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思考中医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新形势下中医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 文章导读:

     

    四、中医地位在群众心中地位有所动摇。长久以来,中医在我国从来不乏支持者。可是,这并不能说明中医在它的发源地“活”得令人满意。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调查(14677人参与),87.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相信中医”。不过,有趣的是,调查中仅有27.7%的人声称,“如果生了病,愿意首先看中医”。针对中南大学张功耀教授“中医中药是伪科学”的说法,卫生部表明了态度:坚决反对并同时指出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中西医并重”是中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另据某门户网站近期一项20219人参与的调查显示,74.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中医”。由此看来,中医得到了政府和大多数公众的“力挺”。然而在谈到为什么“相信中医”时,人们给出的理由却不尽相同:74.4%的人认为是由于“中医确实能治好许多疾脖,41.8%的人则觉得“中医是国粹”,还有31.0%的人认为“中医的理论让人信服”。在另一项调查中,仅有27.7%的人生病后首先想到看中医,61.3%的人认为“中医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不乐观”。这些现象都说明中医虽然有很多优点,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显示出了对中医的不了解、不信任,甚至导致有人排斥中医,提出要抛弃、废除中医药。

    五、中医形象在某些国人心中严重受损。按摩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分为医疗按摩和保健按摩两种,前者是对症下“手”,需要从业者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后者则被大家俗称为休闲按摩,它对从业者要求不是很高。正是由于该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不高,从业人员也就难免鱼龙混杂,很多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学习和职业培训,根本就不懂按摩技术就上岗执业,结果对客人造成了伤害,同时,由于按摩场所的隐秘性,很容易成为有些人进行色情交易的去处,这对按摩业的声誉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一项对“按摩”一词的认识与理解的调查问卷中,29%的人认为在刚看到“按摩”一词时会联想到娱乐休闲,有62%的人认为按摩是保健。虽然大部分人知道按摩就是推拿,但是还是有16%的人不知道是什么。9%的人认为按摩是简简单单,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93%的人认为按摩能够治病防病,但是有36%的人不知道按摩是我国发展最早的中国传统医术和69%的人不知道按摩有独立的发展史。这些现象说明人们普遍还是知道按摩的,但是对其概念很模糊,不是真正的认识、理解按摩这门学科。

    四、根源探究——深刻剖析症结所在

    第一、中西医结合使中医发展偏离正常轨道

    一提中医,人们就条件反射地想起传统中医,既然传统,必然有落后,落后就要现代化,中医现代化就成为了改变中医的一种思潮,所以,打着中西医结合的旗号,用西医的研究方法去研究中医药,而正是由于所谓的“中医现代化”,使得今天中国的中医变成了一个怪物,既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成了一个怪胎。于是,发展中医要么走中西结合之路,要么走西化之路,都是花大力气引进西方医学来规范、指导、完善中医,而没设法从中医本身的内部着力改正、完善,这本来就忽视了“内因”才是事物发展主要依据,也未明了中、西医本来就是两个不同时空中不同角度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它们永远不可能相交,更永远不可能重合。究其根源,就是从骨髓深处不相信中医,以西医为至理。如果按这几十年的老路走下去,中医大厦会全被偷梁换柱而成一种新的西医。

    首先,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实质上是现代医学以科学的名义,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医的思维方式,使中医的观念日渐僵化,从而导致了最为致命的后果——中医疗效下降!由于西医观念的渗透和影响,使得许多中医师在临证之际,不知不觉陷入了西医僵化的思维模式,使其完全脱离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导致中医在学术上的精髓及特色丧失殆尽,变得名存而实亡!其次,中西医结合,使得“中医西化”,以致许许多多原本中医完全可以治愈的疾病,却因此而未能治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常常见到许多患者,因久治不愈而饱受疾病折磨。不少人患病之后,在本地治疗不效,就去外地求医,西医不效,则看中医。中医不效,再看西医。如此反反复复,时间长达数年,甚至十多年之久。最终,有的成为痼疾而遗恨终身,有的则转化为绝症而导致死亡。

    中西医结合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中西医有无必要结合?又该如何结合?这些问题必须在经过深入的论证之后再作出决定。如果抱着“大跃进”式的那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去改革中医,那么,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将会被某些人“革”掉“性命”! 越来越多的人正意识到“中西医结合”所带来的危害,纷纷呼吁要保持中医特色,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大力倡导“中西医结合”。孰是非孰,难有定论。其实,两者都忽略了问题的关键:即许多名老中医都是在行医多年之后,才开始学习西医的。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他们有关中医“辩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已经形成,在此前提下,适当地了解一些西医的知识,对其提高临床疗效或许有所帮助。也就是说,只有在中医“辩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已经形成的前提下实行“中西医结合”,才有可能是有利的,否则,将未受其利而先蒙其弊!

