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优生优育]儿童鼻炎的日常护理 | |
[全草类][组图]溪黄草 | |
[根及根茎类][图文]阴香根 | |
[调查]一男子承包八家社区医院, | |
[调查][组图]2亿元“回流药”骗 | |
[疾病预防]宫外孕危害大 关键是做好 | |
[疾病预防]家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该 | |
[医药]全球首例!浙江报告H10N5 | |
文章导读: |
【动植物形态】
1.猴头菌 子实体单生,椭圆形至球形,常常纵向伸长,两侧收缩,团块状。悬于树干上,少数座生,长径5-20cm,最初肉质,后变硬,个别子实体干燥后菌肉有木栓化倾向,有空腔,松软。新鲜时白色,有时带浅玫瑰色,干燥后黄色至褐色。菌刺长2-6cm,粗1-2mm,针形,末端渐尖,直或稍弯曲,下垂,单生于子实体表面之中,下部、上部刺退化或发育不充分。菌丝薄壁,具隔膜,有时具锁状联合。菌丝直径10-20μm。囊状体内有颗粒状物,直径10μm左右。孢子近球形,无色,光滑,含有1个大油滴,(4-5)μm×(5-6.5)μm。
2.珊瑚状猴头菌 子实体肉质,通常有数个软而韧的短小主枝,各主枝又多次分枝,形似珊瑚,长10-30cm,主枝基部有时愈合成块。整个子实体鲜时纯白色,干后变硬,浅黄色。主枝和分枝上生有菌刺。在分枝上更为稠密。菌刺圆锥形,锐尖,长5-15mm。菌丝有锁状联合,孢子近球形,无色,光滑,含1个油滴,(5-6)μm×(4-6)μm。
【功效分类】补肾药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猴头是一种木腐菌,属中温型,菌丝在6~30℃温度范围内均可生长,适宜温度25℃左右,菌丝培养不需要光线照射。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8~20℃,气温超过25℃未经定向选育的菌种不形成子实体,最适的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需一定的散射光。猴头为好气性真菌,适宜在偏酸性(pH5.5)的环境条件下生长。
培育技术 猴头子实体培养目前多采用瓶栽方法,药用菌丝体可用固体培养或液体发酵生产。瓶装猴头菌种的母种、原种及栽培种的制种方法一般与黑木耳、香菇等常规菌种生产技术相同,瓶装培养基也用木屑、棉子壳、甘蔗渣等农副产品加定量的辅料制成,如木屑培养基配方为木屑78%,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和匀料后加清水拌湿,培养料水分含量一般为65%~70%,装瓶后高压灭菌,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猴头原种,移入培菌室,保持室温在23~26℃。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培养1个月菌丝长满瓶,移入出菇房,打开瓶塞流通空气,室内湿度加大到90%~95%,温度降到20℃左右,不能超过22℃,过高子实体生长迅速,但球块小、色泽变黄,质量差,如温度降到16℃,子实体生长十分缓慢。出菇房应给以散射光,空气流通,一般从菌蕾形成到子实体成熟,需12~17d。头茬菇采收后,随即清除培养瓶表面残老的菌丝,仍保持在上述出菇房的温湿度条件下,仍可采收再生的子实体。猴头菌丝体液体发酵工艺流程为:试管斜面菌种培养基→一级摇瓶(500ml)种子培养→二级摇瓶(500ml)种子培养→种子罐种子(三级)培养→发酵罐培养。斜面培养基为麦麸50g(蒸水取上清液),葡萄糖10g,蛋白胨2g,KH2PO4 1g,MgSO4·7H2O0.75g,琼脂20g加水1000ml,pH自然。种子培养基成分同上, 但不加琼脂。种子罐培养基:葡萄糖2%,豆饼粉1%,蛋白胨或酵母膏0.1%,KH2PO4 0.15%,MgSO4·7H2O 0.75%。发酵培 养基:蔗糖3%,黄豆饼1.5%,蛋白胨0.1%,KHNPO4 0.3%, MgSO4·7H2O 0.15%,pH自然。接种量为每一斜面试管接三角瓶一瓶,一级种子接二级种子接种量10 %,二级接三级5%。培养条件:一级种子在旋转式摇床上(200r/min)培养4~5d,温度24~26℃,二级种子在往返式摇床(90次/min)培养3d,温度26~28℃。种子罐培养在40L罐中投料20L,温度26~28℃,搅拌速度200r/min,培养2~3d,通气量为1:0.3~1:0.5。发酵罐培养与种子罐基本相同。当发酵液变为黄棕色、布满菌丝,残糖含量在0.2%左右,即可终止发酵。
