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医理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风寒束肺证与寒邪客肺证鉴别

  • 文章导读:

      定义

      风寒束肺证:风寒之邪侵袭肺卫,郁遏肺气,失于宣降,卫表失和所引起的咳嗽,咳痰清稀色白及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

      寒邪客肺证:寒邪侵犯肺系,肺气失宣,郁遏阳气,常表现咳嗽气喘,痰稀色白,畏寒肢冷等症状。

      病因

      风寒束肺证:风为百邪之长,常与寒邪合并,侵犯人体。肺位上焦,开窍于鼻,外合皮毛,风寒之邪从肌表皮毛或口鼻而入,导致肺失宣畅、卫气郁滞的风寒束肺证。因此,张景岳说:“表证者,邪气之自外而入者也,凡风寒暑湿燥火,气有不正,皆是也……阴邪化寒,寒则伤形……伤形者,浅则皮毛,深则经络,故凡外受风寒,而病为身热、体痛者,以寒邪伤形也。经曰:‘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然而六邪之感于外者,又惟风、寒为最,盖风为百病之长、寒为杀厉之气。人身内有脏腑,外有经络,凡邪气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乃入于孙络;留而不去,乃入于络脉,留而不去,乃入于经脉;然后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气自外而内之次也。然邪气在表,必有表证。”

      寒邪客肺证:寒为阴邪,既可伤于肌表,又可直接侵犯脏腑,肺为娇脏,“其性恶寒、恶热、恶燥、恶湿”(《临证指南医案》),寒邪客肺,肺之宣降失职,加之寒邪易伤阳气,则易形成里寒证。正如《黄帝内经·素问》所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欬。”

      病机

      风寒束肺证:风寒外袭,卫阳被遏,不温肌肤,营气郁滞,卫表失和,腠理闭塞,故《景岳全书》云:“凡初诊伤寒者,以其寒从外入,伤于表也。寒邪自外而入,必由浅渐深,故先自皮毛,次入经络,又次入筋骨,而后及于脏腑,则病日甚矣。故凡病伤寒者,初必发热,憎寒,无汗,以邪闭皮毛,病在卫也;渐致筋脉拘急,头背骨节疼痛,以邪入经络,病在营也。夫人之卫行脉外,营行脉中,今以寒邪居之,则血气混淆,经络壅滞,故外证若此。”肺失宣降,不得清肃,则肺气上逆,因“肺气清肃”(《医门法律》),“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医学三字经》)。因此,风寒束肺证的病机,可大致划分两个方面:一是风寒外束的卫表失和,一是邪伤于肺的肺失宣降。若风寒束肺证不解,表寒入里,寒壅肺气,气道不畅,则喘促发作,正如《症因脉治》所云:“风寒喘逆之症,头痛身痛,身发寒热,无汗恶寒,喘咳痰鸣,气盛息粗。”若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职,影响水津输布,水饮停肺,聚湿成痰,则易形成外束风寒,内有停饮阻肺,甚则头面浮肿的病症,或素有伏痰饮邪,内蓄肺系,外寒引动伏饮,诱发喘哮。

      寒邪客肺证:肺受寒侵,肺气被困,寒壅于肺,肺失宣降,气道不利;寒伤阳气,阴寒内盛。总之,寒邪客肺证,其病机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寒客于肺,肺壅气阻;一是里寒偏盛。若寒邪偏盛,也可伤及胃腑,影响受纳腐熟功能,“自此而渐至呕吐、不食、胀满等证”(《景岳全书》);也可留滞经络、关节,形成气血运行不畅的痹证或痉证;若寒邪直中于里,将出现肢厥、下利等急证,故《类证治裁》云:“凡伤寒不由阳经传入,而直入阴经者,手足厥冷,脉微细,下利清谷,名曰中寒,仲景所谓急温之,宜四逆是也。”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