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思考中医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胡碧玲:外国中医人看中国中医事--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后胡碧玲女士

  • 文章导读:

    她从遥远的国度专程来中国学中医达二十多年之久;她对中国中医文化深爱不移;她希望中医有更多中国人来传承,发扬广大;她更渴望真正的中医能后继有人,健康发展!她就是中医界泰斗邓铁涛先生的博士后弟子--广州中医药大学胡碧玲(英文名:Brenda Hood)女士。

    在中国社科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的引领下,我们如约见到了胡碧玲女士。热情直爽的胡碧玲女士快人快语,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外国中医人对我国中医关注的热情,又了解到了一些值得我们国人深思的问题。不仅增添了我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而且激发了我们对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呼唤:中国人要树立对中医瑰宝的自信

    从1987年就因热爱中国文化、热爱中医而来到中国,边学习边工作的胡碧玲女士说,中医太伟大了。她从小就喜欢中医,在加拿大大学还未毕业时,就决定要来中国学习中医、学习中文,从未改变。来到中国后,从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社科院等机构学习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中医文化和中医哲学,了解了历经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史,但是也看到了在这个古老而现代的国度里,人们对信仰的一种缺失:对传统文化的排斥和对前人成就的失敬。

    她博学的知识让人羡慕,她流利的中文更让人敬佩。她指出:中医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非常珍贵的瑰宝,可在她周围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人中却有许多人一知半解,信心不足。对于目前有人主张我们应该做中医药“国际化”、“现代化”的工作,她直白地说,其实这不是中国人应该做的,中国人首先要对自已的东西有信心,中国的传统文明在哪里?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哪里?虽然完全照搬传统已不现实,但中医现代化实际上首先还是个传承的问题。中国人只需要更多地把中医本质的东西学好,做好,做到位,那就是最了不起的事了。至于翻译、介绍中医药这样的事更多地应该是外国人来做,因为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不过关,语言也不过关。如果中国人都坚信,世界范围内中医就是治疗疾病最好的东西,并且能把中医很好地传承发扬,无论从哪方面解释也好,应用也好,中国人都对自已传统的东西认识到了其宝贵的价值,都承认了其不可估量的价值。那么,外国人谁认为中医药好,那就应该由他们自已来完成中医药“国际化”的工作。她觉得如果需要,他们自会想办法把中医药变成自已有用的东西来学习使用。

    提醒:中国人要静心研习中医

    胡碧玲女士很真诚地说,作为中国人,现在迫切需要静下心来研习中医。

    中国中医文化生生不息,几千年来服务于世人,是集大成的科学,尤其象《本草钢目》、《黄帝内经》等典籍为我们今天学习中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财富,都需要爱好中医药的民众及中医药行业的专业人士去用心、静心地学习、临床实践。但现在很多中国的年轻人特别浮澡,对负面的东西好象挺感兴趣。学习和做事都不愿意下功夫,对传统文明和文化理解得少、埋怨得多,不接受传统的思考方法,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面临失传,还不用说中医。中医是这些危机当中的其中一个特殊的领域而已。如一些学生对中医古籍的学习,就认为太难了,古文太难理解,更不愿去记诵了。据说中医博士生通读过《黄帝内经》的不到10%,但愿不要是这样。

    其实近百年来,中国崇洋媚外的情结好象很严重,引进的好多国外科技,实际只是产品,而不是文化。如手机、电脑及医疗器械等,实际上是吸收物质层面的东西更多,许多学到的只是皮毛,却丢失了自已最宝贵的东西,比如忽视了中医文化的精髓。

    作为中国人应该看到,为什么现在外国关注中医的人多了?因为中国文化外国人很多是看不明白,也学不到点子上的,或者说连看都没看到。目前可以说西方对中医的接受程度比中国还要高。为什么?因为他们看重疗效,理论不理论的他不管,他就看你实质的疗效。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颠倒过来的现象:洋人开始重视中国的东西了,中国人才开始重视。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静心地去研习中医,这需要过程,需要刻苦的钻研,需要用心地总结传承,需要不断地突破创新。千万要用真正的中医思维和方法给人看病,不要误入西医的思维范畴,把中医的精华舍弃了,把中草药和针灸等中医的手段仅仅作为西医思维的工具。

    建议:中医容量可吸收容纳西医

    胡碧玲女士满怀对中医的挚爱,激情洋溢地说,中医内涵宏大,容量足够容纳西医。但是最可笑的是,你看现在西方最最先进的科学,最先进的理论,它慢慢地在进入一种宏观的认识论,跟中国古老的宏观认识论有很相似之处。我不是说他们两者是一样的,也不能用西方任何科学理论和哲学理论来证明中国古老的东西是正确的,当然,也不能用它来解释中国古老的东西。因为它们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理论体系,也是在完全不一样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文化背景里面所产生出来的东西。但是不等于说就不能比较,也不等于说不能从别的文化理念的成就中得到启发,但是千万千万不要像网上的一些文章那样,直接用西方的理论来证明我们这些古老的东西是对的,因为这种逻辑是不能成立的。

