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优生优育]儿童鼻炎的日常护理 | |
[全草类][组图]溪黄草 | |
[根及根茎类][图文]阴香根 | |
[调查]一男子承包八家社区医院, | |
[调查][组图]2亿元“回流药”骗 | |
[疾病预防]宫外孕危害大 关键是做好 | |
[疾病预防]家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该 | |
[医药]全球首例!浙江报告H10N5 | |
文章导读: |
【炮制】
一、净制 除去杂质(《药典85》)。
二、切制 喷淋水,润透,切丝,阴干(《药典85》)。
三、炮炙
1.制炭 取净陈皮丝,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黑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干(《规范》)。
2.土制 先将灶心主置锅内炒松,倒入陈皮丝,用中火炒至表面呈焦黄色为度,取出,筛去土,放凉。每陈皮500g,用灶心土250kg(《河南》)。
3.麸制 取净陈皮,照麸炒法炒至颜色变深(《四川》)。
4.蒸制 将原药除去杂质,喷潮,置蒸笼内蒸至上气后20分钟,取出摊凉,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广东》)。
5.蜜制 取净陈皮,剪成小方块,再取蜂蜜用文火炼成老蜜,将陈皮块倒入,炒成黄色时,出锅,摊开,晾凉。每陈皮100kg,用蜂蜜18.75kg(《甘肃》)。
6.盐制 取净陈皮,剪成小方块,再用大青盐化水,倒入,文大炒拌均匀,出锅,摊开,晾凉。每陈皮100kg,用大青盐3kg(《上海》)。
7.制陈皮
(1)取陈皮加酒、醋、盐水拌匀,焖半天吸干后,用大火蒸透至上气力度,晒干。每陈皮100kg,用醋3kg,黄酒、食盐各5kg(《集成》)。
(2)取陈皮加盐、姜汁、醋浸15分钟,蒸至有香味时,停火焖1天,使色转黑后晾干。每陈皮100kg,用盐10kg,生姜5kg捣汁,醋5斤(《集成》)。
8.法制陈皮
(1)取陈皮洗净切碎,晒至8成干,加入(I)组药汁拌匀润1夜,蒸2天至熟透为度,取出再加(Ⅱ)组药末,边筛边拌,再蒸2小时,晒干。每陈皮10kg,用乌梅0.5kg,大茴香、薄荷叶、麻黄、杏仁各300g,共熬汁(I);川贝600g,洋参600g,砂仁、法夏各300g,共研细末(《集成》)。
(2)取陈皮加水漂2天,加入洋参、川贝细末,与生蜜糖拌匀蒸透即可。每陈皮1kg,用洋参、川贝各30g,生蜜糖60g(《集成》)。
(3)取广陈皮加水漂去辣味,切成小块晒干,加青盐水拌蒸1天,晒干,加川贝及洋参末拌匀,蒸1天晒干,又加冰糖蒸1天,晒干。每广陈皮5kg,用青盐120g,川贝末24g,洋参末12Og,冰糖0.5kg(《集成》)。
(4)取广橘皮用水浸润,剪成小三角形块,用微火煮去苦辣味,再加水漂2小时,晒至6-7成干,加(I)组药物过滤浓汁浸泡至药液浸干。取出晒干;再加(Ⅱ)组药物浓汁同样操作,最后以(Ⅲ)组药料洒上和匀,干燥即可。每广橘皮5kg,用甘松250g,生姜500g,云茯苓皮18Og,甘草120g,煎浓汁(Ⅰ) ;党参180g,五味子、寸冬、甘草各120g,青盐180g,煎浓汁(Ⅱ);川贝母、洋参、甘草各300g,沉香120g,小茴香、肉桂、檀香粉各180g,共研细末与冰糖250g(溶化),梨膏250g,青盐180g(溶化去沫)枇杷露适量混合
【性味与归经】 苦、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 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用法与用量】 3~9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注:栽培变种主要有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hachi’(广陈皮)、大红袍Citrus reticulata ‘Dahongpao’ 、温州蜜柑Citrus reticulata ‘Unshiu’、福橘 Citrus reticulata ‘Tangerina’。
【营养功效】
陈皮的苦味物质是以柠檬苷和苦味素为代表的“类柠檬苦素”,这种类柠檬苦素味平和,易溶解于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陈皮用于烹制菜肴时。其苦味与其他味道相互调和,可形成独具一格的风味。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C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陈皮也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通气的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
【药物考证】
陈皮,原名橘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橘柚”项下,谓:“橘柚,味辛温……一名橘皮。”陶弘景云:“此是说其皮功尔……并以陈者为良。”元代王好古也说:“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本草纲目》将陈皮列为黄橘皮的别名,另列有青橘皮(即青皮),李时珍说:“橘皮性温,柑、柚皮性冷,不可不知。”说明其性味不同,不可混用。李氏对其特性辨别甚详,在柑条下云:“柑皮比橘色黄而稍厚,理稍粗而味不苦。橘可久留,柑易腐败。柑树畏冰雪,橘树略可,此柑、橘之异也。柑、橘皮今人多混用,不可不辨。”又谓“橘皮纹细色红而薄,内多筋脉,其味苦辛。柑皮纹粗色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但以此别之,即不差矣。”惟现代药用陈皮则仍然柑、橘不分。
《本草新编》·陈皮
或问陈皮留白为补,去白为攻,然乎?此齐东之语也。陈皮与青皮,同为消痰利气之药,但青皮味浓于陈皮,不可谓陈皮是补而青皮是泻也。或问陈皮即橘红也,子何以取陈皮而不取橘红?夫陈皮之妙,全在用白,用白则宽中消,若去白而用红,与青皮何异哉,此世所以;留白为补,去白为攻;之误也。其实,留白非补,和解则有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