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中药饮片 药店销售大放开 |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张志远巧用炙甘草 | |
[学术经验][图文]吕景山:我治疗百病 | |
[学术经验]王晞星血府逐瘀汤治带状疱 | |
[名家医案]续命汤的临床治疗应用与体 | |
[肝病科名中医][图文]潘敏求 | |
[名家医案]李海松教授运用少腹逐瘀汤 | |
[内科杂病][图文]刘华为 | |
[内科杂病][图文]张志远 | |
文章导读:国医大师李佃贵独创了浊毒理论,尤擅治消化系统疾病,对肝癌化疗后诸症有丰富的诊治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李佃贵治疗肝癌经验总结如下。 |
以浊毒论治
浊毒既是一种对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目前发现多种慢性难治性疾病均与浊毒有关。
李佃贵认为,肝脏作为人体最主要的解毒器官,浊毒病邪最易在此胶结致病,致使肝脏细胞、组织和器官浊毒化;浊毒化的结果导致肝脏细胞、组织和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包括现代病理学中的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化和癌变。李佃贵在临床以浊毒论治肝癌,常用黄芩、黄连、黄柏清热化浊;茵陈化湿解毒;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紫草清热凉血;苍术祛湿利浊;鳖甲、龟板软坚散结,化瘀止痛;薏苡仁、白术健脾祛湿化浊,清利浊毒;延胡索、白芷行气活血止痛;蒲黄、五灵脂活血通络止痛。
用药特色
擅用血肉有情之品:肝主血海,会根据人体的状态对五脏六腑与躯干的血量进行调节。即如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所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也?肝主血海故也。”浊毒之邪缠绵黏腻,日久耗伤气血津液,致使肝血无源,再加肝脏功能受损,人极易出现面色蜡黄或苍白、气短乏力、形体消瘦的症状。因而李佃贵在治疗肝癌后期,患者正气不足、气血亏虚时,常运用血肉有情之品以补气养血。血肉有情之品即是动物药(食)中具有滋补强壮、填精益血的不同功效药食部分。李佃贵临床常使用阿胶、鹿角胶、鹿血晶以温补肝肾、益精养血,或用鳖甲、龟板滋阴养血、清热除烦。
擅用攻逐走窜之品:《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李佃贵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尤其注重散法和攻法的运用。临床中,肝癌患者多有长期的乙肝、丙肝、脂肪肝、肝硬化病史,病位较深,寻常药物难以直达病所。虫类药物的使用源远流长,上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并在历朝历代均有发展。但直到明清之际,叶天士才首开虫类药理论之先河,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首次提出“久病入络”“虫蚁搜剔”之说,说明虫类药物具有攻逐走窜的功效,是治疗肝癌的良药。李佃贵临床常使用全蝎、蜈蚣、水蛭、土鳖虫等虫类药物以搜邪通络,活血化瘀;山甲珠具有很强的通经活络、软坚散结的功效,因而在病情严重时,亦可酌情使用。
典型医案
患者男,51岁,于2022年10月1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胃痛,未予特别重视。2022年10月17日查超声:考虑肝MT并门脉广泛癌栓形成,肝硬化。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87µmol/L,直接胆红素(Dbil):69µmol/L,甲胎蛋白(AFP):4390。予介入治疗后,多次予PD-L1(阿替利珠单抗)+贝伐单抗+仑伐替尼及对症治疗。2023年3月17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昏迷、便血,就诊于当地医院,予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2022年3月20日为求中医治疗,与李佃贵视频问诊。现持续便血,呈柏油样便,面色蜡黄,形体消瘦,神智不清,肾区疼痛,全身浮肿,小便频数,舌红苔黄腻。
诊断:肝积(浊毒内蕴,气不摄血型)。
治则:化浊解毒,益气养血。
方药(经验方):百合10g,乌药10g,当归9g,川芎9g,白芍20g,白术6g,三七粉6g,茵陈12g,黄连9g,苦参9g,山甲珠6g,蛇莓9g,藤梨根9g,西洋参12g,黄芪15g,灵芝12g,鹿血晶6g。7剂,水煎取汁400mL,早饭前半小时、晚睡前1小时温服。
3月23日二诊:患者服用3剂药后,便血已无,大便每日5~6次,呈黄色冻样,精神明显好转,但腹水明显,不能进食,小便可,舌红,苔根部褐色。方药:百合10g,乌药10g,当归9g,川芎9g,白芍20g,白术6g,三七粉6g,茵陈12g,黄连9g,苦参9g,山甲珠6g,西洋参12g,黄芪15g,灵芝12g,鹿血晶6g,泽泻12g,猪苓15g,茯苓15g,大腹皮15g。7剂,水煎取汁400mL,早饭前半小时、晚睡前1小时温服。
3月30日三诊:患者腹水明显减少,精神状态良好,现胃脘胀满,右胁肋处疼痛,晨起眩晕,纳可,寐差,服药后排便呈水样便,日行8次,舌红苔根部褐色。方药:百合10g,乌药10g,当归9g,川芎9g,白芍20g,白术6g,三七粉6g,茵陈12g,黄连9g,苦参9g,山甲珠6g,西洋参12g,黄芪15g,灵芝12g,鹿血晶6g,泽泻12g,猪苓15g,茯苓15g,大腹皮15g,酸枣仁15g。7剂,水煎取汁400mL,早饭前半小时、晚睡前1小时温服。
随访至今,患者病情稳定。
按患者51岁,问询病史并无肝癌家族史,但其因为工作原因,经常熬夜、酗酒,致使浊毒内生,故有舌红苔黄腻;气血亏耗,气不摄血,因而便血。故李佃贵治疗上紧扣病机,以化浊解毒、益气养血为主,以茵陈、黄连、苦参、蛇莓、藤梨根清湿热、化浊毒;以西洋参、黄芪、灵芝、鹿血晶以益气养血;以百合、乌药、当归、白芍、三七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川芎作为引经药,引药入血海;山甲珠软坚散结,以标本兼治。二诊时,患者便血好转,水肿加重,故加入猪苓、泽泻、茯苓、大腹皮以渗湿利水。三诊时,患者述诸症缓解,但有寐差,此为肝血亏虚、肝不养魂所致,故加入酸枣仁以补益肝血、安神助眠。后患者每2周复诊1次,至今病情平稳。(杨柳 河北中医药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