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膏药 >> 百病膏药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周大勇运用膏方调治亚健康失眠经验

  • 文章导读:周大勇主任医师擅长运用膏方调治亚健康,认为亚健康失眠的病位在心、脾、肝,脾虚是该病的发病基础,肝郁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治疗上强调心、脾、肝三脏同调,注重补脾;提倡主方,据证合方;善用角药;用药轻柔。该文介绍周大勇主任医师运用膏方调治亚健康失眠经验。

    近年来,中国人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态势[1]。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亚健康发生率较高[2]。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但又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3]。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会向疾病状态发展。研究表明,亚健康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4]。亚健康的发展具有双向性,如果及时调整,积极干预,则机体向愈,健康如常;反之,可发展为各科临床疾病。研究表明,失眠是亚健康较为常见的症状[5],平均睡眠时长与亚健康的程度呈反相关[6]。

    周大勇主任医师系安徽省名中医,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30余年,在亚健康调理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随周师学习,现分享其运用膏方治疗亚健康失眠经验。

    1 亚健康失眠的病因病机

    根据亚健康失眠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纳入“不寐”范畴。不寐之名最早见于《难经》,《黄帝内经》记载其为“目不暝”“不得卧”。关于不寐的病因病机,古籍中多有论述,如《灵枢·邪客》曰:“阳气盛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诸病源候论》曰:“阳气盛,卫气独行于阳不得入阴,故不得眠。”《类证治裁·不寐》曰:“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景岳全书·杂证谟·不寐》曰:“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可以看出,古代医家认为不寐的发病机制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在辨证上分为虚实两类,实证由邪气侵扰所致,虚证由营血亏虚、心神失养所致。周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指出,亚健康失眠病位在心,与脾、肝二脏密切相关,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虚者为脾虚失运、心神失养,实者为肝郁不疏、神魂不归。有学者分析中医古文献数据发现,失眠病位主要在心、肝、脾[7],与周师对亚健康睡眠病位的认识相一致。

    1.1 心主神明,失养不寐

    景岳全书·不寐》载:“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心为君主之官,主神志,神之居处,心神之濡养,皆赖之以心血,心血充沛,神有所养,“主明则下安”(《素问·灵兰秘典论》),寤寐正常;当心血亏虚,气血失和,心阳妄动,心神不安,则发不寐。心贵处君位,外邪难犯,故其发病多由其他脏腑先病,后影响及心,病性为虚多而实少。临床所见亚健康失眠者,多乏力懒言、面色萎黄无华、唇甲色淡,为气血亏虚之象,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发为不寐。周师强调,气血之化生皆由太阴脾土所主,脾胃强健,气血生化有源,心神得养,反之气血渐亏,难以滋养心君。因此,周师指出,脾虚是亚健康失眠的发病基础。

    1.2 脾主运化,虚而难寐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失运化,则人失水谷充养,无以化气,无以充血,“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素问·太阴阳明论》),心脾气血两虚,心神失养,神失所藏,发为不寐。周师指出,临床所见亚健康失眠者,四诊多见舌质淡胖伴有齿痕、纳食不香、倦怠乏力等一派脾虚之象。脾虚是亚健康失眠的发病基础。脾虚者,运化功能失常,水谷精微难以被机体吸收,气血生化乏源,气营亏虚,气血输布失常,难以上养心神,心神失养,而见失眠。

    1.3 肝主疏泄,郁而少眠

    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血充于肝,魂有所依,则寤寐如常。肝郁是本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土得木而达。”脾胃的运纳和气机升降功能正常运行,与肝之疏泄密切相关,肝脾调和,则气血化生、输布正常,心神得养而寐,反之肝脾失和,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养心君,而致失眠。周师认为,亚健康失眠者工作压力较大、生活节奏紧张,多有情志之变,或为郁郁寡欢,或见沉默少言,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一有怫郁,百病生焉”(《丹溪心法》),肝木郁而不达,横逆克制脾土,可见纳呆、腹胀、便溏等症状,气血生化无源,加之肝失疏泄、气血循行失畅,夜卧时营血难以归肝养心,共同导致“魂不入肝,则不寐”(《血证论》)。此外,肝为罢极之本,劳倦太过则伤肝;脾在志为思,思虑繁多而伤脾,诚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言:“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

    2 膏方的优势与处方开具流程

    2.1 膏方的优势

    膏方,又称膏滋,是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指导下,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开具处方,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浓缩、加胶赋形而制成的一种半流体状中医剂型。膏方萌芽于春秋战国时代,完善于宋金元年间,成熟于明清时期[8]。周师指出,膏方历史悠久,主要作用是补虚扶正、益气养血,可用于治疗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本草蒙筌》曰:“去久病用之,取其如饴,力大滋补胶固。”膏方有较强的滋补效力,广泛应用于久病体虚者的调补。临床所见亚健康失眠者多以脾虚为发病基础,治疗上以补养脾土为主,因此膏方是调治亚健康失眠的优势剂型。

    2.2 膏方处方的开具流程

    周师指出,膏方处方药味繁多,服用时间较长,药物价格较贵,若处方开具不当,则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和经济上的损失。因此,开具膏方处方前,当仔细问诊辨证,审慎选方用药。周师提倡,在正式开具膏方处方之前,应先开具开路方。开路方,就是根据辨证情况,先开出一张普通处方,以投石问路,观察疗效,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服用膏方。开路方的疗程为1~2周。然后,根据患者服用开路方的反馈情况,在开路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扩充药味,加入胶剂、辅料,开具完整的膏方处方。一料膏方用药30~40味,每味药物用量为100~300 g, 每个疗程为40 d。服用方法为空腹含服,每次30 mL,每日两次。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