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养生健康 >> 疾病预防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罗致强教授防治冠心病经验

  • 文章导读:

    罗致强教授根据自己数10年的临床经验和体会,运用《素问》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提出对冠心病的中医防治方法。

    1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蕴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倡导以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调摄阴阳,养生防病,即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可以表现为一年四季中的同步相应,伴随四季的寒暑变化,人体的阴阳之气有盛衰、升降的区别。如李木 延《医学入门》有“人之气血,春升、夏浮、秋降、冬沉,应周天之定序,配四时之常度”,《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说明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养生防病时要考虑到四季气候阴阳的变化和人体气血阴阳状况的不同来调摄阴阳。特别是人到中老年,由于生理机能衰退,脏腑虚弱,气血阴阳常不足,在养生防病中讲究进补,更要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才能保持机体阴阳平衡而无病。罗教授认为“春夏养阳”即在春夏季节注意保养和补助阳气,因春夏阳旺而气候炎热,阳气外浮,易于耗散,阴伏于内,补阳以配阴;“秋冬养阴”即在秋冬季节注意保养和补益阴精,因秋冬阴盛而气候寒凉,阴气引动,易于枯涸,阳气潜藏,补阴以配阳,从而达到阴阳调和,养生防病而起到预防冠心病的目的。

    2 顺应四时变化,选择时令进补
      
    冠心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脏腑虚损,阴阳失调为冠心病的病变基础,防治应以补益脏腑,调节阴阳为主,其中又有补气、补血、补阳、补阴的不同,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指导思想,罗教授提出春夏重在补气补阳,秋冬重在补阴补血。具体方法是:每年小暑起至大暑毕(即7月7日至8月6日)共30天,进服红参6 g,加三七3 g 10次,鹿茸3 g 5次,交替进行,隔天1次,研末冲服或泡茶饮用。红参、鹿茸为补气补阳的主药,佐以三七活血。待机体适应后可适当增量,体虚甚者,延长使用时间,从立春开始,并可适当加大剂量。每年小寒起至大寒毕(1月4日至2月3日),分别进食冬虫夏草10 g,燕窝10 g,鱼胶20 g,交替进行,隔天1次。体虚甚者,延长使用时间,从立秋开始,并适当加量。燕窝、鱼胶为补血益精的主药,尤其燕窝,能养阴润燥,益气补中,引火归源。其他时间可按1∶1∶1的比例适当服用红参、三七和西洋参。本疗法的优点,在于充分考虑了人体顺应四时季节变化的特点。缘在春夏之时人体的阳气较旺盛,以升浮发散为主,易于耗损而动辄气短、自汗、疲乏、心慌心悸等,故需要及时补充阳气;另一方面顺应春夏阳气旺盛的季节特点,予以服食壮阳的药物,可达到两阳相旺的良好补益效果。而在秋冬季节,人体的阴气较为旺盛,以收敛封藏为主,但由于气候的寒冷,引动耗散人体的阴气,易致阴液枯涸,出现唇燥口干、皮肤干燥皲裂等现象,若顺应秋冬阴盛而补阴,则能收到两阴同求的良好补益效果。温补的药物大多温燥,燥热之品易耗伤人体的阴液,助长阴火内生,所以提倡冬季用性味较温和,又能补肺肾之阴的冬虫夏草,而不用鹿茸、附子等辛燥补阳之品,以免阳升风动,伤阴劫血。

    3 从临证看预防,防冠心病于未然
      
    本虚标实是冠心病的共同病因病机,从临床上看,气虚血瘀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益气活血法为临床治疗的重要原则。罗教授根据预防为主的理论,结合40多年的亲身实践经验,以小剂量的人参和三七合用,预防冠心病胸痹证的发生,减少再发作,或减轻病情。其方法是:一般采用红参、三七、西洋参各2 g,早晨炖服,每周1~2次,有胸痹症状者,可每天1次;待症状消除后改为每周1~2次,并可配合其他方法共同使用。顺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春夏之季用炒三七,以增其温热助阳之性;秋冬之季三七宜生用,不宜煅炒。若体质偏寒者,其比例改为3∶2∶1;若体质偏热者,其比例改为1∶2∶3;舌质紫暗者,其比例为2∶3∶2。罗教授在运用人参和三七进行预防性治疗的病人中,相当一部分年龄在40~60岁之间,有胸闷不适及心慌心悸感觉,但心电图、心肌核素扫描,甚至心导管检查均无异常,有些人仅是轻度的血液粘度增高或血脂偏高,即所谓的“病前状态”。已有研究表明血脂升高→血液粘度升高→血栓形成是冠心病血瘀证的重要病变过程之一,应用人参益气,三七活血,标本兼顾,扶正祛邪,阻止“病前状态”的进一步发展,达到“治未病”的目的。现代药理研究已证明,人参三七可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还有抗凝及促进纤溶等作用。
      
    如何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中医学历来注重整体,强调建立一个阴平阳秘的良好健康状态,防重于治。罗致强教授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指导冠心病的预防是中医预防学的体现,反映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对冠心病的防治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