明显减轻,6月20日经转, 已基本不痛。
按:患者性情素来急躁易怒,乃属肝旺之体。肝旺者,肝之气血阴阳失调。肝主气之疏泄,肝阴肝阳失调,则疏泄失司而气滞。 气滞日久,血滞瘀阻,故见痛经,及排卵期腹痛多年,B超显示:子宫肌腺症。治用紫草、蛇舌草、配生牡蛎、夏枯草、旱莲草平肝软坚。生山楂、小青皮消积祛瘀止痛,使多年的通经、月中腹痛症状基本消除。
案15、洪××,39岁,已婚,营业员。
初诊:1992年4月9日。经期白崩近1年。从1991年5月起每至经期带下如崩,所下之带质稀如水无臭味,且与经血不混杂,甚时1日须换2~3次内裤,经量中等,6天经净则白崩亦同时而止。经后则觉头晕心慌,肢软乏力,工作以站立为主。生育1胎,8年前人流1次并放置宫内节育环,平素无带多之象。曾在妇产科医院检查,诊断性刮宫及病理报告均未见异常,予取出节育环,取环后2月白崩自止,第3个月又症起如故。末次月经4月1日,适值经后,脉沉细小,舌质暗,苔薄少津。脾肾气虚,带脉失司。治宜健脾益肾,托固带脉。
党参15g 炙黄芪15g 煅龙骨、煅牡蛎(各)20g 熟附子9g 补骨脂9g 鹿角片9g 煨肉果12g 覆盆子12g 煨金樱子12g 芡实须、莲子须(各)12g 7帖
二诊:4月30日。经期带下如崩,经上方调治后,4月27日经转,白崩大减,仅在经水将净时见少量带下,经量中等且畅,伴小腹隐痛,神疲嗜睡,药后觉口干。脉细小软,舌质暗,苔薄。仍属肾弱,肝统失司,带脉固摄乏力。再宜补肾健脾,托固带脉。
党参12g 炙黄芪12g 淮山药12g 补骨脂12g 煨肉果12g 芡实须、莲子须(各)12g 菟丝子12g 覆盆子12g 金樱子12g 煅龙牡(各)30g 白果(打)7只 12帖
半年后随访,白崩基本见止,至93年初因劳累经行时症情反复,但量较为少,仍予前法投治,后未再反复。
按:白崩为临床并非常见之症,而于经期伴随而下者更少见。古医籍中对此症记载亦不多,《诸病源候论》云:“白崩者,是劳伤胞络,而气极所为。”本证为带下病之甚者。患者带下如崩,质清稀如水无臭味,经后头晕心慌、肢软乏力,脉象沉细少,是脾肾不足,阳气虚衰,致带脉不固。盖脾气主升,肾主闭藏,脾虚则不能运化水湿,致使水湿内留,肾气虚则封藏失司,不能固气摄精而下泄,是以治予温脾益肾,补气固托,一投即中,获效甚捷。
案16、张××,51岁,已婚。
初诊:1993年3月3日。正产2胎,人流1次,形体健硕。七七之年绝经,于停经前一度经乱,曾因经淋不止诊刮、取环,术后休息1周,事后病理报告提示为妊娠。停经2年来带下绵绵不绝,色白质稀如水,伴小腹作胀及酸楚,口干唇红,神疲乏力。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沉细。证属肝热素盛。肾气虚弱,带脉失司,治宜清肝益肾,约束带脉。
生地12g 侧柏叶12g 地榆12g 椿根皮12g 淮山药12g 白头翁12g 芡实须、莲子须(各)9g 玉米须20g 金樱子12g 钩藤12g(后入) 夏枯草12g 7帖
二诊:3月10日。药后带下遂止,大便干结,鼻中干燥,口苦且渴。舌质红,苔薄少津,脉沉细。证属肝肾阴虚,带脉失司。治宜清肝益肾固带。
生地15g 白芍9g 淡黄芩6g 知母12g 川柏9g 地榆12g 侧柏12g 白头翁12g 杜仲12g 桑寄生12g 太子参15g 12帖
三诊:3月24日。带下之症已瘥,诸证亦平,仍如前法调治以资巩固。
