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 [中医][组图]科学家尝试用中药治疗 |
文章导读: |
3 中医辨证
3.1 中医辨证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准确辨病是前提。由于我国对帕金森病的研究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对帕金森病的认识还不够普及和深入,由于某些临床症状的相似,有不少病例被当作脑血管病或痴呆而误诊;也有把一些多系统萎缩误诊为帕金森病。这些疾病与帕金森病在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所以,不论是临床还是科研都应该把准确辨病作为前提。
(2)辨病和辨证结合。在准确辨病的基础上,个体化辨证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关键。由于目前尚缺乏公认的、规范化、标准化的中医辨证标准,所以出现了帕金森病中医辨证分型歧异性大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帕金森病中医诊治规律的研究。即使如此,中医学的八纲辨证仍然适用于帕金森病的辨证。尤其是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对中医辨证有着重要价值。
3.2 中医证候的划分:由于帕金森病病因病机的复杂性和临床症状的多样性,为中医辨证分型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参照相关资料 ],我们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的基本原则是:以中医学术语为主、兼顾中西医表述惯例,揭示病程的阶段性,表明病机的复杂性,提示基本症状的演进性,以及各证型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共存性。在此,谨提出以下几个中医证候分型供临床参考:
(1)肝郁脾滞型:单肢震颤/或和强直,幅度/或和程度较小,手部动作迟缓,协调能力减退,行走拖步,精神紧张时加重,表情淡漠,可有头胸前倾但不明显,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脘闷嗳气,偶有心悸,自汗或盗汗,气短乏力,舌淡暗或暗红、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或弦滑。
(2)痰热动风型:单肢/或和单侧震颤/或和强直,幅度/或和程度较明显,启动困难但不明显,行走时头胸前倾、拖步、单侧上肢摆动减少,行动缓慢,神呆善忘,面红脂溢,心胸烦热,急躁易怒,胸脘痞满,头晕头痛,或头沉如裹,失眠耳呜,口干口苦,多饮多汗,溲黄,便干,舌边尖红干裂、根部苔腻,脉细数弦滑。
(3)气虚血瘀型:病程延绵日久,单侧/或和双侧震颤/或和强直,幅度/或和程度明显,项背僵直或肢体拘痉,启动困难,行走时头胸前倾、一侧上臂不摆,步态拖拉,行走不稳,转弯迟缓,语音单调,音量变低,表情呆滞,目合口开,流涎,面色淡白或萎黄,脂溢,肢麻体痛,气短心悸,腹胀,头晕眼花,可见幻视幻听,自汗,动则尤甚,小便频数,大便不调,舌质淡嫩,舌体胖,边有齿痕或舌萎、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涩或结代。
(4)阴虚血瘀型:病程日久,单侧/或和双侧震颤/或和强直,幅度/或和程度幅度较大,急躁时加重,颈背僵直,活动受限,笨拙迟缓,屈伸不能,行则偻附,依仗或依人而行,行走时头胸前倾明显,出现小碎步或慌张步态,一侧上肢不摆动或位于胯上,语音明显变低,但尚可听懂,神呆智减,消瘦,口唇紫暗,面色晦暗,午后颧红,五心烦热,腿痛腰酸,失眠多梦,头晕耳鸣,盗汗,夜间流涎,便秘,小便短赤,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舌体瘦而红干多裂,舌底脉络紫暗、苔少或剥苔或微黄光红无苔,脉沉弦细数。
(5)精血亏虚型;病程日久,双侧震颤/或和强直,幅度/或和程度幅度明显加重,颈背僵硬,起坐困难,背曲肩随,难以独立行走,基本丧失自我生活能力,面色咣白,头倾视深,畏寒肢冷,失眠头晕,涎多,食少,无汗,大便黏滞稀溏,夜尿频,舌体胖,舌淡或紫暗,边有齿痕或舌萎,舌底脉络紫暗、苔薄白或滑腻,脉沉细或沉弦滑。
(6)阴阳两虚型:病程日久,整个肢体僵直重度拘挛,活动严重受限,丧失自我生活能力,轮椅代步,起卧不能,声嘶音微,难以听清,发甲焦枯,汗出畏寒,唾吐清液,窍泻无度,小便失禁,大便秘结,排便无力,舌质嫩红或淡暗,舌体瘦小,舌苔薄白苔少或剥苔,脉细微沉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