    第二、中医管理机制僵化导致中医举步维艰

    国家政策是提倡发展中医的,可是,在执的过程中,却往往难以落到实处。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对中医药的政策倾斜的力度不够,过度发展西医,几乎忽视了现阶段中国国情下中医的价值和在人民健康保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医之衰落,与其僵化的管理机制有莫大的关系。中医现在的管理,与其说是管理,不如其说是“管制”!在全国的绝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即整个地区的中医产业还不如一所西医医院!中医医院、诊所则寥寥无几。一方面,中医医疗机构严重不足,加之业务萧条,又无法申请行医执照,以致大批具有中医执业资格的人,长期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的状态;另一方面,许多无医疗技术的江湖骗子长期挂靠医院门诊非法行医,虽经整治,屡禁不止。多年来,中医之管理松紧失度:该严格把关的地方不严格,该放宽限制的地方不放宽。许多酷爱中医之士欲以一技之长服务于社会,竟然所学无用武之地,实在令人沮丧!

    面对激烈的市场竟争,某些医疗单位不是在业务素质、经营管理上下功夫,而是寄希望于主管部门的扶持与干预,希望通过停止发放行医执照、限制他人发展,从而使自己的业务免受冲击。这种剥夺一部分人的权益去保障另一部分人的权益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变向的地方保护主义和专制的市场垄断行为,显然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加入WTO后,国家将允许外资独资或合资开办医疗机构。既然医疗市场对外都已经开放了,还有什么理由对内却严加控制呢?建国60年来,我国医疗经费主要是投向城市,投向西医,高中级医生80%集中在城市,高中级医疗设备基本上在城市,大量医疗经费投入在购买高级昂贵的设备上,中国成了西方倾销淘汰医疗设备的大市场。有些地区,高级昂贵的医疗设备在大城市的拥有率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所谓物极必反,危机与机遇并存。国家并没有发挥政策这一杠杆的作用,撬起中医的脊梁。没有给予中医高度重视,抢救和扶持民族医、民间医,用最少的钱为最大多数人服务,没有解决好医疗经费、卫生机构设置与人口分布的倒挂现象,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第三、中医教学质量与现有传承模式低下导致中医继承面临困境

    1、中医现在的教学模式,既没有突出特色,也没有抓住重点。中医教育西化,不强调言传身教,轻技能、不重实践。这样培养的人看不到中医的实效,也无法临床实践,他们不理解中医、不相信中医。长此以往中医将只剩几句空话。教学内容的设置很不合理:学生在学习中医的同时,还要学习许多西医的内容。西医科目设置过多、内容取舍不当,无疑大大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中医基础还远远没有打牢的情况下就同步学习西医,只会造成观点上的冲突和思维上的混乱!以致许多该掌握的内容没有学深学透。

    2、中医是一门文化,更是一门艺术,它是一门需要练出特异的诊治技能为人们健康服务的学问。不但要外证,更需东方特有的内省功夫,通过内视反观之法练出透视五脏六腑、气血经穴的功夫来,方才达到中医的最高境界。而师傅是中医学子必不可少的引路人;中医经典和其他古籍,既是中医最高境界的写照,又是步入中医殿堂的金钥匙。现在没几个人重视这些,中医怎么能搞得好?

    3、中医是深深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土壤中的一朵奇葩,其研究对象又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人,故自古以来,中医择徒:一要高尚的品行;二要超常的智慧;三要扎实的中华文化,尤其是汉语言功底;四要广博的学识,最好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世间学问无所不晓。可现有的中医学子,多是末流大学生,各方面都难以达到上述要求,试想一下,如此高智慧的东西交给下等智慧的人们去做,能搞好吗? 

    4、中医现在的教学,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对于所有科目的教学,几乎都是以讲解理论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实践。即使是毕业实习,也不过是蜻蜒点水、一带而过。如果将中医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大部分,那么,凡以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者,当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针灸、推拿、骨伤等科目,则当偏重于实践技能的培训。不重视中医针推基本理论、基本功,不强调临床技能,使针推临床疗效大打折扣。针推临证时,许多医生不能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和辨证论治手段,经络腧穴定位不准确,不能熟练运用多种针具针法,推拿手法也难以做到持久、有力、柔和、均匀、渗透,无法刚柔相济,这导致针推医术衰退,临床疗效很不理想。

    5、首先,目前卫生部门的一些法规和政策严重束缚了中医药资源的充分利用。如规定执业中医师必须在注册医院行医,这样的规定严格限制中医人才自由流动,严重束缚了中医药卫生资源的充分利用。其次,各级各类中医考试均把外语作为一门核心考试科目,在中医人才的选拔中普遍存在“外语一票否决”的现象,使得那些热爱中医的学生往往因外语考试不能通过而处于被排斥的境地。最后,目前全科医生的考试内容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西医内容,全科医生选拔中存在着“重西轻中”的现象,这不符合《宪法》21条“中西医并重”的规定。