【生药材鉴定】
(1)猴头菌 子实体卵圆形或块状,直径5-20cm,基部狭窄或有短柄。表面浅黄色或浅褐色,除基部外,生有下垂软刺,长1-3cm,末端渐尖。气微,味微苦。
(2)珊瑚状猴头菌 于实体基部生有数枚主枝,各主枝又有短细小枝,形似珊瑚状;刺长5-15mm,末端锐尖。
【药材基源】
为齿菌科真菌猴头菌、珊瑚状猴头菌的子实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鲜品30~100g;或与鸡共煮食。
【出处】《中华本草》
【栽培技术】
1、栽培工艺流程
培养基配制→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诱蕾→采收→加工、贮藏、销售。
2、配料
配方:木屑(或棉籽壳)78℃,麸皮(或米糠)20%,蔗糖1%,石膏l%。
按上述配方配料,加水至含水量65%左右。要求拌料均匀,无干粉团块。
3、装袋
塑料袋一般选用17厘米×35厘米×0.04厘米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按常规方法装填培养料,套上硬塑颈圈,盖上无棉盖。装袋要求均匀,松紧适度。
4、灭菌与冷却
装好料袋置于灭菌室进行高压(126℃,2小时)或常压(100℃,8~10小时)蒸汽灭菌。灭菌完毕,栽培袋搬入冷却室,冷却至30℃以下。
5、接种
⑴菌种制作
菌种培养基一般为木屑78%,麸皮20%,蔗糖l%,石膏l%。含水量调至60%。装瓶,灭菌(126℃,2小时或100℃,8~10小时),冷却。按常规无菌操作接种,22℃~25℃闭光培养30天左右,菌丝满瓶后继续培养3~5天即可用于接种。
⑵菌种预处理
菌种使用之前必须经过严格挑选,剔除污染(应注意检查棉花塞底部)、菌丝生长稀疏、生长不正常、老化的菌种。菌种瓶的外壁用消毒液消毒。
⑶接种
采用专用接种室或接种箱接种。接种室要求阴凉干燥,地面及墙壁光滑。接种前用消毒剂消毒。接种时要求保持接种室清洁、干燥,以降低污染率。
6、菌丝培养
发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调节培养温度、湿度,保持培养环境通风、干燥,并及时清理杂菌。发菌期间如温度高,雨水多,湿度大,则要做好降温降湿工作。培养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下,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接种后经30~35天的培养,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7、子实体培养
菌丝满袋后,去掉套环及无棉盖,并将栽培袋上方的塑料膜下卷至料面,墙式堆放(或每袋均匀开2~3个小洞,悬挂于层架之下),降温至15℃~22℃,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5,适当进行通风换气,并给与散射光刺激,诱导原基形成。如温度过高,或环境空气相对湿度过低,可向空间或地面喷水,以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促进子实体发育,但禁止直接向子实体上喷水,否则引起子实体吸水过多而霉烂。
【采收】
正常成熟子实体颜色洁白,表面布满菌刺。在孢子尚未散出时即可进行采收。采收时,一只手握紧菌袋,另一只手握住子实体,轻轻旋转即可采下或用锋利刀片割下。采收猴头菌可鲜食,盐渍,亦可干制(晒干或烘干)或制猴头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