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疾病治疗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小儿胃炎中医诊疗技术

  • 文章导读:

    胃炎是指胃黏膜上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侵袭而发生的急慢性炎症性病变,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往往和十二指肠壶腹炎并存。临床上以上腹部疼痛、畏食、嗳气、泛酸、呕吐、消瘦为主要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年长儿为多见,近年小儿胃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病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胃胀”、“呕吐”等范畴。

    辨证论治

    1.乳食积滞证

    [证候] 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甚则呕吐,呕吐物多为酸臭乳块或不消化食物,舌质红,苔白腻,脉滑。

    [治法方药]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加减。

    2.饮食停滞证

    [证候] 饮食停滞,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或矢气后痛减,或大便不爽,纳呆,舌苔厚腻,脉滑,指纹滞。

    [治法方药] 消食导滞。保和丸加减。

    3.肝气犯胃证

    [证候] 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呕吐酸水,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发作,苔多薄白,脉弦。

    [治法方药]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加减。

    4.肝胃郁热证

    [证候]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嘈杂泛酸,呕恶,口苦、口干或口臭,心烦易怒,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方药] 清泄肝热,和胃止痛。温胆汤合左金丸加减。

    5.胃阴不足证

    [证候] 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喜冷饮,吞酸吐苦,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方药] 养阴益胃。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6.脾胃虚寒证

    [证候] 胃痛隐隐,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脉沉细。

    [治法方药] 温中健脾。黄芪建中汤加减。

    经验方

    1.何世英经验方

    [药物组成] 瓜蒌25克,川黄连4.7克,半夏9克,栀子炭9克,荷梗9克,竹茹9克。

    [功效] 宽胸散结,和胃止痛。

    [适应证] 急性胃炎之痰热互结证。

    [用法用量] 水煎,待凉,少量频服。

    2.养胃定痛汤

    [药物组成] 吴茱萸10克,木香6克,川楝子10克,法半夏6克,谷麦芽各20克,山楂神曲各10克,鸡内金10克,川厚朴10克,槟榔10克,延胡索10克,芍药12克,甘草6克。

    [功效] 健脾疏肝,和胃止痛。

    [适应证] 本病之肝脾不和证。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临床应用] 舌质红加胡黄连;舌苔厚腻加藿香;大便干结者加莱菔子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