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 |
蔡小荪经验
1 首辨虚实,审证求因
痛经主要症状是“痛”,蔡氏认为,辨痛的虚实是重要环节,但尚需审证求因。以症状别虚实而言,张景岳曰:“实痛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多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虽有痛在经前属实、经后属虚之说,但临床不能绝对以此为依据。经前腹痛因经血未下,不通则痛,多为实证,也有经量虽多,腹痛依然,瘀块下后疼痛方减,甚至经血愈多腹痛愈甚,多见宿瘀内结之痛经者,疼痛出现于经血排出后,但不作为经后痛的虚证。喜按属虚,拒按属实,也不尽然。有经来不畅的瘀滞实证,往往也喜按、喜揉。若拒按者,大多系瘀滞较严重之实证,腹部胀硬,甚则灼热,触之即痛。按、揉可使瘀血流畅地排出,通则不痛,由此辨别虚实,不能以喜按、拒按定论。临证辨治,除四诊合参外,尚须注意经血或瘀块排出后腹痛是否减轻以辨虚实。至于虚实熟重熟轻,张介宾则曰:“凡妇人经行作痛,夹虚者多,全实者少”。痛经多因经血受阻,瘀滞失畅,每行经则腹痛,当属实证。经净后身体尚未复原,而下次经水又至,察体难免不足,或平素体弱,气血本虚,经血无力排出,致瘀滞作痛,可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辨其因由,全实证者虽少,但夹实者较多。
2 求因为主,止痛为辅
治疗痛经,以痛止为效,但止痛是目的,不是主要治法。要解决致痛病因,必须探本究源,以求根治,一般遵循“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原则。经行腹痛,究其病机无论是气滞、寒凝、热结、虚损,最终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凝滞冲任。治疗宜活血化瘀,温散疏通,调理冲任。蔡氏认为,不能盲目止痛,单纯止痛仅能暂缓症状,而达不到治疗疼痛的效果。如瘀滞腹痛,不以活血祛瘀为主,或剂量不足,往往止痛效果不佳。又如宿瘀内结,凝滞胞宫,经血虽下,疼痛不减,即使经量多如水注,治法仍宜活血化瘀,从实证论治。若用止血定痛法,以碍血行,则宿瘀未消,瘀血留滞,非但疼痛不得缓解,出血反越止越多,淋漓不断,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不归经。治疗痛经用止痛法,蔡氏还强调应全面认识,痛剧时急则治其标,以止痛为先;痛缓时应治本为主,临证时两者不能截然划分。因此,治疗本病倡导求因为主,止痛为辅,治病必求于本。不主张单一应用止痛药。
3 用药配伍,有法可循
(1)组方特色
蔡氏认为,痛经乃本虚标实证,治法不可独取活血化瘀,宜养血和血,拟四物汤加味。女子以血为本,以通为用,治疗先顾护精血,一味攻伐,必伤精血,虽取效一时,但气机失畅,瘀血不去。遵《素问·调经论》“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之法则,经行时以通为贵,常用方药物组成:当归、怀牛膝、延胡索、丹参、香附、白芍、生地黄各10g,川芎、红花各5g,桂枝3g。方中以四物汤温经养血,通血中之结,血得温则行;怀牛膝、香附、丹参、红花活血理气通络,使瘀血去而新血生;酌加桂枝辛温通散以增药力;香附为气中血药,合延胡索理气行血止痛,以通气分之郁。临证治疗痛经,可随症加减:寒凝瘀滞者加木香、小茴香、肉桂各3g,吴茱萸2.5g,煨姜2片,也可用炮姜3g温经止痛;肝郁气滞血瘀者加乳香4.5g,乌药、川楝子、苏木各10g行气活血止痛;宿瘀内结之膜样痛经者,易怀牛膝为川牛膝,加花蕊石、失笑散各15g,没药6g,肉桂2.5g,桃仁10g化瘀定痛;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痛经者,加失笑散15g;没药6g,肉桂2.5g,桃仁、苏木各10g化瘀定痛;伴月经量多如注,腹痛甚者,去川芎、红花,加血竭3g,花蕊石15g,生蒲黄30g,震灵丹12g缓崩止痛,必要时可吞服三七粉2g。炎症引起经痛者,宜用当归、赤芍、牡丹皮、延胡索、制香附各10g,败酱草、红藤各30g,柴胡5g,川芎4.5g,桂枝2.5g,生甘草3g消瘀止痛。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而经痛者,以八珍汤为主,加香附10g补气养血。
(2)配伍对药
蔡氏治痛经,善用蒲黄,强调蒲黄生用,用量不宜过重,用以化瘀祛实。此药专人血分,以清香之气兼行气血,气血顺行则冲任调达,瘀去痛止。处方讲究君臣,用药精炼,喜配对药。常用生蒲黄、五灵脂活血行瘀止痛;生蒲黄、花蕊石化瘀下膜;生蒲黄、血竭散瘀止痛止血;木香、小茴香行气止痛;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香附、延胡索理气散瘀;苏木、延胡索祛瘀通络;丹参、郁金祛瘀止痛;赤芍、牡丹皮凉血散瘀止痛;香附、乳香、没药理气化瘀;香附、乌药理气调经;香附、苏木理气祛瘀;乳香、没药行气散血。
(3)用药疗程
蔡氏强调服药时间,应在行经前3天即开始服用,直至月经来潮。使血块不易形成而使经血畅通,否则效果不显,尚需连续服3月以巩固疗效。虚性痛经平时可常服八珍丸或乌鸡白凤丸,经行时再改服汤剂。因体虚不可速补,临时服药不能立即奏功,故须经常调养,方能见效。
[王隆卉.蔡小荪教授治疗痛经用药经脸介绍.新中医,2005,5,37,(5):18~19]
杨鉴冰经验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痛经是妇科常见的病证,发病率高达33.19%,按病因可分为功能性痛经和器质性痛经。其中功能性痛经占53.2%,严重影响着女性的学习、工作及身体健康。功能性痛经多发于青年女性,好发年龄范围在14~20岁之间。杨氏认为此期女子正处在学习紧张及身体发育时期,若月经初潮后心理准备不足,以致心怀恐惧,或用脑过度,考试精神负担重,常招致心情压抑,致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冲任气血运行受阻;女子经期最易感受寒邪,若经期冒雨涉水、游泳,或月水将下之际,贪凉饮冷,风寒湿邪客于冲任、胞中,致经血凝滞不畅;或素禀阳虚,阴寒内盛,冲任虚寒,致经水运行迟滞。以上原因均可致冲任气血运行受阻,瘀血阻滞,不通则痛。其病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
2 在治疗上重在温通
杨氏认为绝大多数痛经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瘀血存在,且青春期少女中以寒症为多。因此氏治则上重在温化。寒得温则散,气得温则行,瘀得温则化。同时氏认为不应单纯止痛,强调求因为主。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氏自拟了止痛快一方,治疗寒凝血瘀之功能性痛经,效果显著。基本方组成:当归12g,川芎10g,元胡12g,蒲黄(包)12g,五灵脂12g,乌药10g,小茴香6g,乳没各9g,全方由活血化瘀,温经通脉,行气止痛之品相配伍,使瘀血祛,新血生,冲任血流畅通,故通则不痛。
氏认为痛经的治疗于经前一周及适值经期用药疗效最为显著,经后主要以治本为主。
[李小花,陈梅.杨鉴冰教授治疗功能性痛经的临床经验.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7,26(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