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卢芳:辨治甲亢经验

  • 文章导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卢芳主任医师是第一至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多年,受益匪浅。
     
      中医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属于中医“瘿病”范畴。瘿病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等因素引起的,以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为基本病机,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现将卢芳分型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痰气郁结型】
     
      症状:本病初起,喉中不适,如物阻塞,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腹胀,大便痛泄,女子月事不行,舌苔薄腻,脉弦。
     
      分析:肝郁乘脾,脾运不健,生湿聚痰,痰气郁结颈部则肿块渐起。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故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厥阴肝经循少腹,挟胃,布于胸胁,因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肝络失和,故见胸闷、胁痛、腹胀,以及女子月事不行等症。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故脘闷暖气,呕吐。肝气乘脾,则腹胀,大便痛泻。舌苔薄腻,脉弦为肝胃不和之象。
     
      治法:理气化痰消瘿。
     
      选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本病初起,多属情志所伤,气分郁结。其表现抑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痛,善太息,治以疏肝理气为主。正如《医方论·越鞠丸》中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于何有?”因此,早期疏通气机,对防止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若迁延失治,影响脾脏则致脾虚痰阻,以理气化痰软坚方法治之。
     
      用药:柴胡15克,香附15克,白芍25克,海蛤壳25克,浙贝15克,黄药子15克。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白芍缓肝之急,黄药子、海蛤壳、浙贝皆化痰软坚,使气畅痰除,共奏疏肝化痰消瘿之功。
     
      加减:若头晕目眩者,去柴胡,加菊花15克、钩藤25克以明目息风;若甲状腺明显肿大者,加皂角15克、珍珠母25克以软坚散结;若腹胀泄泻者,加山药15克、白术15克以健脾祛湿;若口渴喜凉饮者,加生石膏25克、天花粉25克清胃热以生津;若清谷善饥者,加生地30克、石斛25克以滋阴清胃热。
     
    【痰结血瘀型】
     
      症状:颈前出现肿块,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分析:气机郁滞,津凝成痰,痰气交阻,日久则血循不畅,血脉瘀滞。气、痰、瘀壅结颈前,故颈前肿块较硬或有结节,经久不消。气郁痰阻,脾失健运,故胸闷,纳差。苔白腻,脉弦或涩,为内有痰湿及气滞血瘀之象。
     
      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选方:海藻玉壶汤加减。
     
      用药:海藻15克,昆布15克,海带15克,青皮15克,浙贝15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半夏10克,连翘15克,甘草10克。方中以海藻、昆布贝母连翘甘草理气化痰散结;当归川芎活血养血,共同起到理气活血、化痰消瘿的作用。
     
      加减:结块较硬及有结节者,可酌加黄药子、三棱、莪术、露蜂房、山甲片、丹参等,以增强活血软坚、消瘿散结的作用;胸闷不舒加郁金、香附理气开郁;郁久化火而见烦热,舌红苔黄,脉数者加夏枯草15克、丹皮15克、玄参15克以清热泻火;纳差,便溏者,加白术15克、茯苓15克、淮山药15克健脾益气。
     
    【阴虚火旺型】
     
      症状:颈前肿块或大或小,质软,起病缓慢,眩晕,头汗,耳鸣目涩,心烦易怒,手足震颤或发抖动摇,烘热自痛,面红目赤,口燥咽干,少寐多梦,舌红少津无苔,脉象细数。
     
      分析:肝为刚脏,赖肾水以滋养,若痰气搏结颈前,故渐起肿块,日久肝肾阴亏或肝郁化火,火盛伤阴,以致阴亏火旺,虚火上炎则眩晕头痛,面部烘热,面红目赤。肝主筋,肝阴虚则筋失濡养,虚风内动则手足震颤或发抖,虚火扰心则少寐多梦。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乃阴亏生热之象。
     
      治法:柔肝滋阴、佐以潜阳。
     
      选方:四生饮(经验方)。
     
      用药:生地黄50克,生白芍50克,生龙骨50克,生牡蛎50克。方中生地黄性味甘寒,入心、肝、肾经,滋阴清热、补肾养心,性虽寒而不伤胃气,质虽润而不滋腻;生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二药补肝肾之阴,配伍为四物汤之半,使滋阴养血之作用更强。生龙骨、生牡蛎平肝潜阳,二药配伍有益阴敛阳、镇静安神之效。牡蛎白芍则敛阴潜阳又可止汗。总之四药相配,共奏敛阴潜阳之功效。
     
      加减:若以阴虚症状为主,见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可加玄参25克以滋阴降火;若以失眠症状为主,且系纯阴虚,舌干红无苔,脉细数,而无肝郁气滞及湿痰之象可加酸枣仁15克、五味子5克、柏子仁15克;若失眠兼脾虚症状,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腻加合欢花25克、夜交藤25克;若以心火上炎症状为主,心烦不寐,舌尖赤可加黄连10克;若兼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盗汗,自汗,腹胀,纳呆加浮小麦;如以阴虚明显,舌红无苔,脉细数重加山萸肉50~100克;若病人消化功能紊乱,纳呆,腹胀,嗳气可加佛手15克、香橼15克、茯苓15克、焦三仙各10克、枳壳15克;若肝阳上扰症状明显,头昏胀痛,血压有时偏高,可加石决明25克、珍珠母25克以平肝潜阳;若有脾虚浮肿可加茯苓15克、白术15克、山药15克以健脾利湿;若以心悸为主加山栀10克、丹皮15克以清心火;若喜怒无常可以加浮小麦15克、大枣10克;若出现功能性失语加郁金15克、菖蒲15克豁痰开窍;若出现感觉运动异常如四肢抽搐、肢体麻木,可加白芍25克、川楝子15克、木瓜15克以养肝舒筋;若以肝郁气滞的症状为主可加川楝子15克、郁金15克等。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