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医理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文章导读:

  妇人一生经、孕、产、乳的生理活动,均以血为本,又需耗血,故妇人之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之特点。医家李时珍云:“妇人,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此说揭示了妇人以血为本之论。妇人血虚,常致冲任不足,而经、孕、产、乳诸疾生也。《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妇人所重者在血,血能构精,胎孕乃成。欲察其病,惟以经候见之,欲治其病,惟以阴分调之。”强调妇科病,需时时顾护阴血。治疗之时,常以血药为主,直接养血补血。上论道出了妇科病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都需重视妇人以血为本的原则。然妇人之血,宜盛不宜衰,宜活不宜瘀,宜通不宜塞,宜平和不宜寒热,宜调养不宜克伐。这一切均为诊治妇科疾病之总则。

  重脾肾以充血源

  《内经》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此乃水谷精微化生营血之义。《灵枢·痈疽》篇也云:“中焦出气如雾,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均明示脾胃为后天之本,血之化生之源,其主运化,生血并统血。故脾胃健旺,则血循以常道,血旺而经调。且阳明胃乃水谷之海,属多气多血之腑。阳明经与冲脉会于气街,而有冲脉隶于阳明之说。胃中水谷盛,则冲脉之血盛。冲为血海,为妇人血之要冲,通盛则月事以时下,经、孕、产、乳正常。故薛立斋曰:“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妇人上为乳汁,下为月水,……补脾和胃,血自生也。”

  肾者主骨,生髓藏精,精血互化。《素问·平人气象论》云:“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灵枢·五癃津液别篇》也云:“五谷之精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阴股。”揭示了骨髓受养于后天,以其所藏,俸其所生,故脾之精微与肾之精不竭,则合化为血而无穷。此说也阐明了肾精可以化血,如少阴肾发生病变,则必致血生障碍,故《素问·刺腰痛》指出:“足少阴令人腹痛,痛利脊内……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正是此意。

  中医关于血之生成理论,对妇科病治疗实践有指导意义。如血虚补血法,一治阳明,取水谷精微化血之意;一治少阴,取肾精骨髓化血之意。中医补血取阳明而论,常用四君、六君、小建中汤,重用味甘之品,如饴糖、红枣、党参黄芪、白术、白芍之类,有建立中焦之荣气,补血之生化之源,为补血效方。如临证治血少经闭,常以白术为君,合当归黄芪之类,使脾胃之气充,则可阴血生,血旺则经调。补血治取少阴而论,如六味地黄汤,重用熟地,色黑入肾,配以他药,为滋肾填精生血效方,而治疗阴血不足、精血枯竭之症。

  血虚是妇科常见病因,血虚者,血的营养与滋润功能不足。导致血虚的成因:一者耗血太多,如月经过多,崩漏,或孕期、产时、产后出血;二者生化不足,脾胃虚弱,血之源泉匮乏;三者肾精不足,精亏则血少。然妇人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血虚则冲任血海不足。可见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经闭、痛经、妊娠腹痛、胎动不安、滑胎、不孕、产后缺乳、产后身痛等,诸多妇科病。

  冲任天癸对血的调节

  《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其清纯津液之气归于心,入于脉变赤而为血,血有余,则注入冲任而为经水。经水者,阴水也,阴必从阳,故其色赤,禀火之色也。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说明了妇人经水与冲任二脉的关系。冲任二脉与督脉一源三岐,起于胞中,其在下腹部的循经路线,正是女性生殖器官所在的部位。故其参与妇人经、胎、产、乳的活动。

  冲任二脉如湖泽一样,有蓄存气血之作用。故有“冲为血海”之称,又称其为“十二经脉之海”,可见其广聚脏腑气血。任脉为“阴脉之海”,有“任主胞胎”之论,其可总司精血、津液之一身阴脉。冲任二脉,调节着月经的生成,维持着妇人的生理功能。冲任二脉中尤以冲脉对妇人气血的调节为重。冲脉上禀阳明,下吸少阴,合先后天两者之精以为血海。故补冲之法,一取少阴以补精血,一取阳明资水谷之源而冲自旺。

  临床上所见冲任二脉不足,常可致妇人经水失调、不孕、堕胎、小产诸症,故调冲任为治疗妇科病之大法。

  天癸乃肾精肾气充盛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天癸源于先天,藏之于肾,在肾气旺盛时期,肾中真阴不断充实,在后天水谷之精的滋养下,化生并成熟,谓之“天癸至”。在妇人则可“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若“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天癸可与冲任二脉相资,使血海满溢,月经来潮。《血证论》曰:“故行经也必天癸之水至于胞中,而后冲任之血应之,亦至胞中,于是月事乃下。”可见天癸与冲任二脉,对妇人血的化生、满溢储蓄及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