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医理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中医药辨治肿瘤若干理念的探讨

  • 文章导读:

     

      解毒与攻毒要因证因人而异

      当前中医临床应用祛毒类药治癌已为人所共识,客观反证了癌毒学说的实用性,但对解毒与攻毒的认识和应用倾向上还各有侧重。如能因证施治,有主有次,联合互补,将更有利于个体化的治疗。

      具体言之,解毒当求因,辨清毒的病理性质,分别采用不同的治法。如清热解毒,化痰解毒,化瘀解毒等。一般而言,临床采用清热解毒法者尤多,提示肿瘤的病理特点,以热毒为多,即使起于寒毒,亦多从火化,而解毒药与攻毒类药的合用,可能具有拮抗制约中和等效应。

      至于攻毒则是立足于“以毒攻毒”,取毒药以攻邪,既有植物药或已经提取为化疗药的喜树碱、长春花碱、红豆杉等,还有动物药如斑蝥、蟾皮(衣),矿物类药如雄黄、硇砂,以至砒制剂等。

      临证对毒药的使用,应把握其两重性,既不应因噎废食,也不应孟浪太过,要区别是大毒、常毒、小毒,控制在安全用量范围之内,“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了解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敏感性、有无蓄积作用。重视药物的配伍作用,力求既能减毒又能增效。

      特别是虫类药其性剽悍,善于走窜入络,搜剔逐邪,有祛瘀消坚、化痰散结、通络止痛之功,可引药力直达病所搜毒、剔毒、散毒,而增强疗效。但虫类药功用同中有异,应予辨证选择。另一方面,虫类药毕竟有毒者多,必须严谨对待,“衰其大半而止”,或间歇性使用,慎防伤肝损肾。

      如炮山甲、土鳖虫长于活血祛瘀消坚,全蝎蜈蚣长于搜风止痉、通络止痛,僵蚕长于祛风痰而散结,蜂房祛风毒而消肿,地龙清络热,蟾皮拔毒消恶疮,蜣螂破瘀通结等。

      对正虚为主,脾胃虚败者慎用,必要时与扶正药配比合用。

      从肿瘤所在病位求病理的特性

      由于脏腑生理功能各有所主,因而病证表现也有不同,病理因素的主要特性,亦随之而异,为此必须审证定位求机,才能指引临床治疗,如颈以上的头面部病变以风火上攻,热毒壅结所致者多,颅脑肿瘤常以风火痰瘀,上蒙清阳为主,肺部肿瘤则多以痰瘀郁热为先,食道、胃部肿瘤以痰气瘀阻为始,甲状腺病变多属火郁痰瘀,肝胆病变主在湿热瘀毒为患,肠道病变主要为湿浊瘀滞,肾、膀胱病变主在湿热浊瘀等。在此基础上,再察不同病期的脉症,识其兼夹,从整体辨其气血阴阳的亏虚,进行立法组方。特别在选药问题上,要根据药物的归经理念,同中求异,加强对主病脏腑治疗的针对性,达到进一步的优化。如清热解毒类药山豆根苦寒入肺胃,长于治喉癌;漏芦苦寒入胃,善治乳癌;泽漆苦寒入肺,主治肺癌、淋巴癌(肉瘤);天葵子甘微苦寒入肝肾,可用于肝癌、乳癌、肾癌、膀胱癌;夏枯草苦辛寒入肝,适用于淋巴癌、甲状腺肿瘤等。

      复法大方是治肿瘤的基本对策

      目前在中医内科领域,因疑难杂病而就诊者与日俱增,显示“礼失而求诸野”的趋势,其中尤以肿瘤为难治病之典型病种,表现为病因的特异性,多种病理因素的复合性,多脏同病,多证交错,虚实夹杂,因果互动,病势复杂多变,因而必须采用复法大方,才能对应这种复杂的病情,多环节、多途径增效,达到综合治疗的最佳目的。

