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医理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病症的诊断与辨治方法

  • 文章导读:

     

      诊断与辨证施治

      1.诊断:萎缩性胃炎(胃痛)。

      依据:(1)胃脘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时泛酸水;胃镜检查结果。(2)虽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恶心,但无目黄、身黄、小便黄、脘胁胀痛,而是胃脘部疼痛、小便颜色正常,且从未有肝胆异常的检查报告,可初步排除肝胆病症。

      2.辨证施治

      (1)证型:寒热错杂。

      (2)证候:胃脘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时泛酸水,面色萎黄,身倦乏力,口干不欲饮,饮后胃部不适或疼痛加重,小便颜色正常,舌暗淡,苔黄白相兼,脉沉弱无力。

      依据胃脘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时泛酸水,确定其具体病位在胃,确定其表里病位在里(无寒热并见、寒热往来,而是既不发热也无恶寒、脉沉)。这一过程称之为辨病位,包括具体病位(胃)与表里病位(里)。

      在确定具体病位与表里病位后,还远不能指导治疗,须进一步辨别寒热属性与虚实属性。

      依据面色萎黄,身倦乏力,口干不欲饮,饮后胃脘部不适或使疼痛加重,舌暗淡,苔黄白相兼,脉弱无力,确定其病性属寒热错杂(既无口渴欲饮,苔黄燥等明显的热象,也无口不渴,苔白滑等明显的寒象,而是口干不欲饮,苔黄白相兼)、属虚实夹杂(既有饮后胃脘部不适或使疼痛加重,舌暗之实象,又有面色萎黄,舌淡,脉弱无力之虚象)。这一过程称之为辨病性,包括寒热属性(寒热错杂)与虚实属性(虚实夹杂)。

      依据四诊所获得的与辨证相关的完整资料,确定病因病机是寒热错杂,脾胃不和,气机运行不畅,胃的受纳、腐熟,脾(包括小肠)的吸收、运化、转输、敷布功能下降;病势不急,属病变中期,为邪实正虚。这一过程主要在于分析病因病机,判断病势、病期与邪正的消长变化。

      通过对“胃脘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时泛酸水,面色萎黄,身倦乏力,口干不欲饮,饮后胃部不适或疼痛加重,小便颜色正常,舌暗淡,苔黄白相兼,脉沉弱无力”这一组表现(四诊的完整资料)全面分析,确定具体病位在胃脾,表里病位在里;病性属寒热虚实夹杂;病因病机是寒热错杂,脾胃不和,气机运行不畅;病势不急,属病变中期,为邪实正虚阶段。简称寒热错杂(证),或称寒热错杂、气机壅滞(证),或称寒热错杂、脾胃不和(证),或称脾胃寒热虚实夹杂(证)等,因属脾胃寒热虚实错杂之里证,根据辨证施治原则,宜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辛开苦泄,升降并举。

      (3)治法:清热散寒,和胃健脾。

      (4)方剂:黄连汤加减。

      (5)处方:黄连6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吴茱萸5克,姜半夏12克,海螵蛸15克,丹参12克,莪术10克,大枣5枚,炙甘草5克。

      其中,桂枝干姜吴茱萸黄连黄芩,寒温并用,辛开苦泄;党参大枣、炙甘草半夏相配,升降并举,和中健脾;海螵蛸、丹参、莪术,制酸、消瘀、行滞。全方共奏清热散寒、和中健脾之效。

      总之,病症的诊断与辨证施治,是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是中医各临床学科的核心内容,是检验中医从业人员基本功的试金石,是临床疗效的可靠保证。

      诊断与辨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前者是依据所获得的与诊断相关的各种资料,并逐一排除其他疑似病症,以确定其是此病而非彼病;后者则是在病症确诊的前提下,依据所获得的与辨证相关的各种资料,并逐一排除其他证型,以判断其是此证而非彼证。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