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百病针灸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石学敏国医大师、院士针刺治疗瓦仑泊氏(Wallenberg)综合征案

  • 文章导读:患者于2006年12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上肢无力,活动欠灵活,后逐渐出现肌肉萎缩,以右侧手部小肌群为甚。2007年5月31日就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2007年6月22日就诊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诊为痿证,气血亏虚证。以益气养血,荣润筋脉为治则。采用华佗夹脊刺法、经筋刺法,以规范化针刺手法量学操作,针药并举配合刺络拔罐放血等疗法。治疗50天后,右上肢肌肉较前饱满,远端肌力提高,震颤频率较前降低。好转出院。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运动神经元病中常见类型,年发病率约为1.5/10万~2.7/20万,中老年多见[1-3]。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以肌肉痿弱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常因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或肺部感染而死亡。现代医学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无确切治疗方案。石学敏院士采用经筋刺法、华佗夹脊刺法,治疗本病疗效肯定,现与同仁分享如下。

    临床资料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40岁,初诊日期:2007年6月22日。

    主诉:右上肢进行性萎缩伴无力7月。

    病史:患者于2006年12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上肢无力,活动欠灵活,后逐渐出现肌肉萎缩,以右侧手部小肌群为甚。2007年1月7日就诊于当地医院,查颅脑MRI、颈椎MRI示未见明显异常,予对症治疗。2007年5月31日转诊至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查肌电图示:左右拇短展肌均见纤颤电位,轻收缩时时限:右(13.7±1.0)ms,左(15.2±1.4)ms;重收缩时波形混合相;左、右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分别为29.6m/s和31.7m/s,感觉传导速度为35.7 m/s和38.4 m/s;左右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分别为40.1 m/s和39.2 m/s,感觉传导速度为42.3 m/s和40.5 m/s,查颈椎MRI示:C3/C4、C4/C5、C5/C6椎间盘膨出,压迫硬膜囊,遂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治以营养神经、调节免疫,予静点丙球蛋白、口服弥可保等,经治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现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现症:患者神清,精神可,右上肢无力,活动欠灵活,肌肉萎缩,以右侧手部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为甚,右手并指力弱,时有肌束震颤,可自行缓解,纳可,寐安,二便调,舌淡、苔白,脉沉细。

    二、查体及辅助检查

    西医查体:远端肌力3级,近端5级,霍夫曼征(+),巴氏征(+),双侧掌颌反射(+)。

    肌电图(2007-5-3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示:左右拇短展肌均见纤颤电位,轻收缩时时限:右(13.7±1.0) ms,左(15.2±1.4) ms;重收缩时波形混合相;左、右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分别为29.6 m/s和31.7 m/s,感觉传导速度为35.7m/s和38.4 m/s;左右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分别为40.1 m/s 和39.2m/s, 感觉传导速度为42.3m/s和40.5m/s。

    颈椎MRI( 2007-5-3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示: C3 / C4、C4 /C5、C5 / C6椎间盘膨出,压迫硬膜囊。

    三、中西医诊断与诊断依据

    西医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西医诊断依据:

    1. 患者主诉为“右上肢进行性萎缩伴无力7月”

    2. 经查肌电图(EMG)(2007-5-31 北京协和医院)示:左右拇短展肌均见纤颤电位,轻收缩时时限: 右(13.7±1.0) ms,左(15.2±1.4)ms;重收缩时波形混合相;左、右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分别为29.6m/s和31.7m/s,感觉传导速度为35.7 m/s和38.4m/s;左右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分别为40.1m/s 和39.2 m/s,感觉传导速度为42.3m/s和40.5m/s。故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查体所见符合本病诊断。

    中医诊断:痿证 证型:气血亏虚证

    中医诊断依据:患者以右上肢进行性无力,伴右侧手部小肌群萎缩为主症,故可以辨为痿证。患者舌淡、苔白,脉沉细,为髓海空虚,气血生化乏源,不能荣润筋脉,证属气血两虚。

    四、治疗方案

    1.中医治疗

    治则:通督调神,益气养血。

    (1)针灸治疗

    ① 选穴:取患侧肢体:上午取阳明经穴,上肢取肩髃、臂臑、手五里曲池手三里阳溪合谷,下肢取髀关、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下午取第1颈椎到第5 腰椎华佗夹脊穴。

    ② 操作:四肢穴位排刺针刺15~20 mm,捻转补法3次,夹脊穴直刺25~40 mm,刺至脊椎横突,做小幅度捻转3次,留20 min。

    (2)中药治疗

    静点:

    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5%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②口服:

    益气活血通络汤:方药组成黄芪30 g、葛根15 g、地龙10 g、鸡血藤3 g、制首乌30 g、木瓜15 g、赤芍15 g、威灵仙10 g、秦艽10 g,7剂,每日1剂;益肾养肝合剂(药物组成:黄芪山茱萸等)每次服50 mL,每日2次;

    荣筋片(药物组成:甘草牛膝、蒺藜、陈皮杜仲茯苓等)口服每次4片,每日3 次;

    ③外用:外洗液( 药物组成:生川乌、生草乌、乳香、没药等)50 mL,加适量温水外洗,每日2次。

    (3)刺络拔罐:在C7、T2、T4、T6 旁0.5寸处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罐,隔日1 次。

    (4)推拿疗法:背部及四肢予关节松动治疗、骨伤推拿和痉挛肌治疗, 每日1次。

    2.西医治疗

    ① 静点: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粉针剂18 μg加入0.9%生理盐水1 mL肌肉注射,每日1次。

    ② 口服:弥可保0.5 mg,每日3次;Vit B1片10 mg,,每日3次;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片6 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