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疾病治疗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肠炎中医诊疗技术

  • 文章导读:

    肠炎是肠道炎症的泛称。根据发病的特点可分为急、慢性两类。急性肠炎,是一种肠道黏膜急性卡他性病变;慢性肠炎,是肠壁黏膜炎症病变过程极为缓慢且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一种疾病,它由急性肠炎转化而来,腹泻为其主要症状。

    本病属于中医学“泄泻”的范畴。

    病因病机

    急性肠炎因饮食不节,进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或暑湿热邪,客于肠胃,脾受湿困,邪滞交阻,气机不利,肠胃运化及传导功能失常,以致清浊不分,水谷混杂而下。慢性肠炎,由脾胃素虚,久病气虚或外邪迁延日久,脾胃受纳、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清浊不分而下;或情志不调,肝失疏泄,横逆乘脾,而致运化失职;或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腐熟水谷而致。

    病位在肠,但关键病变脏腑在脾胃,此外尚与肝、肾有密切关系。脾虚湿盛是其关键。

    辨证分型

    中医认为急性肠炎多为实证,慢性肠炎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清稀甚至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多伴有腹痛、肠鸣等症状。

    1.实证

    起病急骤、病程较短、腹痛拒按、泻后则舒。

    (1)寒湿困脾:感受寒湿而发病,大便清稀或如水样,腹痛肠鸣,恶寒食少;苔白滑,脉濡缓。

    (2)肠腑湿热: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大便黄褐臭秽,肛门灼热,可伴有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3)食滞胃肠:暴饮暴食后腹满胀痛,大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纳呆,嗳腐吞酸;苔垢或厚腻,脉滑。

    (4)肝气郁滞:腹痛,肠鸣泄泻,每因情志不畅而发;舌红苔薄白,脉弦。

    2.虚证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隐痛喜按。

    (1)脾气亏虚: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饮食则便次增多,伴有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

    (2)肾阳亏虚:晨起泄泻,夹有不消化食物,脐腹冷痛,喜暖,形寒肢冷;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

    基本治疗

    [治则] 健脾利湿,调理肠道。

    [处方]天枢、神阙、上巨虚、大肠俞三阴交

    [加减] 寒湿困脾加脾俞阴陵泉;肠腑湿热加合谷下巨虚;饮食停滞加中脘、建里;肝气郁滞加期门、太冲;脾气亏虚者加脾俞足三里;脾气下陷者加百会;肾阳亏虚者加肾俞、关元。

    [操作] 神阙穴用隔盐灸或隔姜灸,其他腧穴常规针刺;寒湿困脾、脾气亏虚者,可施隔姜灸、温和灸或温针灸;肾阳亏虚者可用隔附子饼灸。急性泄泻每日l~2次,慢性泄泻每日或隔日一次。

    其他疗法

    1.耳针

    [取穴] 大肠、小肠、腹、胃、脾、神门

    [操作] 每次取3~5穴,毫针刺急性肠炎留针15分钟,每日1~2次;慢性肠炎留针30分钟。

    2.脐疗

    [取穴] 神阙。

    [操作] 五倍子适量研末,食醋调成膏状敷脐,伤湿祛痛膏固定,2~3日一换。适用于久泻。

    3.穴位注射

    [取穴] 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操作] 每次取1~2对穴位,用维生素B10.3~0.5毫升,或用蒸馏水3~5毫升,针刺得气后,作穴位内注射,可连续注射3~5天。取天枢、上巨虚,用黄连素注射液或维生素B1、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射0.5~l毫升。

    4.灸法

    [取穴] 天枢、关元、神阙。

    [操作] 用直接灸法,以桐籽大艾炷,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天枢和关元可交替使用,或在针刺后加灸亦可,如灸神阙须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本法对寒湿型肠炎或脾胃虚弱型肠炎具有较好的疗效。此外,急性肠炎,还可用艾条作双侧外踝尖悬灸,灸至局部皮肤灼热,潮红,可持续熏灸10~20分钟。

    5.三棱针

    [取穴] 足三里公孙内庭、厉兑。

    [操作] 每次选用2~3穴,用三棱针迅速刺入皮下,深约一分许,再迅速拔出,手法要轻捷,快速无痛,针出后出血5~15毫升不等,以血色转红为佳,出血不畅者,可于针后拔罐,以出尽恶血。

    6.埋线

    [取穴] 天枢大肠俞、关元。

    [操作] 每次选用两穴,按埋线法操作常规,穴内埋入羊肠线两厘米,术后局部敷以消毒纱布,以防感染,20~30天治疗一次。

    适宜技术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

    [取穴] 天枢(双)、气海、关元。

    [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将做好的药饼放在待灸穴位,点燃艾段上部后置药饼上施灸,每次每穴各灸两壮,每壮约燃15分钟,感觉较烫时适当移动药饼。每日一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治疗6个疗程。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