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女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妇科名老中医朱南孙的医案

  • 文章导读:


    案25、于××,30岁,已婚。

        初诊:1982年4月24日。月经初潮15岁4~5/30天,量中,无痛经。27岁结婚,至今3年未避孕亦未受孕,妇检诊断为慢性附件炎(轻度),今年2月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示双侧输卵管通畅。末次月经4月15日,现值期中,腰酸乏力,腹胀乳胀。舌质暗,苔薄腻,脉细。证属湿热内蕴,冲任气滞,治宜益肾调肝,理气疏化。

        当归9g  柴胡6g  制香附9g  川楝子9g  续断12g  桑枝、桑寄生(各)9g  菟丝子12g  制狗脊12g  石楠叶9g  仙灵脾12g    7帖

        二诊:5月5日。经后20天,基础体温仍未上升,近日尿频痛,尿常规正常,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证属湿热下注,膀胱失司,治宜清化湿热。

        生地12g  知母黄柏(各)9g  泽泻12g  车前子(包)12g  米仁12g  蒲公英15g  红藤12g  桑枝、桑寄生(各)9g  丝瓜络12g  鸡苏散(包)12g    7帖

        三诊:5月17日。经水过期未转,腹隐痛,尿频淋涩不畅,头胀口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腻少津,脉细数。仍属温热下注,肝肾阴虚,再宜清热化湿,益肾调冲。

        生地12g  淡黄芩6g  白芍9g  生甘草6g  银花9g  续断12g  桑寄生12g  狗脊12g  薄荷(后下)4.5g  梗通草6g    6帖

        四诊:5月29日。5月23日行经,量中4天净,基础体温有双相,经后诸症好转,脉舌同上,再守原法增进,宜清热养阴,理气疏络。

        生地12g  白芍9g  枸杞子9g  桑椹子12g  菟丝子12g  肉苁蓉12g  川楝子9g  续断12g  桑寄生12g  红藤12g  苏噜子12g    7帖

        五诊:7月14日。经检已孕7周。

        按:患者结婚3年无孕,妇检有附件炎,经前乳腹作胀明显,并有尿路感染,为邪伤冲任,湿热内蕴,冲任气滞。初诊将近月中,以调肝益肾为主,予当归柴胡养血柔肝,制香附、川楝子疏络;续断、桑寄生、桑枝、狗脊益肾调络;菟丝子、仙灵脾、石楠叶益肾助孕。一诊湿热之证较著,着重清化湿热,知柏、生地滋阴降火;泽泻车前子益肾利水;蒲公英、红藤清热解毒疏化;米仁、鸡苏散清热利湿;桑枝桑寄生、丝瓜络益肾疏络。三诊在上方基础上加减,加重清热利湿之品。四诊经后宜清养为主,兼理气疏络。如此使肝气条达,气血调畅,冲任相资而成孕。

    案26、周××,31岁,已婚。

        初诊:1984年4月11日。月经14岁初潮7/28天,量中无痛经。28岁结婚,婚后3年未孕。1983年盆腔碘油造影示“左侧输卵管不通”。今年1月腹腔镜及宫腔镜检查示“左侧输卵管不通,右侧输卵管通而不畅”。末次月经4月19日,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腻少津,脉沉细,辨为肝肾阴虚,脉络受阻,治宜养血通络。

        丹参15g  丹皮9g  赤芍9g  石打穿20g  川楝子9g  苏噜子12g  留行子12g  路路通12g  月季花6g  桃仁9g  红花9g    7帖

        二诊:4月18日。将近月中,无不适,舌质红,苔薄,脉细。仍属久婚不孕,冲任气机不畅。再宜养血理气疏络。

        当归12g  生地12g  赤芍12g  丹皮9g  川楝子9g  苏噜子12g  留行子12g  广地龙12g  路路通12g  枳壳6g    7帖

        按上法调治六诊。

        七诊:6月6日。5月30日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示“两侧输卵管通而欠畅”。症情好转。基础体温已上升7天,经前无不适,舌质暗红,苔干腻,脉弦细。再宗原法进治。

