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我国主流医学界四大“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浙江省中医院裘昌林“以毒攻 | |
[中医药史][图文]胡希恕用一个方子折 | |
[思考中医][图文]余艳红:传承精华 | |
[疾病治疗]基于《瘟疫论》理论探讨新 | |
[医理研究]王永炎院士准确预测武汉疫 | |
[中医药史]中医经典必读 | |
[思考中医]中医人的自信从何而来?看 | |
[思考中医]传承和创新:中医在美国的 | |
[思考中医][组图]美国NCCAOM针灸及中 | |
文章导读: |
糖尿病瘀血证是近年糖尿病研究中发现的一个新课题,陈宝贵教授临床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及其血管神经并发症取得了显著效果。
中医认为,消渴之初,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内热,煎灼津液阴血,血液黏滞,血脉瘀塞而为血瘀。正如《医林改错》中所说:“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素问·奇病论》又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肥人多痰,而痰瘀同源,二者互为因果;肥人多气虚,或消渴日久,阴津耗伤,无以载气,二者均可致气虚。气虚无力鼓动,血行不畅,阻于脉络,络脉失养,变证百出。可见瘀血是糖尿病日久的必然产物,又是血管神经并发症的致病因素。
临床各型糖尿病病人,通过血液流变学检查均有高黏滞血症和高脂血症,主要指标是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胆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既然糖尿病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形成高糖利尿,血液浓缩,血中有形成分相对增加及其功能改变,使血液的流动缓慢形成瘀血,所以对糖尿病的高脂血症要用活血化瘀法。所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管微循环,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临床大量病例观察,我们总结了糖尿病瘀血证的辨证依据,凡具备以下三项者可辨证为瘀血,即面有瘀斑,肢体疼痛,痛处固定不移,心前区疼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女子经来有血块,舌有瘀斑瘀点,舌质紫暗,舌下静脉青紫或怒张。其中以舌暗,舌有瘀斑,舌下静脉异常是早期辨证的关键指标,而疼痛、麻木等症出现在糖尿病中、晚期,特别是合并血管神经病变时尤其明显,对长期注射胰岛素者,其瘀血症状更加明显。
临床治疗糖尿病陈宝贵常选用当归、益母草、赤芍、川芎、葛根、三七粉、丹参、苍术、玄参、生地、生黄芪、山药、人参、党参、茯苓等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丹参、赤芍、川芎、益母草等具有扩张血管、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环及改善血管营养状态的作用,还能促进损伤的周围神经修复,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补气药黄芪等具有降血糖作用,故补气与活血并用有降血糖、改善微循环、防治血管神经并发症的作用。经活血化瘀法、益气养阴法治疗,除能降糖降脂外,血液高黏状态能得到明显改善,且血管神经并发症明显减轻。此外,还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病机传统认为是气阴两虚,进而导致气虚血瘀、气滞血瘀。面有瘀斑、心前区刺痛、肢体疼痛、麻木、半身不遂等可说明瘀血的存在,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及微循环的观察使其诊断更具客观性。
由于瘀血证存在于糖尿病病程各期,故活血祛瘀应贯彻治疗始终。在应用活血祛瘀的同时,切勿忘记对本的治疗,即益气养阴与活血化瘀同时应用,根据辨证决定孰轻孰重。在发病初期以益气养阴为主,活血化瘀为辅;而在发生血管神经并发症之后,活血化瘀应成为主要治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