    这个问题触及到西方一个很关键的逻辑方法问题,就是说把科学和科学所产生的知识说成是真理,而且是唯一的真理。这是很要命的一个观点。如果这样子的话,一切要么是对,要么是错。

    对于中医必须冷静地看。因为中医是中国传统文明精神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形成的,与西方医学不同。西方近代的文化是将心灵的东西丢掉了,它主张的是理智的东西。在西方你看得很清楚,心灵和精神的东西是一个领域的,理智的东西又是另一个领域的。在西方它们都已经有一定的分离了。中国不一样,中国国学非常注重精神层面,中医看重师徒传承,通过徒弟的悟性传授(现在可能不适合所有人),比如我就是在邓铁涛老先生的传承学习中更深层次地了解了中医药。邓老人很善良,水平很高。

    中医看病,是把人看成一个整体,而不只是集中在患病的部位。重要的特点是“辨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搜集到患者的证据,透过证候(现象)抓住疾病的本质,分清邪正,扶正祛邪。中医具有整体观,根据其症、舌、脉象,并结合其体质而判别其属“肝胃不和”还是“脾胃不和”等,而采取舒肝和胃、调和脾胃、补益心脾、温补脾肾等治疗措施,先会运用针灸、方药、推拿或气功等方法,标本兼治。然后,还要嘱咐患者调理日常饮食、作息及调和精神生活。而西医大多认为疾病一定与各种细菌侵入、局部病变等有关。胡碧玲女士说,现在西医药在外国人的眼里快走到尽头了,主要有几个问题已令世人警觉,首先是发现病症后需要大量的检查,费用高昂,或者开刀,更是天价;其次是许多疾病一旦发生,便面临终身吃药的痛苦,有的药物还会很快产生耐药性;再次是西药作为化学合成物,会有各种未知的毒副作用。

    期待:地道的中医药能尽快得到重视和发展

    面对中医药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令世人叹服的疗效,中医药需要尽快发展,弘扬中医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也需要理智地思考,近些年来,中医发展缓慢的现状,尽管自2003年非典以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利中医事业发展的政策,社会各界及许多中医界人士也在积极地推动中医事业的前进,但有些现象还是值得引起注意:

    中医行医资格的获得与真正掌握、运用中医思维、方法不对应。现在每年从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不在少数,但真正能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寥寥无几,什么原因?中医学生在校是中西医都学一些,毕业后很少能用中医思维和方法来看病,中医药学校没培养出中医药人才。你看现在中医药大学毕业生,相当一部分毕业就转行了,有的卖药,有的编辑,还有其他行业,很多还找不到工作,因为现在很多医院不要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为什么?中不中,西不西,两方面都不行。

    我发现,中医大学毕业的能够行中医的是些什么样子的人?几乎都是已经有家传的,但家传中医人才有限。所谓学院派的中医人士有文凭、执照,有合法的行医资格,但不会中医;而民间中医,真会中医,却无行医资格,是非法行医,拿到执照很难很难。这有点奇怪,是吗?因此,需要各方面力量来创造一个有利于地道的、真正的中医药发展的环境,培养大批真正懂中医、会中医的有识之士。

    中医本土化发展需要开拓前进。大家知道:中医是中国人发明创造的,西方人接触中医主要靠针灸。他们因为看到疗效,开始喜欢中医、热爱中医,满腔热情地学习中医(如法国路易十四曾派人到中国学针灸),全身心地投入中医。他们不需要依靠学中医来取得文凭,更不是依赖中医来找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所谓好工作,他们是真正地把中医作为事业来做。据有关资料报道:西方第一个中医针灸报告书是英国1899年发表在LACET上的;19世纪欧洲就开始研究电针;而法国最早发明了耳针。足疗是怎么发展出来的?这个的确是中国传统有的,但是是通过一个德国的护士在中国的民间学会了再带回到德国去,然后反过头来中国才普及起来了。胡女士似乎有点不解地问:“为什么你们老要学西方的,老觉得自己不如西方?为什么总是要外国人带走用起来,而后传回国内才被大家所认可呢?更荒唐的是前几年甚至有个别人歪曲事实,谬误地想废弃中医。”

    胡碧玲女士不无担忧地说,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中医药疗效存在不同程度地下降。如:原来中草药都是野生的,现在人工种植,化肥、农药、水源、土壤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污染;泡制方法也有问题了,至少是简单化,如酒炒大黄、醋炒柴胡等原始处理,现在都没有多少在这样做了。更要不得的还有硫磺熏蒸,影响药效

    采访接近尾声,胡碧玲女士很虔诚地说“中医药真的是好东西,希望中国传统文化都能健康发展,中医药能尽快复兴和发展。”(文/卫如珍)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