        生地12g  丹皮9g  丹参9g  赤芍9g  黄柏9g  赤茯苓9g  泽泻9g  米仁12g  川楝子9g  红藤12g  逍遥丸(包煎)12g    7帖

        八诊:6月22日。6月13日经转,5天净。近月中,脉舌同上,治宜清热养阴,理气疏络。

        当归9g  生地12g  枸杞子12g  黄精12g  肉苁蓉12g  川楝子9g  柴胡6g  制香附9g  苏噜子12g  枳壳6g     7帖

        按上法再调治三诊。

        十二诊:9月20日。已孕2月。

        按:患者1982年造影诊断为左侧输卵管不通,1984年宫腔镜确诊如上,故在临床上治疗难度较大,其无结核病史及临床依据,故考虑炎症所致。辨为婚后肝肾耗损,体虚受邪,脉络受阻,故第一阶段予清热疏化,理气养血,疏通络脉,以期输卵管复通。以丹参丹皮赤芍生地凉血活血;石打穿、川楝子、苏噜子、留行子、路路通、广地龙清热理气疏络;月季花、瓜蒌仁桃仁活血通瘀利水通便。七诊复查两侧输卵管通而欠畅,病有转机,进入第二阶段以滋养肝肾为主,兼以理气疏络,以期输卵通而受孕,故以四物养血活血,枸杞子、黄精肉苁蓉养肝益肾助孕,再加入了疏络之品.致经十二诊时已告受孕。

    案27、徐××,35岁,已婚。

        初诊:1983年6月19日。月经向调,量中,有痛经史。29岁结婚,至今6年未孕。经外院腹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左卵巢两粒黄豆大小结节)。平时腰酸乏力,泛恶口干,便结,末次月经5月27日。舌质暗,苔黄腻少津,脉细数。辨为瘀阻气滞,肝脾不和,治宜活血化瘀,疏肝健脾。

        生蒲黄(包)15g  赤芍15g  青皮6g  山楂肉9g  三棱12g  莪术12g  刘寄奴12g  瓜蒌仁、桃仁(各)9g  血竭粉(包吞)2g    7帖

        二诊:6月26日。行经后20天,肛门下坠感。交媾疼痛,腰酸肢软。舌质暗,苔干腻,脉细弦。仍属瘕聚胞脉,气机不畅,治宗前法。

        上方加入炙乳香、没药(各)3g    7帖

        按上法调治四诊。

        七诊:8月12日。7月15日行经,腹痛较前大减,交媾痛已除2个月,唯感经后乏力。舌质暗,苔薄腻少津,脉沉细弦。证属瘀阻气滞,肝肾不足,治宜调补肝肾,化瘀疏络。

        当归9g  生地熟地(各)9g  赤芍白芍(各)9g  川芎4.5g  枸杞子12g  菟丝子12g  瓜蒌仁12g  柏子仁12g  川楝子9g    7帖

        八诊:8月29日。经水过期未转,经随访已妊娠。

        按:患者原发不孕6年,经腹腔镜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合症状,辨为瘀阻气滞,肝脾不和,故以活血化瘀为大法,治病为先,以期病愈则自能受孕,以加味没竭汤加减投治,调治后腹痛明显减轻,交媾痛消失,致月中加入枸杞子、菟丝子滋肾助孕,四物汤养血活血而收全功。本例贯穿药猛力专、先治病的指导思想,待病有转机之时,方不失时机地予以滋肾养血,前后调治第八诊业已受孕。

    案28、陈××,35岁,工人。

        初诊:1991年2月12日。月初妇科普查,B超示:子宫浆膜下肌瘤5.6×6.4×5.4立方厘米。平素体格硕健,婚后顺产1胎,经汛如常,因惧手术,求中药治疗。末次月经1月20日,诊其本证属实无虚,专予活血化瘀,软坚消瘤。

        生蒲黄15g  丹参12g  赤芍12g  三棱12g  莪术12g  生山楂12g  刘寄奴12g  铁刺苓15g  石见穿15g  鬼箭羽15g  炒枳壳9g   小青皮6g    7帖。

