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百病针灸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石学敏国医大师、院士针刺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验案1例

  • 文章导读:患者于2006年12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上肢无力,活动欠灵活,后逐渐出现肌肉萎缩,以右侧手部小肌群为甚。2007年5月31日就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2007年6月22日就诊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诊为痿证,气血亏虚证。以益气养血,荣润筋脉为治则。采用华佗夹脊刺法、经筋刺法,以规范化针刺手法量学操作,针药并举配合刺络拔罐放血等疗法。治疗50天后,右上肢肌肉较前饱满,远端肌力提高,震颤频率较前降低。好转出院。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运动神经元病中常见类型,年发病率约为1.5/10万~2.7/20万,中老年多见[1-3]。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以肌肉痿弱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常因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或肺部感染而死亡。现代医学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无确切治疗方案。石学敏院士采用经筋刺法、华佗夹脊刺法,治疗本病疗效肯定,现与同仁分享如下。

    临床资料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40岁,初诊日期:2007年6月22日。

    主诉:右上肢进行性萎缩伴无力7月。

    病史:患者于2006年12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上肢无力,活动欠灵活,后逐渐出现肌肉萎缩,以右侧手部小肌群为甚。2007年1月7日就诊于当地医院,查颅脑MRI、颈椎MRI示未见明显异常,予对症治疗。2007年5月31日转诊至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查肌电图示:左右拇短展肌均见纤颤电位,轻收缩时时限:右(13.7±1.0)ms,左(15.2±1.4)ms;重收缩时波形混合相;左、右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分别为29.6m/s和31.7m/s,感觉传导速度为35.7 m/s和38.4 m/s;左右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分别为40.1 m/s和39.2 m/s,感觉传导速度为42.3 m/s和40.5 m/s,查颈椎MRI示:C3/C4、C4/C5、C5/C6椎间盘膨出,压迫硬膜囊,遂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治以营养神经、调节免疫,予静点丙球蛋白、口服弥可保等,经治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现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现症:患者神清,精神可,右上肢无力,活动欠灵活,肌肉萎缩,以右侧手部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为甚,右手并指力弱,时有肌束震颤,可自行缓解,纳可,寐安,二便调,舌淡、苔白,脉沉细。

    二、查体及辅助检查

    西医查体:远端肌力3级,近端5级,霍夫曼征(+),巴氏征(+),双侧掌颌反射(+)。

    肌电图(2007-5-3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示:左右拇短展肌均见纤颤电位,轻收缩时时限:右(13.7±1.0) ms,左(15.2±1.4) ms;重收缩时波形混合相;左、右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分别为29.6 m/s和31.7 m/s,感觉传导速度为35.7m/s和38.4 m/s;左右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分别为40.1 m/s 和39.2m/s, 感觉传导速度为42.3m/s和40.5m/s。

    颈椎MRI( 2007-5-3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示:C3 / C4、C4 /C5、C5 / C6椎间盘膨出,压迫硬膜囊。

    三、中西医诊断与诊断依据

    西医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西医诊断依据:

    1. 患者主诉为“右上肢进行性萎缩伴无力7月”

    2. 经查肌电图(EMG)(2007-5-31 北京协和医院)示:左右拇短展肌均见纤颤电位,轻收缩时时限:右(13.7±1.0) ms,左(15.2±1.4)ms;重收缩时波形混合相;左、右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分别为29.6m/s和31.7m/s,感觉传导速度为35.7 m/s和38.4m/s;左右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分别为40.1m/s 和39.2 m/s,感觉传导速度为42.3m/s和40.5m/s。故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查体所见符合本病诊断。

    中医诊断:痿证 证型:气血亏虚证

    中医诊断依据:患者以右上肢进行性无力,伴右侧手部小肌群萎缩为主症,故可以辨为痿证。患者舌淡、苔白,脉沉细,为髓海空虚,气血生化乏源,不能荣润筋脉,证属气血两虚。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