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我国主流医学界四大“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浙江省中医院裘昌林“以毒攻 | |
[中医药史][图文]胡希恕用一个方子折 | |
[思考中医][图文]余艳红:传承精华 | |
[疾病治疗]基于《瘟疫论》理论探讨新 | |
[医理研究]王永炎院士准确预测武汉疫 | |
[中医药史]中医经典必读 | |
[思考中医]中医人的自信从何而来?看 | |
[思考中医]传承和创新:中医在美国的 | |
[思考中医][组图]美国NCCAOM针灸及中 | |
文章导读: |
白塞病以反复发作性口腔、生殖器溃疡、眼炎和皮肤损害为特征。本病属中医学狐惑病范畴,其病因病机,众多医家皆认为与毒邪有关。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指出本病“皆湿毒所为也”,吴谦《医宗金鉴》认为“每因伤寒病后余毒与淫之为害也”,近代岳美中言:“狐惑病是温毒热性病治疗不得法,邪毒无从发泄而自寻出路的转变重症。”本文拟从毒邪角度对其病机进行探讨。
毒邪的产生
饮食不节 湿热毒生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功能正常,化生的精、气、血、津液足够,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骨皮毛等都能得到充分营养,进行正常生理功能。若暴饮暴食,失于调度,或素日偏嗜膏粱厚味、辛辣肥甘、醇酒滋腻之品,饮食非但不能化生气血,反而会滞脾碍胃,影响脾胃的功能。《素问·痹论》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胃受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谷精微不能布散,阻滞中焦,酿生湿浊。为内毒生成提供条件,成为生毒之源。
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就男子而言,正是“二八”至“四八”之间。《素问·上古天真论》言:“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正值肾气充盛,人生壮年,机体阳气亢盛,“气有余便是火”。其时若频于应酬,醇酒滋腻、辛辣肥甘之品,可使脾胃受损,湿浊潴留,从阳化热,酿生毒邪。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四七,筋骨坚,发长极”,正处于经孕产乳之时,皆以血为用,易耗伤气血。《灵枢·五音五味》言:“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期数脱血也。”气有余便是火,阴血不足,易生内热,湿邪从之化热,致毒邪内生。
情志失调 热毒内生
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有密切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见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五脏的精气血。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如果超过人体本身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会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发生。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来自家庭、生活、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往往会使人们出现七情过极之象,伤及脏腑气血,导致气机郁阻,郁久化热,即所谓“五志过极,皆从火化”、“气有余便是火”,从而导致热毒内生,如《临证指南医案》华岫云按曰:“郁则气滞、气滞久必化热。”
毒邪的发展
脏腑失调 毒邪滞蕴
“物之能害人者皆谓之毒”,古籍中“毒”可以指病因、病症、药物之偏性、毒物等。而此处是指内生邪气(湿邪、热邪)蓄积猛烈,酝酿顽恶所形成对机体具有强烈损伤作用的致病物质。前者饮食不节而致湿热毒生,情志失调而致热毒内生,若脏腑功能协调,或可毒去正安,使机体处于相对无毒的平衡状态;若素体阴阳失调,或五志过极,七情内伤而致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常,不能清毒源,排滞毒,使毒邪滞蕴,侍机待发。可见脏腑失调,毒邪内蕴是本病发病基础。
外邪引动 毒邪攻注
毒邪内伏,若无触动,仅暗耗气血,为害不彰,或如常人。若外感湿热毒邪,或因内伏毒邪伤及正气,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更易感邪。邪气侵袭,或倍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或失治误治,滥用温热之药,甚或激素等刚阳之物,使湿热内蕴毒邪鼎沸,无从发泄而自寻出路。火性炎上,循经络上攻于咽喉、口舌;湿性趋下,则下注于外阴;或流注于关节,或浸淫于肌肉皮肤。
血脉失和 湿瘀毒结
脉为血之府,脉管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正常循环有赖于脉管系统完整与通畅。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火毒侵犯血脉,轻则可扩张血脉加速血行,甚则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形成瘀血。或湿热毒邪耗气伤阴,阻滞气机,运血无力,血液黏稠,血行瘀滞。湿热瘀毒相合,使毒邪愈猛烈顽恶,攻注肌肤,则红斑结节;甚至侵及脑脉,而生偏枯之重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