        复诊:2月19日。服药后尚无不适,今日经转,经量如前,纳可,寐安,大便稍稀,脉沉缓,舌偏红,苔薄。继宗前法,上方加白术12g。

        按:患者以上方出入治疗8个月,1991年10月23日B超检查,肌瘤已缩至2.5×4.0×2.4立方厘米。《妇科心法要诀》曰:“治诸征积,宜先审身形之壮弱,病势之缓急而论之,如人虚则气血衰弱,不任攻伐,病势虽盛,当先扶正;若形证俱实,当先攻病也。”本案实证实体,尚无出血崩漏之症,故单攻不补,方中生蒲黄可用至24g,药后大便稀溏,配白术健固脾气。用白术配莪术(处方“莪白术”)消散征瘕积聚,一攻一补,颇有枳术丸之意。

    案29、汤××,54岁,医师。

        初诊:1991年5月4日。绝经3年,曾顺产一胎。近10天低热(37.8~38.C),畏寒,疑似感冒,自服解表退热药,汗生热退,隔日又低热,伴音哑,稍有胸闷,心烦少寐,食纳尚可,平素大便稀溏,曾数次胸透(-),血常规(-)。脉细迟,舌暗,苔薄腻。此非外感。时届更年,脾胃方损,气阴两虚,治从脾胃,益脾为主,宁心安神,以候其效。

        党参、沙参(各)9g  黄芪9g  白术白芍(各)9g  茯苓12g  炙甘草6g  炒怀山药12g  淮小麦30g  首乌藤15g  合欢皮12g    5帖

        复诊:5月11日。诉上方服完3帖时发热,畏寒果瘥,大便成形,仍感头晕,咽干,音哑。脉舌如前,治宗前法,继上方加麦冬9g  女贞子12g。  7帖

        按:此案发热畏寒状似外感,但汗后诸症未解,观其虽发热,但脉细迟,大便稀溏。时届更年,脏气已衰,阴阳失衡,不胜寒热,阴气不足则低热,阳气不足则畏寒。脾肾两脏,皆为人之根本,而老人尤以脾胃为主。故前人谓“诸虚不足,先健其中”,中者,脾胃也。方中以四君子而健脾以固中州,如黄芪益气固表,炒怀山益脾胃,沙参补脏之阴,白芍敛阴和里,淮小麦健脾养心除烦宁神,首乌藤、合欢皮配伍可解郁怡情,催眠安神,脾胃气健精血既旺,气畅神宁,阴阳得和,寒热自解。

    案30、罗××,27岁,农民。

        初诊:1975年11月15日。第二胎产后1个半月,恶露已净。据述产后7天伤食引起纳呆口糜,肌肤搔痒,外阴有溃疡疼痛,脉细数,舌红,苔干腻。口腔检查:口腔内两侧粘膜和舌、唇均有散在溃疡面约5~6处。外阴检查:外阴近小阴唇内侧有溃疡3处,每处约0.3厘米大,周围红肿,触痛明显。证属热毒夹湿内蕴,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丹参9g  赤芍9g  丹皮9g  生地12g  黄柏9g  黄连3g  大黄9g  白术6g  带皮茯苓12g  米仁12g  鸡苏散12g(包煎)

        外用锡类散2支涂患。并嘱皮肤溃疡处保持清洁。

        二诊:11月20日。治法如前。

        三诊:11月26日。自服11月15日药后,溃疡5天后逐渐愈合消失,脉细数,舌质偏红而干,苔少,纳呆头晕。热清渐消,体虚未复。再拟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益气养阴。

        丹参9g  赤芍9g  丹皮6g  生地12g  黄柏4.5g  黄连4.5g  淡黄芩4.5g  生米仁15g  白术9g 党参9g  沙参9g  陈皮6g    5帖

