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医理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心脉痹阻证四个证型的鉴别

  • 文章导读:

      定义

      心脉痹阻证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心脏脉络痹阻不通而出现的以心悸、心痛、痛引肩背为主的证候。常见有以下四个证型。

      瘀血内阻型   多因阳气不足,或气机阻滞,血运迟缓,血滞成瘀,瘀阻心脏脉络所引起的心胸剌痛,固定不移,口唇紫暗等证候。

      痰湿困遏型   胸阳不足,气化失司,水湿内停,湿聚成痰,或因嗜食肥甘,导致痰湿停聚,阻遏胸阳,心脉不通而出现心胸闷痛,痰多乏力,头身困重的症状。

      寒邪凝滞型   寒邪内侵,困遏胸阳或胸阳不足,阴寒凝滞,气血运行不畅,心脉不通而出现的心痛剧烈,畏寒肢冷的症状。

      气机郁结型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心脉不通,故出现心胸胀痛,善叹息,随情志变化而症状增减等证候。

      病因

      瘀血内阻型   思虑劳倦,曲运神机,易致心气、心阳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致瘀血内停,痹阻心脉,“心痹之因,或焦思劳心,心气受伤,或心火妄动,心血亏损,而心痹之症作矣”(《症因脉治》)。“凡瘀血之证,……或因忧思过度,而致营血郁滞不行……”(《医述》引罗赤诚论);或因素体气虚,血液运行迟缓,气虚血瘀,痹塞心脉,不通则痛。

      痰湿困遏型   平素嗜食膏梁厚味,损伤脾胃,运化无权,湿聚生痰,痰浊停聚,正如《儒门事亲》所云:“凡膏梁之人,起居闲逸,奉养过度,酒食所伤,以致中脘留饮。”痰饮湿浊,痹阻心脉,不通则痛,此即《症因脉治》所说“胸痹之因,饮食不节,饥饱损伤,痰凝血滞,中焦混浊,则闭食闷痛之症作矣”。

      寒邪凝滞型   寒邪入侵,寒性收引,寒凝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正如《黄帝内经·素问》所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灵枢经》亦云:“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若阳虚,易感外寒风冷之气,寒凝心脉,痹阻不通,不通则痛,正如古人所说:“心痛者,风冷邪气乘于心也。”(《诸病源候论》)“论曰:虚极之人,为寒邪所客,气上奔迫,痹而不通,故为胸痹。”“论曰:体虚之人,寒气客之,气结在胸,郁而不散,故为胸痹。”(《圣济总录》) 

      气机郁结型   急躁忧愁,损伤心气,气机阻滞,痹阻心脉,形成气滞心痛。正如《谦斋医学讲稿》所说:“胸痛中有属于心脏病引起的,痛时偏在左侧,有如针刺,重者牵及肩臂内侧作痛,常有胸闷气滞,呼吸不畅。”

      病机

      瘀血内阻,痰湿困遏,寒邪凝滞,气机郁结,上述瘀、痰、寒、气四种病理产物均可痹阻心脏脉络,使胸阳失宣,气血运行不畅,心脉阻塞不通,形成心脉痹阻证。大多在阳气虚的基础上,出现寒凝,血瘀,痰浊,气滞的病理改变,而以阳气虚弱为本,实邪阻滞心脉为标。病位均在心。

      瘀血内阻型   心主血脉,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心脏阳气的推动,心气不足,则血运迟缓,瘀血阻络,胸阳不展,气机不利。寒凝可导致血瘀,临床上寒瘀并见,而病发真心痛。正如《医学正传》所云:“有真心痛者,大寒触犯心君,又曰污血冲心,手足青过节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痰湿困遏型   痰浊阻滞经脉,阻遏胸阳,胸阳不展,气血运行不畅,遂成胸痹。若痰浊壅遏气机,气滞不行,则易形成痰气阻闭;气机不畅,血运障碍,则瘀血内停,痰瘀并见。

      寒邪凝滞型   《医门法律》说:“胸痹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阳虚,寒邪易于客之,寒凝血脉,血涩不畅,胸阳不展,血脉闭阻。《诸病源候论》在分析寒凝心痛的病机中认为:“心痛者,风冷邪气乘于心也。其痛发,有死者,有不死者,有久成疹者。心为诸脏主而藏神,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为真心痛,朝发夕死,夕发朝死。心有支之络脉,其为风冷所乘,不伤于正经者,亦令心痛,则窄间窄盛,故成疹不死。又心为火,与诸阳汇合,而手少阴心经也。若诸阳气虚,少阴之经,气逆,谓之阳虚阴厥,亦令心痛,其痛引喉是也。”其主要病机是寒凝心脉、胸阳不展。若寒邪凝滞,气机阻闭,或寒凝血瘀,则形成寒凝气滞血瘀并见。若寒邪直犯心经,寒气侵心,可引致猝发身死之危候。正如《辨证录》所云:“夫真心痛,原有两证:一寒邪犯心,一火邪犯心也。寒犯心者,乃直中阴经之病,猝不及防,一时感之,立刻身死。死后必有手足尽紫黑者,甚则遍身俱青。多非药食解救,以至急而不遑救也。倘家存药饵,用人参一二两,附子三钱,急煎救之,可以望生,否则必死。”

      气机郁结型   心气郁滞,气机阻闭,心脏脉络不通,胸中阳气不达,心脉痹阻。此即《医碥》所云:“须知胸为清阳之分,其病也,气滞为多,实亦滞,虚亦滞。”若气郁不解,痰涎内生,则痰气交阻;气滞不行,血运失常,则气滞血瘀,而成气滞血瘀并见、气郁痰凝并见、气滞血瘀痰凝并见的病理转归。

      心脉痹阻证,虽由瘀血、痰浊、寒凝、气滞闭阻心脉而发病,但总以阳虚、气虚为病理基础,若罹病日久,寒、痰、瘀、气闭阻心脉之证,愈发愈重,则正气大伤,阳气虚竭,终致阳脱神散气绝而为危重证候。如《黄帝内经·素问》所说:“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治。”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