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疾病治疗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小儿支气管哮喘诊疗技术

  • 文章导读:

     

    3.补肺定喘汤

    [药物组成] 麻黄9克,细辛6克,苏子6克,杏仁9克,陈皮6克,半夏9克,黄芪9克,太子参9克,补骨脂9克,淫羊藿9克。

    [功效] 宣肺化饮,止咳平喘。

    [适应证] 寒性哮喘。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4.慢性哮喘丸

    [药物组成] 桑白皮30克,麻黄10克,杏仁12克,法半夏12克,白矾6克,干姜6克,甘草6克,细辛3克。

    [功效] 清肺定喘,化痰利窍。

    [适应证] 慢性哮喘风寒证。

    [用法用量] 上药共研末,水丸,每袋 18克。每次服6克,量病轻重,可酌增减。

    5.小萝皂丸

    [药物组成] 莱菔子30克,皂角6克,瓜蒌15克,蛤粉15克,制南星15克,葶苈子6克。

    [功效) 清肺定喘,化痰利窍。

    [适应证] 哮喘之痰涎壅盛证。

    [用法用量] 上药共研末为丸,每次服3克,每日两次。

    适宜技术

    1.贴敷法

    (1)穴位贴敷

    方法一:白芥子延胡索各20克,甘遂、细辛各12克。共研细末,分成3份,每隔10天使用一份。用时取药末一份,加姜汁调如一分钱币大,分别贴在肺俞、定喘、膈俞膻中穴,贴0.5~2小时后揭去。用治冷哮。

    注意:①若贴后皮肤发红,局部出现小疱疹,可提前揭去;②贴药时间为每年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连用3年。

    方法二:用白芥子3克,细辛0.6克,胡椒 1克,白附子1克,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后敷于肺俞穴上,每于夜间睡前敷上,次日晨起取下。适用于哮喘缓解期。

    注意:如局部反应重,亦可敷1~2小时取下, 1~2日进行一次,7次为一疗程。

    (2)敷脐法

    麻黄5克,白芥子4克,半夏桂枝各3克,丁香0.5克,砒石0.3克,共为细粉。用前以生姜一片擦拭脐部,趁湿将药粉撒于脐中,再用纱布覆盖,敷两小时。每日一次,用治虚性哮喘。

    注意:若贴后皮肤发红,局部出现小疱疹,可提前揭去。

    2.针灸

    (1)体针

    方法一:哮喘发作时可取定喘(针后拔罐)、天突膻中。咳嗽痰多者,加丰隆;缓解期取肺俞足三里肾俞脾俞。每次取3~4穴,轻刺加灸,隔日一次。适于在好发季节前做预防性治疗。

    方法二:发作期取穴定喘、天突、大杼、内关,每日一次。咳嗽痰多者,加膻中丰隆;缓解期取穴大椎、肺俞足三里肾俞脾俞、关元,每次3~4穴,轻刺加灸。适于在好发季节前做预防性治疗。

    (2)耳针

    选喘点、内分泌、肾上腺、气管、皮质下、交感、肺、脾、肾。将上穴分两组,每次取5穴,用毫针刺之,中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两组穴交替使用。

    3.推拿

    先用推法,依次横推胸腹部(以华盖、膻中为重点)、腰背部(自上而下,以肺俞、膈俞、命门为重点)、脊柱及其两侧。接着按肺俞膈俞。每1~3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哮喘缓解期。

    4.穴位埋线法

    方法一:取定喘、大椎、肺俞、厥阴俞、中府尺泽等穴。埋植羊肠线,每20~30天一次,连续数次。主治支气管哮喘。

    方法二:取穴定喘、膻中中府云门肺俞透厥阴俞、孔最足三里等,每次选用1~3穴。选定穴位后行常规消毒、局麻,用埋线钩针或三角缝针穿入羊肠线,快速刺入皮肤,埋于需要的深度(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线头不能暴露在皮肤外面,针孔涂以碘酒,盖上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一般埋3~4次后开始见效,两次埋线间隔时间为20~30天。

    5.雾化疗法

    寒哮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10克,苏子橘红各5克;热哮用麻黄5克,杏仁黄芩各10克,石膏30克,桑白皮15克,金银花20克。水煎两次,混合后再浓煎并反复过滤、沉淀,取液50毫升瓶装,超声雾化,口腔吸入,每次雾化时间为40分钟。适用于哮喘持续发作。

    6.天灸疗法

    药物制备:白芥子40%,细辛40%,甘遂10%,延胡10%共研细末;用时以老姜汁调和成1厘米×1厘米×1厘米的药饼,用5平方厘米大小的胶布贴于穴位上。

    取穴:①肺俞胃俞、志室、膻中;②脾俞、风门、膏盲、天突;③肾俞、定喘、心俞、中脘,背部穴位均取双侧。每次一组,三组交替使用。将药物贴于穴位,每次贴一小时,10天贴一次。治疗3个月,共9次。

    天灸疗法对于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预防复发作用,操作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治疗期间,戒生冷、烟酒、辛辣、海鲜及易致化脓食物,贴药当天避免冷水浴。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