        四诊:12月20日。一周前曾发热达40℃,服祛风热药数帖热,余热内留,口内溃疡复起,便坚,口干苦,舌红,苔黄腻。治宜清热养阴,扶正达邪。

        生地12g  丹皮9g  赤芍9g  知母12g  黄柏9g  黄连3g  生米仁12g  沙参9g  麦冬9g  石斛9g  二至丸9g    6帖

        按:口、眼、生殖器三联综合征,又称“白塞氏综合征”,与《金匮》“狐惑病”症状相似,临床多见于第一胎产后,外阴受伤,邪毒入侵,或产距过密,阴虚火旺患者。本例系第二胎产后,素体阴虚,脾运不健,伤食引起食湿交阻,蕴而化热,上蒸口眼,下蚀阴部,延久阴伤,肌肤失养,见干燥搔痒,口干乏液。邪盛正虚,急则治标,先祛邪毒。方拟三黄四物汤加减,五帖后症情减轻。方中三黄荡涤三焦结热,术、带皮苓、米仁、鸡苏散健脾化湿,祛风疏热,丹参赤芍生地活血养阴清热。产后休虚未复,感邪发热,热降本症复发,仍宗原方加减,治之再效。本病旷延日久,反复发作,根治较难,故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案31、王××,女,42岁,工人。

        初诊:1992年10月14日。18岁初潮,经汛惯常,31岁结婚,32岁顺产一胎。1991年始经期延长,1992年6月12日因“宫颈粘膜腺癌”在本市某妇婴保健院先行全子宫加附件切除术,术后在市肿瘤医院放疗2次,放疗后便感咽喉干燥,2月前又觉左侧颈部连及耳根部淋巴结肿痛,神疲乏力,易汗出,腰膝酸楚,夜寐梦扰,纳平便调,面色不华。脉弦细无力,舌暗偏红,边有齿印,苔薄。证属放疗后阴血耗损,虚火旺盛,治宜清热养阴,滋补肝肾。

        太子参15g  玄参9g  南沙参北沙参(各)6g  白花蛇舌草5g  半枝莲12g  茯苓、茯神(各)12g  首乌藤15g  合欢皮12g  杜仲12g  桑寄生12g  狗脊12g  莲子心6g    7帖

        二诊:10月21日。药后夜寐稍安,余症同前,纳谷不馨,二便尚调,脉舌如前。治宜健脾养血,宁心安神。

        太子参15g  玄参9g  南沙参北沙参(各)6g  白术白芍(各)9g   茯苓、茯神(各)12g  生米仁12g  淮小麦30g  莲子心9g  首乌藤15g  合欢皮12g  陈皮6g  谷芽、麦芽(各)9g  7帖

        三诊:11月5日。左颈、耳根部淋巴结隐痛,吞咽时明显,神疲乏力,食纳稍增,夜寐已安,近日大便稀溏,日行3次。脉沉细数,舌暗偏红,边有齿印,苔薄。证属阴血不足,虚火旺盛,脾失健运,治拟清热养阴,健脾止泻。

        黄连3g  黄柏9g  莲子心6g  南沙参北沙参(各)12g  白头翁15g  秦皮12g  椿根皮12g  炒怀山12g  生、熟米仁(各)12g  白术9g    7帖

        四诊:11月17日。大便已实,精力亦增,颈部及耳根部淋巴结疼痛明显减轻,口干渴,食纳尚可,稍有腰酸,脉细,舌暗,苔薄。证属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

        太子参15g  南沙参北沙参(各)6g  玄参12g  麦冬12g  白术白芍(各)9g   生米仁12g  茯苓12g  莲子心9g  石斛12g  续断12g  桑寄生12g    14帖

        五诊:12月2日。唯感口干渴,不耐烦劳,寐安纳可,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痛已消,脉沉细,舌暗红,苔薄。证同前述,治以益气养阴,佐以解毒之品。

        太子参15g  南、北沙参(各)6g  玄参12g  白术白芍(各)9g  生米仁15g   茯苓12g  续断12g 桑寄生12g  杜仲12g  半枝莲15g  白花蛇舌草30g  生甘草6g    15帖

