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组图]科学家尝试用中药治疗 | |
文章导读:麻瑞亭治验集-中卷 病症-黄疸 |
黄疸,系因土湿木郁,复感不正之气,化生湿热,熏蒸淫洪,泛于肌表所致。
【脉证机理】
平人谷入于胃,脾阳消磨,蒸其精气,化为气血,所谓脾为生血之本,胃为化气之源也。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肺气宣扬,则其湿外发皮毛而为汗,手太阴肺从令而化湿,内渗膀胱而为溺,虽湿气淫蒸,得汗溺输泄,故土不伤湿,木气条达,黄疸弗作。
由于饮食不洁,劳逸不均,或因酒色失度,致使中土郁滞,脾湿不运,肝木郁迫。当此之时,若感受不正之气,必致水谷消迟,谷精堙郁,不能化气,陈腐壅滞。肝主五色,入脾为黄,脾土不运,木郁不达,土木双郁,则化生湿热,而病黄疸。湿热移于膀胱,故症见溺黄赤涩。湿热淫蒸,泛于周身,故皮肤、面目、全身皆黄,鲜明如橘。木郁克土,故症见右胁下作痛。湿热郁蒸,中气不运,升降失职,肝脾郁陷,故见大便稀溏。胆胃上逆,故症见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纳差厌油。浊气熏腾,故恶闻食臭。食则胆胃更逆,而致头眩心烦,口苦咽于。湿热不解,肝胆郁蒸,故而发热。湿热熏蒸,故脉濡、浮数、舌苔白腻、或白厚腻、或黄厚腻。
【治则】
健脾疏肝,清降肺胃,利尿退黄。
【方药】
猪苓片9克建泽泻9克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30克佛手片9克全瓜蒌9克广郁金9克绵茵陈30克净连翘9克山栀子9克赤小豆12 -15克,水煎温服。
【方解】
猪苓片、建泽泻,健脾利湿;炒杭芍、粉丹皮、制首乌,平胆疏肝;广郁金、佛手片、全瓜蒌,清肺降逆,利气止痛;绵茵陈、净连翘、山栀子、赤小豆,清利膀胱湿热,利尿以退黄。
【加减】
胸胁满闷,呕吐重者,加法半夏9克,降浊以止呕。身热不退者,加炒黄柏6-9克,清利膀胱湿热以退烧。发热汗出,二便不利者,加生大黄9-12克,荡涤脏腑以退热。大便稀溏者,加滑石粉15克,以实便。胆道阻塞(梗阻性黄疸),脉现虚大而涩,舌苔厚腻,大便色白,身黄重者,以“茵陈蒿汤”化裁,通利湿热以退黄。禁用生姜、大枣、以免助湿热而滞中气。
【忌宜】
忌食腥荤及辛辣刺激食品。以清淡饮食,鲜菜、高糖、高蛋白食品为宜。注意休息,勿劳累。须隔离。
【按语】
黄疸,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等发黄之疾病。
黄疸有阴黄、阳黄之分,有谷疸、酒疸、女劳疸之别,其病机均因脾家湿旺,木气郁滞。湿在上者,阳郁而为湿热,则病阳黄;湿在下者,阴郁而为湿寒,则病阴黄。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即系阳黄之一;脾虚发黄,则多为阴黄。谷疸,由于脾湿运迟,复感外邪,水谷难消,土木郁蒸。酒疸,由于嗜好饮酒,化生湿热,汗溺闭塞,湿热遏瘀。女劳疸,由于纵欲伤肾,火泄水寒,阳亏土湿,肝木郁陷,化生湿热。
治黄疸之法,首在健脾利湿,疏肝解郁。属湿热者,兼以清利湿热,属寒湿者,兼以暖水行瘀,且应恪守利脾湿莫伤肝阴,滋肝阴莫助脾湿之原则。急性黄疸型肝炎,为肝膻燥热,脾家湿旺,用上方治疗甚捷。或以“茵陈蒿汤”加丹皮、芍药、首乌等疏木柔肝之品,祛湿退黄,其效亦捷。总以保护肝脏,助其肝功之恢复为原则。
临床所见,胰腺炎、胰头癌等亦发黄,因其病因不同,另当别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