按:任脉损伤,带脉始病。患者体质素健,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出现经乱,漏下日久不止,经诊刮方知为胎漏所致,术后未得适当将养,肝肾耗损,湿热之邪入侵,客于胞宫胞络,带脉不固,故带下绵绵不绝,伴小腹酸胀。口干唇红、舌质红、苔薄黄少津示肝热偏盛。立清肝益肾,约束带脉法调治,用生地、淮山药、地榆、侧柏、钩藤、夏枯草清肝热,滋肾水;椿根皮、芡实须莲子须、金樱子、白头翁固涩带脉,7帖症平,再12帖巩固,以滋养肝肾调治善后。
案17、王××,女,32岁,工人。
初诊:1990年月16日。孕2月余,呕吐剧烈,饮水亦吐,甚则呕吐物中带血,头昏乏力,右上腹抽掣,夜寐欠安,大便干结,5、6日一行,口干乏液,脉细滑数,舌红,苔薄中剥。证属肝旺气逆,胃失和降,治宜平肝降逆,和胃宽中。
生地12g 黄芩6g 白芍9g 钩藤15g(后下) 首乌藤15g 合欢皮12g 生甘草6g 代代花2.4g 左金丸4.5g(包) 7帖
二诊:3月23日。上药服后,呕吐较前减轻,仍诉口干乏液,大便干结,脉细滑数,舌质红,苔薄略剥,仍继上方出入。
生地12g 黄芩6g 白芍9g 钩藤15g(后下) 首乌藤15g 合欢皮12g 生甘草6g 代代花2.4g 姜竹茹9g 玄参9g 五味子6g 左金丸4.5g(包) 5帖
三诊:3月29日。呕吐渐平,口平亦瘥,大便日行1次,脉滑带数,舌偏红,苔薄少津,继以养阴和胃,益肾安胎。
太子参15g 黄芩6g 白芍9g 生地12g 首乌藤15g 合欢皮12g 玄参12g 麦冬9g 五味子4.5g 续断12g 桑寄生12g 生甘草6g 5帖
案18、蒋××,女39岁,医务工作者。
初诊:1974年12月15日。29岁结婚,35岁时流产1次,平时经行量多,现已怀孕3个月,前因上吐下泻作急诊处理住院,尿醋酮(++),补液后尿醋酮(+),但剧吐不止,神疲嗜睡,夜寐不安,脉细滑数,舌红,苔薄腻,乏液。证系肝气上逆犯胃。治宜平肝降逆,和胃安胎。
生地12g 白芍9g 茯苓9g 钩藤12g(后下) 首乌藤12g 合欢皮12g 姜黄连3g 淡吴茱萸2.4g 乌梅1只 6帖
二诊:12月22日。尿醋酮(-),吐已减轻,腹痛腰酸口干唇燥,大便干结,脉细滑数,舌绛,苔薄少津。肾水亏乏,阴虚火旺,治宜养阴清热,益肾安胎。
生地12g 白芍9g 淡黄芩4.5g 黄连3g 钩藤12g(后下) 首乌藤12g 茯苓9g 续断9g 桑寄生12g 苎麻根12g 生甘草3g 5帖
按:妇女因经、带、胎、产数耗于血,在生理上常表现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尤当妇女受孕后,阴血养胎,肝血易虚,肝气易亢易逆,上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妊吐。前例孕后呕吐剧烈,食入即吐,呕吐物中带血并伴有夜寐梦扰,大便干结,后例孕前每次经行量多,渐至阴血不足。二例辨证均属肝旺血热,脾胃不和,治疗平肝清热,降逆和胃,理气宽中,方用生地、淡黄芩、白芍、钩藤清热平肝,首乌藤,合欢皮镇惊安神。妇女初孕时,妊娠恶阻、漏红、腹痛、腰疼,往往会精神不安,神不安则胎不安,神宁则胎安,故在处方中喜用首乌藤,合欢皮等安神药,方中左金丸辛开苦降,降逆止呕,对于呕吐剧烈者,嘱病人先饮姜汁数滴,或生姜加薄粥滚饮后服药,少量频服,以不拒药为度。另外对呕吐剧烈者,还有香菜蒸气止呕法,取香菜(即鲜芫荽)1把, 苏叶、藿香各3g,陈皮、砂仁各6g,蒸沸后倾入大壶,将壶口对准患者鼻孔,令吸其气,能宽胸定逆,悦脾醒胃,思食不呕,屡试屡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