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医理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王琦:打造中医体质学新工程

  • 文章导读:

    王琦获得“2013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王琦在带教学生。

            

      他把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制订了我国首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并为中医学开创建立了中医体质学新学科;

      他创立的体质辨识法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实现中医药首次进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他认为中医思维是中医之魂,揭示出中医原创思维内涵并把握运用,才能在中医医疗健康体系中确立并保持自身主体——

      开创“中医体质学”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读研究生的王琦毕业论文就是有关中医体质学说的。后来,他又编著了《中医体质学说》专著,提出中医体质学的“四个基本原理”(生命过程论、形神构成论、环境制约论、禀赋遗传论)和“三个关键科学问题”(体质可分论、体病相关论、体质可调论),并在中医“治未病”中提出“体质辨识”方法,在临床中提出“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构建了中医体质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学体系。

      他领衔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课题组”经过近40年的研究和临床实验,对全国2万例人群的中医体质分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掌握了国人不同体质类型,不同年龄、性别、地区人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把中国人分为9种基本体质类型,掌握了每种体质易患疾病的种类。

      从文献研究、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到体质分类的现代实验研究、体质的临床及公共卫生服务应用出发,王琦探索出了一条“中医体质学”的创新和发展之路,并建立了体质研究基地,获得包括973及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大课题资助。

      同时,王琦还带领课题组通过临床流行病学和现代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除病毒感染和中毒性疾病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的发生都与体质异常密切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多年前就提出:今后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个体化诊疗,但世界医学界仍在探索之中。看到中医体质研究,美国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一批学者认为:“我们西方医学只是刚开始考虑这个问题……而王琦开创的中医体质学,却可用于干预、预防和治疗疾病,这将有利于全球的公共卫生服务。”

      治不如防。中医体质学在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和个体养生保健等方面的应用对公共卫生具有重要贡献。“中医体质辨识”作为中医“治未病”的抓手,为“治未病”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有效的评估体系。

      2009年,《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颁布,为体质辨识提供了客观工具。体质辨识在健康状态评价中的应用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从体质角度对健康状态进行分类也成为一种比较成熟且应用广泛的方法。

      “运用体质辨识法可以构建常态与动态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人机互参的中医健康辨识方法体系,为中医健康状态评价提供平台,为‘治未病’干预及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更好地指导养生保健。”王琦说。

      自2009年《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将“中医体质辨识”首次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遴选确定4批计173家“治未病”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开展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的规范化“治未病”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3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中医体质与健康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搭建基于“体质可分”的健康状态辨识平台、基于“体病相关”的疾病预测平台、基于“体质可调”的疾病干预平台、基于推广应用的体质健康管理平台等4个协同创新平台,策应健康医学新朝向,实现疾病防治关口前移。

      该中心现有7个院士推荐团队、2个长江学者团队、1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9个临床基地、6个企业及社会团体团队参建,形成了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协作的大格局,目前正在开展“低、中危高血压患者与体质相关性研究”、“低、中危高血压患者针刺调体临床研究”、“调节痰湿体质预防糖尿病的队列研究”、“玉屏风颗粒干预气虚体质防治慢性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慢性肾炎临床研究”及“过敏体质调体干预研究”等12个项目的工作。

      投身中医体质健康工程

      如今,王琦研究的中医体质学不仅成为中医学二级学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还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今后医学发展方向——“个性化诊疗”在中医领域提供方法和路径。

      通过体质辨识,有助于早期发现相关疾病的“高危体质”人群,对这类人群进行调体干预,使其轻发病、少发病或不发病,从而有效防控慢性病。王琦建议,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医体质学研究和应用的支持,通过体质医学对“亚健康群体、重大疾病高危人群和老年人群”等三大群体进行健康管理和慢性病预防,从而降低发病率、病死率及由此而产生的巨额医疗卫生费用。

      对此,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医体质研究探索健康管理新途径有效防控慢性病》内参,得到国家有关领导同志批示:“中医药在疾病防控等领域潜力巨大。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进中医药‘治未病’方面的作用。”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也要求:“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在治未病、中医体质研究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新进展。”

      2013年7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明确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要求及考核指标等,其中即包括为年龄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中医体质辨识,并根据体质辨识结果,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即由王琦主持起草,并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

      王国强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深入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继续制定推广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偏颇体质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并将调治偏颇体质相关内容列入201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重点。” 

      目前,中医体质学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组列为现代中医流派,相关内容被写进《中国医学通史》,列入中医药院校《中医基础理论》规划本科和研究生教材,是近几十年来中医教材中的新增内容。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曾撰文指出:“体质学说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学术体系,在指导‘治未病’及个体化诊疗中将会发挥特殊的作用。”

      “这两天我在南方医科大学和东南大学分别做了《中医体质与健康医学》的报告,并提出了‘中医体质健康工程’,引起热烈反响。他们说中医体质学是架起东西方生命科学的桥梁,一定要加入进来共同打造这个独一无二的健康工程。”王琦对记者说。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