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思考中医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国医大师张伯礼:为何只有中国才能产生中医药?

  • 文章导读:在21世纪的今天,为什么说中西医结合对未来医学发展而言是大势所趋?为什么中医药这一独特的体系会诞生在中国的土地上?“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国医大师张伯 礼日前赴加拿大多伦多出席世界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2023)期间,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

     

    中新社记者:您一向致力推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重。但中西医实际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中西医之间如何找到结合点?您对中西医结合有多大信心?

    张伯礼:中医、西医各自有优势,两者可以优势互补,但是不能互相取代。其对象都是人,只是从不同角度来看待人的健康或疾病。所以它们有很强的互补性。我们希望在面对疾病时,中医与西医发挥各自长处,能实现优势互补则更好。

    比如,面对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症患者,我们一定要强调中西医结合。因为病情发展很快,而中药往往起效慢。所以我主张,呼吸机也好,ECMO(体外膜肺氧合机)也好,必须要上,这是用于保命的。但有些病人出现高烧不退、神志不清、痰粘咳不出、肺的渗透不吸收等症状,西医可能对此比较棘手,但中药有效果。对这样的患者,西医可保住命,中医可改善症状。所以,真正治好患者时,没必要再区分西医和中医的功效各贡献了百分之几。

    还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比如治疗糖尿病,西医降糖,中医治疗并发症。西药降血压效果非常好,但对于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伤害,缺乏合适的西药,中药却有功效。这都是结合点。

    我对中西医结合非常有信心,这是大势所趋。中医的理念与西医的技术相结合,是未来医学的一种重要模式。要充分发挥中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中西结合、优势互补,可更好地服务全球健康事业发展,造福各国人民。

    中新社记者:放眼世界,为何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下才能产生中医药这样建立于自然基础上的医疗体系?

    张伯礼:中医之所以产生在中国,确实有其背景。世界五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历经5000年不中断。所以我们现在拿出2000多年前的马王堆汉墓古医书,我就能读,就能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就能用。武威汉简也是2000多年前的,拿出来我就知道这里面的药方是什么。

    中华文明一直不断延续,同时并不保守,不断吸收新的内容,为我所用。所以它是一直在进步的,不是停滞的。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创新性、时代性,使它一直在发展。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并非主要依靠实验科学,而主要是靠观察。古人不断观察、不断试错,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有人出现头疼脑热、不舒服,通过采集野果、树皮、草根解决了问题。或是出现腰酸肩疼后,有人可能通过烤火慢慢发现了灸法;可能通过蹭树等物体得到改善,以后演化出了按摩。用石头尖按压止疼,这可能就是针灸的起源。人们在实践中慢慢不断积累、丰富、升华,发现穴位、经络,后来有了不同的刺法,直至现在的针灸。可见中华民族的祖先非常有智慧,且善于总结经验。

    因此,中华文明能一直发展至今,且自成体系。

    西药迄今只有两种药的历史超过百年,即阿司匹林、硝酸甘油。中医的六味地黄丸则已有900年历史,金匮肾气丸已出现2000年了还在被人们使用。为什么?因为它们源于自然,是多种药物组成的复方。21世纪是复方的世纪,对待复杂性的疾病,中药讲求的调理,以及复方的多靶效应的治疗正是方向。

    中医药的理论源于实践,用于实践。中医药学虽然历史悠久,但其理念并不落后,即基础理论和哲学思想是相对恒定的。其“理法方药”则在不断地变化,这也是推动中医药学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完)

    受访者简介:

     
    张伯礼,中医内科专家,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1948年2月出生于天津市。198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获硕士学位。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2020年8月获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2022年7月获授予“国医大师”称号。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