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疾病预防]感冒后手脚麻、眼睛花?小 | |
[纪检]收受药械回扣如何定性?中 | |
[疾病预防][图文]马上停止佩戴这东西 | |
[中医][图文]她,是唯一! | |
[内科杂病]国医大师林天东:治疗慢性 | |
[医药][组图]南方医院普外科余江 | |
[纪检][图文]中国工程院院士、积 | |
[社会]27岁规培生在医院卫生间割 | |
文章导读: |
2.中医须自强——明确中医发展方向
中医学是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国之瑰宝,但近百年来却遭受到“非科学”或“伪科学”的质疑,艰难地走上了一条彷徨与抗争之路。中医学的未来发展,需要中医文化与科学自觉、自强的主体力量,只有如此,才能在按照中医自身发展规律赢得健康发展与全面复兴的同时,推动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与世界医学的创新发展互动、满足人类健康需求的提升。
推动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进入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时代的呼唤。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有专家指出,习主席所说的“钥匙”,是指向医学和文化的结合。中医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体现。中医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脊椎”之一,要坚实、要挺直、不能脱位,不能被西化或西医化的观点左右。
中国哲学思维方法是中华文化的灵魂。然而,在现今中国,“西化”是不争的现实。有批评者指出,中医学界西化或西医化的程度已令人触目惊心。现实西化的结果,使得中华文化中许多优秀的内涵失落了,有的甚至无法再现。像古建筑学,各地都有大量古建筑留存着,但是它的灵魂———设计思想、计算方法、施工技术和工艺,基本上失传了。中医学如果不彻底改变现今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教育、科研、临床中仿效西医的状况,也将会像古建筑学一样,中国人只好看着自己民族瑰宝丢失,中医学的神奇疗效将成为传说。
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包括每一个中医人应该清醒认识和勇敢实践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要有对中国哲学思维方法进行普及、提高的具体措施,要奠定其在中国教育以及各个学科研究的地位。没有中华哲学思维方法这个中华文化的根,就没有中华民族的魂,就无法实现中华文化复兴。中医学是整个中国文化复兴中最重要的学科,中医学要在这场文化复兴中发挥“钥匙”的作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与世界医学的创新发展互动
中西医学都是人类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医学科学,目的一致,但又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中西医学是在东西方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背景下产生的。从哲学和科学理论基础到临床诊疗思维模式,中西医学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和实践风格,都为医学的进步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未来医学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中西医学各自为我们展示了发展趋势。贯穿中医学理论始终的不是“病”这一对象,而是“人”这一生命主体。中医学的着眼点都在动态的生命机能,不重视、也不可能重视病毒、细菌的作用和蛋白质的变化。西医学受到机械唯物主义的原子论和元素论等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还原思维方式,其重点放在了对人体结构和对构成这些结构的实体物质的认识上来研究人体。即认为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结构是第一位的,功能是第二位的,结构决定功能。所以,尽管中西医学有着共同的研究目的,但有着不同的临床实践。比较而言,西医的理化检查可靠、可信,病情分析客观,却缺少中医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思维与整体调节。可以看出,两者各有优势和不足。因此,未来医学将是中医学、西医学的各自高度发展乃至汇聚与融合。
满足人类健康需求的提升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自身的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疾病谱和疾病模式发生了变化,人类面对更多的健康难题。同时,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所承受的压力日渐加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世界各国医学家对“亚健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没有发现“亚健康”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因而缺乏真正有效的预防、治疗的方法和手段。“亚健康”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
在解决人类健康的问题上,中医有自己的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这些观念回答了现代社会人类面对的健康疾病问题。在健康观上,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三者的和谐,强调机体与神志的和谐;在疾病观上,强调疾病源自阴阳动态平衡的失调,具体表现为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不良,自身精神心理与形体机能之间关系失常,以及不同脏腑经络功能之间的平衡失调等;在防治观上,注重治病求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辨证整体论治,追求“中和”;在治疗手段上,强调早期治疗,推崇自然、简约、便捷、无损、效验的诊疗技术。所以,中医是以病人为中心,以促进健康、防止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是对人的从生到死的持续性照顾,是集生物医学、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心理医学于一身的医学模式。从根本上来说,中医学是关于人类生命的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