    第四、中药剂型落后是制约中医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远离繁琐的家务,开始注重享受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治病总是希望治疗方法越简单越好、见效越快越好、服药越少越好。说起喝中药,人们一想起它那苦涩的味道,煎煮过程繁琐、服用量大、不便于携带保存,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成为一个致命的弱点。特别是一些老病号,长期喝中药都喝怕了,一提起中药就叫苦不迭。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可以听患者诸如的此类议论。许多人都承认中医治病确实有效,但却不愿服用中药。这种认可中医却又拒绝中药的现象,已经是屡见不鲜。中药是中医最常用、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却偏偏在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脱离了患者的需求,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中医事业的发展!虽然有些中药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并且推出了许多精致的中成药制剂,给医患双方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并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方面,市场十分需要中成药制剂,另一方面,企业推出的中成药却又滞销,这种现象令许多业内人士深感困惑。原因在于中成药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毕竟,患者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不可能原原本本地“照方生病”。当中药剂型未能配套开发时,其实用性就会大大降低。

    第五、中医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部分人学术信念动摇

    首先、民族虚无主义、民族自卑心在作怪。近代中国落后挨打,“五四”等新文化运动几乎彻底否定、并葬送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然后大量引进西方的东西,就连始终高喊“扬弃”的鲁迅也口是心非地对传统文化持太多的否定,中医被他说成是“骗子”,近几年来,这种民族虚无主义、自卑心理遍布社会各个角落,还似乎愈演愈烈,这样一个已背叛祖宗的民族,已丧失传统文化的国度,中医这传统文化的精粹就丧失了其生长的沃土,不能开花结果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其次、 蔑视传统,迷信西方科学。现代西方科技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的确给社会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加之我们从小接受的主要是西方科学,传统文化学习甚少。面对两千年来一直奉《皇帝内经》为最高典范的中医,自然太多的迷惑、不解,也厌烦、轻视所有中医经典、古代文献,我们中的多数人转而视西方科学为现代科学的至高真理,如此薄古厚今、贬中褒外,自然导致中医的发展脱离其原来的轨道而步入险境。

    再次、庸医的泛滥,严重影响了中医的形象,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在国外,转眼间便成了国医大师;在国内,他们打着中医的牌子,用西医的理论,改造着中医,美其名为“中医现代化”。真正懂得传统中医精髓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然而,好的中医太少了,打着中医旗号的虚假宣传又太多——这些都是致使许多人不太相信中医的重要原因。总体来看,中西医夹杂居多,有疗效的中医太少;滥竽充数者居多,真才实学者太少;冒牌中医居多,纯中医太少。

    第六、医药发展滞后,中医医术与中药研发相互拖累

    虽然,国际植物药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但是,作为中医药文化发源地的泱泱大国,我们所占市场份额竟然不足区区的5%!我国有上千家中药企业;但是,越来越多中国人却被“洋中药”重重包围! 一方面,我们艰难地挤进国际市场,勉勉强强占据了一“足”之地;另一方面,我们却将极其庞大的国内市场轻易地拱手相让!目前,我国的中药企业虽然为数众多;但真正有实力参与国际竟争者寥寥无几!中药企业难以发展壮大的关键在于:其营销生物链严重脱节!中药疗效的好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医医术的运用!没有中医作为基础,滥用中药的结果,将不仅仅使中药在疗效上大打拆扣,甚致还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长此以往,中药将逐渐失去人们的信任;路,将越走越窄!这种情况数年前已经出现,如今正愈演愈烈。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的医药界人士大都对此视而不见,企业家们只顾忙着搞中药的开发、销售,但其结果往往是倾其力而难以见其功!何故?没有中医向患者推荐使用,中药的销售将只能严重地依赖广告。广告支撑多久,药物就存活多久。这种运作方式,不但增加了经营成本,而且,还大大缩短了药物的生命周期。加入WTO后,医药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凭借其在技术、资金管理上的优势,迅速抢占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技术壁垒,欲拒中药于门外。多一所中医医院,就相当于多了一所中药专营店;多一名中医医生,就相当于多了一名中药义务推销员,多一份中医医术的运用,中药就多了一份竞争优势!中医文化对于中药的发展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医药相依、唇寒齿亡、废医存药、好运难长”!这十二个字既是真言,又是咒语。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五、中医改革——势在必行,功在千秋

    中医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被西医看成是解决人类未来健康问题的终端医学,我们自己不能“做在饭箩边饿死“,不能身在宝山不识宝。传统中医文化如果不能得到传承,我们就是败家子,就对不起老祖宗。所以,中医发展缓慢的问题的确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如今中医已经走到了历史的重要关头,一场深刻的改革大势所趋。中医向何处去?“认识决定方法,方法决定成败。” 一切事物的成败,归根到底是认识和方法问题。要复兴中医,发展中医,关键在于把握时机,选准突破口,因势利导,科学开发,合理利用,逐浪发展,正本清源。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