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疾病预防]感冒后手脚麻、眼睛花?小 | |
[纪检]收受药械回扣如何定性?中 | |
[疾病预防][图文]马上停止佩戴这东西 | |
[中医][图文]她,是唯一! | |
[内科杂病]国医大师林天东:治疗慢性 | |
[医药][组图]南方医院普外科余江 | |
[纪检][图文]中国工程院院士、积 | |
[社会]27岁规培生在医院卫生间割 | |
文章导读: |
这两寸的桡动脉, 左右也有区别:
左手的上焦, 诊断 "心经" 的病症。
右手的上焦, 诊断 "肺经"的病症。
左手的中焦, 诊断 "肝胆" 的病症。
右手的中焦, 诊断 "肠胃" 的病症。
左手的下焦, 诊断 "肾经" 的病症。
右手的下焦, 诊断 "膀胱" 的病症。
这种诊断方法 , 施行在今天, 任何人都可以说它是荒唐。聪明的病人, 怎能接受如此的疾病诊断。
也是一位中医学的医圣。明朝时期的中医界前辈, 李时珍先生。曾经有一部脉学著作,名为 "濒湖脉学"。书中描述了二十八种常用的脉象 (脉搏的形象) 今天的中医师, 大部都是遵照该书的 "指示", 来为病人做疾病的诊断。
明朝时代, 距离今天, 也有五六百年了。在那个时代, 能有一位医学的前辈, 发明了诊断疾病的方法之一 , 实在是难能可贵, 是太科学了。(有人指责中医不科学, 不是中医前辈
的不科学, 而是今天的中医 不科学)。只是, 今天的中医界, 未能将古代医学赶上时代。
就像是古代的人骑驴赶路, 今天人们已经是用汽车带步, 而中医师们还在骑着驴为病人诊病, 焉能不让人耻笑? 中国古代医师, 对脉 (象) 的描述, 实在太不实际。今天的中医师,
绝对有必要将其修正。不能食古不化而故步自封。
我现将中医古代中医师对脉象的描述 , 提供几种给读者玩味。请读者试试看, 可否能感觉出下面的脉象。
在二十几种脉象中, 其中“滑”脉, 其脉象是, “如珠走盘”,表示气血充实。“涩”脉, 其脉象是, “轻刀刮竹”, 主精亏血虚。(有一位中医大师, 解释此脉为 “豆谷杂粮型”) “散”脉 , 其脉象如,“杨花散漫”。患者有可能是“气血耗散, 而现虚脱。”“濡”脉。其脉象如, “帛在水中”。表示患者有水湿瘀阻。今天的中医师, 就是以 这种描述为患者诊断。(以上为二十八脉中之四种脉象)。读者能对“如珠走盘”,“轻刀刮竹”等做个合理地解释吗?
在临床中医师接触到的脉博, 只是动脉中血液在不停地流动。冲激血管壁时的感觉。这种感觉, 有哪一个人能形容它是“杨花散漫”“帛在水中”。 而杨花散漫”, 又如何能与气血耗散连在一起? 又“轻刀刮竹”又如何就是豆谷杂粮?
现在的中医师, 对古中医学。没有一定的官方解释。于是每一个中医师, 都可以依照自己的理解, 自由判定。张医师可以认为 “涩脉” 如 “轻刀刮竹”。李医师就说“涩”脉是 豆谷杂粮。假如再多几位中医师描述 “涩”脉的话, 馒头, 面包, 撒西米。就全都出笼了。而中医师们, 难道就这样胡里胡涂地, 永远欺骗下去, 没有人知错吗?
没有人意欲改革吗?
明朝李时珍先生的二十几个脉象, 在我来讲。不是全部不科学。有六七种脉象, 依然可以应用在临床。像是:
浮脉。指脉搏浮在肌肤表面, 轻按即得。常见于外感热病, 初起发热之时。
沉脉。指脉搏沉在筋骨间, 轻按不明显, 重按始得。常见于里证。(内在之病)。
迟脉。每分钟少于六十次, 此脉多属寒证。(病属虚寒)。
数脉。每分钟超过一百次。常见于热证。
滑脉。指脉搏往来流利, 如珠走盘。多见于痰, 食积滞和实热等证。
涩脉。指脉搏细而涩滞不利。常见于血少, 伤精或气滞血瘀等证。
弦脉。指脉搏挺直, 如按在拉紧的琴弦上 。(弦读贤) 常见于血管硬化等。
代脉。(促结) 指脉搏有不规则间歇, 常见于心律不整等。
根据以上的中医诊断方法 , 如果有中医师对病人说: 你的心脏瓣膜闭锁不全, 你有肺动脉高压。你有丙型肝炎。你患慢性肾小球肾炎, 那不是胡说八道是甚么?
我做中医师五十年, 对病人说了五十年泯灭良心的话。万一, 有一天, 有人发现我被天打雷劈,那一定是我五十年胡说八道, 欺骗病人的报应。
中医学界的同道们, 请勿再执迷不悟, 尽快对 "三指诊断" 方式, 加以澈底改革。在配合中医治疗学, 以冀能对各种病症, 做出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赶上时代。让中医学, 继续为
人类的健康服务。岂不善哉! 阿门!
以上几位文学家的简述及一个中医学子的经历。原文请参阅, 今日新闻网 牡丹茶坐
中医学界 不能再执迷不悟
为了生存 为了延续 澈底改革三指诊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