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我国主流医学界四大“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浙江省中医院裘昌林“以毒攻 | |
[中医药史][图文]胡希恕用一个方子折 | |
[思考中医][图文]余艳红:传承精华 | |
[疾病治疗]基于《瘟疫论》理论探讨新 | |
[医理研究]王永炎院士准确预测武汉疫 | |
[中医药史]中医经典必读 | |
[思考中医]中医人的自信从何而来?看 | |
[思考中医]传承和创新:中医在美国的 | |
[思考中医][组图]美国NCCAOM针灸及中 | |
文章导读: |
病症的诊断与辨证施治,是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是中医各临床学科的核心内容。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病症的诊断,是依据所获得的与诊断相关的各种资料,并排除其他疑似病症而得出的最后结果,它是辨证施治的前提。辨证施治,是在病症的诊断确定后进行的。病症的诊断-辨证分型-据证立法-依法选方用药这一完整过程,叫分病辨证论治,即病症的诊断与辨证施治。
各临床学科中的每一种病症,均包括几个主要证型,而在每一个主要证型中,有时又可分若干个不同的具体证型。所以,只有病症的诊断正确,辨证准确无误,选方用药合理恰当,才能确保治疗效果。
例1
一般资料
刘某某,男,62岁,2012年3月11日初诊。
1.发病与治疗经过:患慢性气管炎20余年,1999年确诊为阻塞性肺气肿。于2012年春节后病情加重,自服阿莫西林、复方氨茶碱、复方甘草片等,病情无明显改善。
2.症状:咳喘,痰多而稀白,胸憋气短,不能平卧,面色晦暗,口唇青紫,心悸,手足冰冷,小便少,下肢浮肿,舌淡紫有瘀斑,苔白滑,脉沉无力。
3.体征:桶状胸,膈肌运动受限;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听诊呼吸音减弱,有哨鸣音,心音遥远。体温36.6℃,前列腺增生、甲状腺结节。
诊断与辨证施治
1.诊断:阻塞性肺气肿(咳喘)。
依据:(1)病史:患慢性气管炎20余年,1999年确诊为阻塞性肺气肿。(2)症状与体征:①症状:咳喘,痰多,胸憋气短,不能平卧,面色晦暗,口唇青紫,小便少,心悸,下肢浮肿。②体征:桶状胸,膈肌运动受限,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听诊呼吸音减弱,有哨鸣音,心音遥远。
2.辨证施治
(1)证型:寒饮犯肺,阳衰血瘀。
(2)证候:咳喘,痰多而稀白,胸憋气短,不能平卧,心悸,面色晦暗,口唇青紫,手足冰冷,小便少,下肢浮肿,舌淡紫有瘀斑,苔白滑,脉沉无力。
依据咳喘、痰多、胸憋气短、不能平卧、心悸、小便少、下肢浮肿,确定其具体病位在肺,并涉及心、肾;表里病位在里,即只有咳喘,痰多,胸憋气短,不能平卧,小便少,下肢浮肿,脉沉,而无寒热并见或寒热往来,故排除病位在表与半表半里。这一过程称之为辨病位,包括具体病位(肺、心、肾)与表里病位(里)。
确定具体病位与表里病位,只是完成了辨证内容的一部分,还不能指导治疗,须进一步辨别病变的寒热属性与虚实属性。
依据痰稀白、面色晦暗、口唇青紫、手足冰冷、舌淡紫有瘀斑、苔白滑、脉无力,确定其病性属寒(无痰黄黏、胸腹灼热、舌红苔黄燥等热象,而是痰稀白、手足冰冷、苔白滑等一派寒象),属虚实夹杂(既有气短、舌淡、脉虚弱无力等虚象,又有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舌紫有瘀斑等实象)。这一过程称之为辨病性,包括寒热属性(寒)与虚实属性(虚实夹杂)。
依据四诊所获得的与辨证相关的完整资料,确定病因病机是寒饮犯肺,阳衰血瘀(寒饮犯肺,肺失宣降,病久累及心肾,使心肾阳气虚衰,不能运行气血,化气行水,温养经脉),病情偏重,病势较急,为邪实正虚。这一过程主要在于分析病因病机,判断病势、病期与邪正的消长变化。
通过对“咳喘,痰多而稀白,胸憋气短,不能平卧,面色晦暗,口唇青紫,手足冰冷,小便少,下肢浮肿,舌淡紫有瘀斑,苔白滑,脉沉无力”这一组表现全面分析,确定具体病位在肺、并累及心肾,表里病位在里;病性属寒、属虚实夹杂;病因病机是寒饮犯肺,阳衰血瘀;病情偏重、病势较急,为邪实正虚阶段。概括为寒饮犯肺、阳虚血瘀(证),治以驱邪与扶正并用,即温化寒饮、扶阳活血。
(3)治法:温化寒饮,扶阳活血。
(4)方剂:附陈半蒌汤加减。
(5)处方:制附子(先煎)25克,陈皮10克,姜半夏15克,全瓜蒌15克,葶苈子2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茯苓20克,干姜10克,苏子6克,桔梗10克,炙甘草10克,山药30克,炙麻黄6克。其中,重用附子,温肾强心;山药,补肺气、纳肾气;干姜、半夏,温肺散寒,化饮涤浊;陈皮、瓜蒌、苏子、桔梗,理气宽胸化痰;葶苈子、茯苓,泻肺水,涤痰浊,利小便,定心悸;红花、丹参,活血消瘀;炙麻黄,宣肺利水、解痉平喘;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肺化饮、扶阳活血之效。
例2
一般资料
岳某,男,49岁,就诊时间2010年4月9日。
1.发病经过:胃痛半月。患者患胃病6~7年,于2006年做胃镜检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经中西医多方医治,病情时轻时重,并有逐年加重趋势。不久前因公外出,饮食不甚规律,出现胃脘部疼痛,先后口服雷尼替丁、奥美拉唑、克拉霉素、三九胃泰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而就诊。患者每年做一次体检,未曾有肝胆等异常报告。
2.症状与体征:胃脘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时泛酸水,面色萎黄,身倦乏力,口干不欲饮,饮后胃部不适或疼痛加重,小便颜色正常,舌暗淡,苔黄白相兼,脉沉弱无力。胃镜检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肝胆B超未见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