        按:宫颈癌术后加放射治疗,疗效显著,但放疗对人体耗伤颇大,临床多呈气阴两虚之证,且热毒蕴结体内,常引起直肠、膀胱反应。本案咽痛,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痛,为阴亏液乏,虚热熏蒸所致,治疗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为法。治疗过程中,见纳呆、便稀脾失健运之证,需首重健脾助运。用太子参、南北沙参玄参三参配伍,益气养阴,清解虚热,实有西洋参之功效,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抗癌消瘤;首乌藤、合欢皮解郁怡情,宁神催眠,配淮小麦、莲子心效更佳;茯苓、茯神健脾安神;续断、杜仲、桑寄生、狗脊入肝肾,强脊壮腰。热移肠道,多用白头翁汤、香连丸;热移膀胱,多加车前草、金钱草知母黄柏等。癌症术后放疗的副反应治疗疗程较长,需医患配合,坚定信心,依症立法,循序渐进。

    案32、陆××,65岁,已婚。

        初诊:1993年6月19日。生育3胎,均经保胎。人流一次。29岁第一胎产后,因劳顿后曾有阴中有物下坠感,休息后则症减。47岁时因宫颈炎,刮片检查为间变,而行激光治疗,日理家务,操劳过甚,今年以来自觉阴中有物落出,下身坠胀,腰尻部酸楚,头晕耳鸣,夜寐欠安,心烦易怒,纳可便溏。舌暗偏,苔薄,边有齿印,脉弦细。证属肝火旺盛,下迫冲任,年高气虚下陷。治宜清肝益肾托固。

        知母黄柏(各)9g  地榆12g  椿根皮12g  淮山药12g  金樱子12g  柴胡6g  桔梗6g  炙升麻6g  太子参15g  炙甘草6g  枳壳6g    7帖

        露蜂房100g,分3次煎汤熏洗。

        二诊:6月25日。经内服及外洗后,阴中有物落出、下坠感见减,腰脊酸楚,大便已实,夜寐见安,烦躁易怒,胃纳平平。脉舌详前,治宗原意出入 。

        地榆12g  椿根皮12g  白头翁12g  淮山药12g  金樱子12g  柴胡桔梗6g  炙升麻6g  炙甘草6g  枳壳9g  生黄芪20g  太子参15      7帖

        外治法同上。

        三诊:7月3日。调治后阴部下坠轻减,唯劳累后及负重后阴挺于阴道口,坐下即回缩,腰尻部酸楚,夜寐已安,心烦见平,纳可便调。舌质暗偏红,苔薄腻,边有齿印,脉弦细带数。症情好转,仍宗原意。

        前方去甘草、加秦皮9g    7帖      外治同上。

        四诊:7月17日。阴挺较前续减,站立时已不落出阴道口外,腰酸已瘥,时感心烦,劳累后腹中隐痛,夜寐欠安,纳可便溏,皮下见紫斑。一周前去龙华医院妇检,用力下迸亦未见阴挺出阴道口外。舌质暗偏红,苔薄腻,边有齿印,脉弦细数。仍属年高气虚,脾肾不足,肝火旺盛,再宜清肝扶脾,益肾托固。

        地榆12g  侧柏叶12g  椿根皮12g  淮山药12g  金樱子12g  柴胡6g   桔梗6g  黄芪20g  炙升麻6g  枳壳6g  炙甘草6g    14帖

        按:肾系胞宫,肾气不足,气虚下陷,胞脉无力以系胞宫,以致阴挺。患者肾气素亏,初次产后过早操劳,肾气不得复原反致伤耗下陷,经后连续生产并人流,均未加休息,稍事劳累即觉阴中有物坠感。年逾花甲,脏气俱虚,协肝热下迫冲任,胞宫失于维系,阴挺频发。故立清肝益肾、托固胞脉为法。用知柏、地榆、侧柏、白头翁肝经火热;椿根皮、金樱子、淮山药健脾益肾,固涩收敛;太子参、黄芪桔梗升麻柴胡益气升提,举陷固托;同时又以露蜂房外洗,驱风攻毒,杀虫消肿,有提举作用,而使下脱之胞宫上升,不复脱出阴HU之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