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思考中医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中医院校通识教育须立足传统文化

  • 文章导读:

     

      实施途径

      那么,如何在中医院校现有的组织架构下使通识教育名副其实、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认为,这不仅需要更新观念,弄清内涵,而且要做到使通识教育“接地气”,本土化,同时应全力为开展通识教育创造条件、营造氛围。

      寻求通识教育的本土化

      通识教育在西方国家已有百年的历史,但并非都是成功的经验,因此,我们不能不加甄别地盲目照搬,而是应充分考虑自身所处的环境,针对学生的特点及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合理的、切实可行的通识教育课程,让我们的通识教育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性根基之中。实践证明,忽略国情、校情、行情的通识教育,最终只会流于形式,甚至陷入尴尬的境地。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趋强大,对传统文化的呼唤和重新重视已经成为国人寻根之路上的重要命题。中央为此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自觉”,意在提高“文化软实力”。所谓“文化自觉”,其实是借用了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生活在一定历史文化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大学作为传承和创造优秀文化的主要场所,文化自觉的主要引领者,责无旁贷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对中国文化充满自信,并自觉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文化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鲜明的特色与丰富的内涵。中医药学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传统文化同生共长,血脉相连。可以说,中医药学正是因为一直汲取着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才得以延续与发展。试想,一个不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与专业背景的人,怎么会有可能带着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去学好专业?因此,中医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理应让学生补好传统文化这一课。这不仅是学生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份内之责,更是学好专业课程的必备之基。近几年,各地中医院校在通识教育中对传统文化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如南京的《庄子》导读,成都的《唐宋词鉴赏》,湖南的《老子》选讲,上海的《四书导读》、《古文观止》等,都是很好的尝试。只是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

      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永恒的主题。推行通识教育、宽口径的专业教育,旨在为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更丰厚的土壤。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同时也要具有基础厚、口径宽的知识结构,在学习和工作中要不断地扩展知识领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注意的一种倾向是,把通识教育混同于通才教育,觉得什么新就该学什么,在课程设置中采取“拼盘式”,搞“小而全”,导致教学课时的无限膨胀,这与通识教育的要求是相背离的。实际上,在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通才教育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所培养出的“万金油”式的学生根本无法为社会接受。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恰恰要突出最基本的、任何时候都不会变的东西,而不是跟在爆炸的知识后面追所谓的新东西。因此,通识教育的根本是追问在任何时代、任何变迁下,最基本、最不会变的东西是什么,而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可以训练出最基本的思考能力。

      通识教育对功利性的目标说“不”,但也决不能漫无目的,搞那种没有任何教学要求、没有任何训练设计的通识教育“大杂烩”,让学生把宝贵的时间花在闲散杂学之中,而是应该在有限的学分限制下,精心设计几门共同的“核心课程”。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时应遵循如下三个原则:

      一是独立原则。强调大学发展的自身规律,为学生遵循各自兴趣发展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避免一味迎合社会暂时的或短期的需要,过分专业化的倾向。

      二是少而精原则。应选择最能代表该学科核心内容的课程,使学生通过学习对该学科主体精神有所把握,对该学科主要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方法有所了解,注重根本,忽略枝节。

      三是渗透原则。注重各学科如文、史、哲、艺、理、医等之间的渗透、交融,为专业发展及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总之一句话,通识教育应努力实现“专业成才”与“精神成人”的有机结合。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原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指出:“作为起模范作用的教师也是通识教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一个具有高标准和善于关心人的教授在道德行为方面肯定会教给学生更多的超过该时限的东西……课程只是骨架,而它的血肉和精灵必须来源于师生之间难以预料的相互影响和交感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通识教育对所有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在于授课内容,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不应该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灌输给学生,而是要与学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基础上进行交往和对话,为学生提供自由、民主、开放的教育情境;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学生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本身,而是科学知识背后所蕴涵着的科学家们辛勤的劳动、坚韧的毅力、大胆的创新以及追求真理的高尚品质,这往往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这是一个由“教”而“化”的过程,是最好的一种通识教育形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甚至及其一生,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做到“德高为师、学高为范”。

      改进通识教育模式

      尽管目前中医院校开展通识教育还有很多困扰,但我们只要能真正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积极调整,主动改良,采取灵活变通、形式多样的方法,实施通识教育还是能有很大空间的。   

      完善学分制,创造条件使双学位制、主辅修制、跨系选修制、弹性学制等各显其能  引导学生淡化专业,加强基础知识、综合知识的学习,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及思维能力的训练,进而形成主动接受新知识的知识结构体系,养成自我学习、自我钻研的能力。

      改进学习成绩评价办法  在考试内容上逐步实现从注重对学生知识记忆能力的测评转向对其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着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考察综合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形式上可采取考试与考查、开卷与闭卷、笔试与口试、考勤与作业、讨论与论文等方式。

      推行小班组讨论制  小班组讨论不仅会训练、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也会培养其对人的尊重意识,因此对通识教育特别重要。但因受班级规模的制约,这种讨论只能分时段、分批实施。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从有组织、有规划的文化艺术节、科技宣传月、科技讲座、演讲比赛到自发的课外阅读与读书讨论,无不可以对学生起到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和启迪思想的巨大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可以掌握在课堂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出兴趣和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科学追求的精神。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对校园软、硬环境的建设,形成有利于通识教育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使中医药文化渗透其中,使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赋予“通识”色彩,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都赋予其教育上的意义,给学生的心灵以高尚文化的熏陶,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隐性的通识教育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使学生能开眼界、长见识、益志趣、利身心。

      综上所述,中医院校开展通识教育主要涉及到五个方面,即理念、课程、师资、方法、环境。我们相信,对以上五个因素认真研究,下足工夫,就一定能闯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