      复法大方渊源于“七方”中的复方、大方,两者既有相关性,但又没有必然性,如中药之“异类相使”的配伍,虽是复法,并非大方,但复法组成的大方概率又比较高,治法一般有3~4种,组方用药一般在15味以上至30味左右。

      在应用复法大方时,既可按法组方、选药,顺序列队,也可选择一、二个大方为基础,复入小方处理多个环节,选择经验药对增效。但必须做到组合有序,主辅分明,选药应各有所属,或一药可兼数功者,组合好药物之间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的关系,避免降低或丧失原有药效,切忌方不合法,药不对证,主次不清,杂乱无章。

      另一方面必须理解,复法大方虽是治疗肿瘤的基本策略,但又不可一概而论,有时还当根据个体病情,有针对性的处理某个重点问题,特别是要把握急则治标的理念,缓其所苦,顿挫病势。

      标急从权,对症施治,可缓其所苦

      整体观念,辨证辨病相结合是优选肿瘤用药的理论基础,辨证用药能适应个体的病情,辨病用药是采用抗癌通用性药物的依据,并应与辨证用药融为一体,辨症用药有助于缓解主要痛苦,病位归经用药,可以加强其针对性与脏腑的亲和度,辨病理因素用药可以把握其病机特性,经验用药可以彰显不同学派的特长。

      此外,对专方、专药的选用,则应从有毒、无毒、毒性大小,中医药理论所主病证,加以衡量取舍。

      在治疗全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顾护脾胃,运脾健胃,调畅腑气,才能确保气血生化有源。切忌过度治疗损正,伤脾败胃损中,特别对化放疗后,脾胃功能严重伤害者尤当重视。即使补益扶正,亦应防滋瘤助长,要做到攻不损正,补不助邪,以知为度。

      肿瘤后期,邪盛正虚,逾益明显,随其病位的不同,变症多端,甚至成为临床突出的痛苦,以致生存质量下降,特别是放化疗后所导致的毒副作用,每多难以忍受,耗伤气血,伤脾败胃,尤为严重。而中医药的对应治疗,每有缓其所苦的作用。

      临证所见,癌性发热、出血、贫血、疼痛、胸水、腹水、泄泻、便秘等,若能在辨证的基础上,针对主要矛盾,有重点的对应施治,每可缓其所急,值得总结经验,逐个探索研究。

      防复发转移,贵在养正

      “养正积自除”,不仅是治疗肿瘤的重要理念,提示防止过度治疗伤正的一面,还为预防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提供了基本对策,重视养正,增强体质,“先安未受邪之地”,治其未传、未变,是中医药的一大特色,肿瘤后续治疗不可或缺的环节,必须开拓探索的空间。

      养正须辨脏腑气血阴阳之所属,及其主次关系,一般而言,正虚多以气阴、气血之虚为主,阳虚者少,后期阴伤及阳者有之,因瘤体耗精血以自养,最易伤阴耗气,妄予温阳补火,反致耗气伤阴,不可不慎。除积当视痰瘀之偏胜,血道转移者当消瘀以流畅气血,气血冲和则血不瘀滞,但忌破血、动血,宜凉血、和血以散瘀,活血以生血,降低血液的粘附性,淋巴转移者当化痰、软坚、散结,使津液归于正化,不致复发再生。

      本文对中医药辨治肿瘤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基于临床审证求因及应用祛毒——解毒、攻毒药物治疗肿瘤的客观实际,提出“癌毒”致病说;认为瘤体是在脏腑气化功能逆乱的基础上,进而结成有形之物;“痰瘀郁毒”是肿瘤的核心病机病证;临床辨证与辨病应予互补;把握邪正的消长变化;瘤体与整体病变的相关性;解毒与攻毒要因证、因人而异;要从肿瘤病位求其病理特性;倡导复法大方是治疗肿瘤的基本对策;提示了肿瘤的用药要点;认为要重视标急从权,缓其所苦;预防复发转移,贵在养正等观念。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